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范蠡在功成名就之時為什么隱退?原因為何

2017-03-16 21:42:54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范蠡是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是越王勾踐興兵滅吳的左膀右臂,卻于功成之后放棄榮華富貴隱退離開了越國。此后又以經商有道富可敵國的財神形象

范蠡是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是越王勾踐興兵滅吳的左膀右臂,卻于功成之后放棄榮華富貴隱退離開了越國。此后又以經商有道富可敵國的財神形象出現(xiàn)在歷史的記載中。范蠡能文善武,進能領兵滅一國,退可經商聚金銀。那他在歷史上是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在人生得意之時放棄高官顯爵隱退?

范蠡簡介

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他是楚國人,故鄉(xiāng)位于宛地三戶邑。范蠡出身貧寒,從小有大志,少時讀書刻苦,成年后以博學顯達于楚國,他與同為楚國人的文種是知己好友,二人一同出仕于楚國。后因楚國統(tǒng)治腐朽,政治昏暗,范蠡眼見不得重用,一身所學無用武之地,遂同文種離楚奔越,改投求賢若渴的越王勾踐。

后于越國會稽之敗時,范蠡勸諫勾踐向吳國委身求和,獻上了滅吳九策。范蠡輔佐勾踐十年生聚,十年休養(yǎng),終于在吳國爭霸中原之際,率3000

越卒奔襲吳都,一舉滅吳。范蠡幫助勾踐滅掉了吳國,立下不世之功,卻在加官進爵之際辭官隱退。

范蠡離開越國后,到了五湖之地經商,三次賺取巨大的財富又三次散盡家財為天下救濟貧困。范蠡終年于公元前448

年。范蠡因經商之時自稱陶朱公,聚斂了大量的財富,所以后世又稱他“陶朱公”、“財神”。后人盛贊他“忠以治國,明能保身,商能得財,天下聞名”。

范蠡為什么隱退

范蠡在輔佐勾踐興越滅吳之后,正是功成名就加官進爵之時,他卻反而逃命似得離開了越國,這是為什么呢?范蠡在離開之前曾勸他的好友文種與他一同離越。

范蠡對文種說:“有一句古話叫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鳥兒都被打光了,打鳥的弓也就要被收藏起來了;兔子都被獵殺光了,就輪到殺獵狗吃肉了。勾踐大王有長頸鳥喙刻薄之相,為人心胸狹窄,在落難之時還能收斂自己的天性與我等共赴患難,一旦尊貴顯達志向得以伸展必定不再隱忍,對我們這些功臣起戒心,這樣的人是不可以共富貴的。我們還是趁早離開越國把?!?/p>

文種不受,他認為是范蠡杞人憂天,太過小心了,于是范蠡只能獨自離越,文種則留下享受榮華富貴。最后果不出范蠡所料,文種沒過多久就被勾踐賜死了。范蠡預先料到了殺身之禍,這不僅是他有識人之明,而且還行動果決,早早的離開越國,防患于未然。

范蠡勸誡文種所打的比喻“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從后也成為比喻事成之后拋棄有功之臣的成語。后世的諸多文武開國之臣都以此警醒自身,免遭殺身之禍。

范蠡在春秋時期的歷史舞臺上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他興越伐吳,功成之后明哲保身避免了殺身之禍。離開廟堂又以經商之才名動于諸國,為后世盛贊為“財神”。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