春秋時期魏惠王謂卜皮曰故事講了什么內容
“魏惠王謂卜皮曰”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第三十》,原文為:魏惠王謂卜皮曰:“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對曰:“臣聞王之慈惠也?!蓖跣廊幌苍唬骸叭粍t功且安至?”對曰:“王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對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與也。不忍,則不誅有過;好予,則不待有功而賞。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魏惠王問卜皮他在外的名聲如何?卜皮回答他,大王仁慈惠愛。魏惠王大喜,認為自己名聲很好,便接著問自己的功業(yè)會達到什么程度,卜皮卻回答他到,將走向滅亡。魏惠王不解,接著又問了一個為什么,在他認為,仁慈惠愛是善行,善行怎么會走向滅亡呢?卜皮給他的回答是,仁慈的人不忍心,而惠愛的人好施舍,不忍心,則不會懲罰有罪過的人;好施舍,就不會等著臣子做出功績就賞賜。有了過錯而不懲罰,沒有功勞卻接受賞賜,即使國家滅亡,這不是也是應該的嗎?
惠王覺得自己名聲在外,仁慈惠愛,豈不知,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矛盾有其特殊性,也許仁慈惠愛是好的表現(xiàn),但是不在事物特定的范圍內,反而會弄巧成拙。具體的問題應該具體分析和對待,不能不分析利弊,一概而論。為了仁慈而失了法度,為了惠愛而不鼓勵建工,這樣反而會走向失敗。
齊威王論國寶為什么惠王有慚色
公元前355年,齊威王與魏惠王約著一起山中打獵,魏惠王有心炫耀,便問齊威王有何寶物,齊王心里怎會不知惠王是何意圖,便回到:“沒有”。魏惠王心里得意極了,嘴里還繼續(xù)說到:“我的國家雖然小,可是我尚且還有能照亮十二輛車子,直徑一寸的夜明珠十顆,你齊國那么大,難道連這樣的寶物都沒有?”
齊威王聽完魏惠王說完,頓了頓,不以為然的說到:“我的寶貝與魏王你的寶貝有所不同,您的寶貝是供人觀看的,我的寶貝是用來治國安邦的;你的寶貝是可以估價的,我的寶貝卻是無價之寶”。魏惠王一聽,不解的問:“是何寶物?”齊王繼續(xù)說到:“我有大臣檀子,鎮(zhèn)守下陲,楚國不敢來犯,泗上諸國皆來朝拜;我有能成盼子,鎮(zhèn)守高唐,趙人不敢打漁到黃河以東;我有賢臣黔夫,鎮(zhèn)守徐州,嚇得燕人在北門、趙西門祈禱神靈保佑,并且千余戶歸順了齊國;我有良臣鐘首,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四位忠臣良將就是我的寶物,豈止是能照亮十二輛車子的夜明珠所能比較的?”一席話說完,魏惠王面露慚色。
魏惠王身為一國之君,本想借機炫耀自己的國力,但是實在小氣,眼光只是局限于金銀飾物,皆是俗物。魏惠王與齊威王對寶物的定義不同,齊王認為,寶物就是可以利用國家的興旺發(fā)達,人才就是無價的寶物?;萃趼犕挲R王一席話,方知自己是多么淺薄,很沒有面子,便走開了。
春秋魏國魏惠王墓在哪里
魏惠王墓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春秋,是魏國第三代君主魏惠王的的墓。魏惠王,繼位時值魏國最鼎盛時期,在即位后的戰(zhàn)爭中重創(chuàng)秦國;遷都大梁后,親自設計和構建了水網(wǎng),興建了都城,所以魏惠王又被稱作梁惠王。此后,大敗于齊國,魏國開始衰亡。魏惠王逝于公元前319年,享年長達82歲,很可能是中國歷代帝王中最長壽的人。
魏惠王墓位于河南中牟縣附近,這里有三座大型古墓,只可惜年代久遠,沒有得到妥善的保存,三座古墓沒有一座完整保留下來,魏惠王墓是其中年代最久的一座。只可惜,由于時間的流逝,歲月的消磨,墓地保存已不完整,封土也隨之流逝,確切的位置已經(jīng)不能尋到,只能是當?shù)卮迕翊蟾胖傅囊粋€緩坡,實為遺憾。
魏惠王墓2009年被列為鄭州市文物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魏惠王是開封人心里的霸主,是華夏魏姓一族的驕傲,是凝聚魏氏宗族力量的重要人物,對于宣傳河南文化有著很大的作用。
2014年魏懷習在考察魏惠王墓期間提出,要盡可能修繕魏惠王墓,爭取讓更多的魏氏宗親或企業(yè)參與進來,讓“魏氏老家在河南”的形象深入人心;加快收集各地魏氏族譜,力爭可以把全國魏氏的族譜連起來。宗族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它傳承于族人之間,記載在字里行間,是凝聚每一個宗族人心的紐帶,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