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大丞相李斯是怎么死的 他是被趙高害死的嗎?
在中國歷朝歷代里,丞相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職位。它在宮廷扮演的角色很復雜,他是皇帝的助手,與皇帝把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卻又不能使自己的權力凌駕于皇帝之上。伴君如伴虎,就算是位高權重,如果擦槍走火,最后的結果通常也比較凄慘。
李斯應該算是中國歷代丞相里,死得比較凄慘的一個。在公元前208年的某一天,行刑場上圍滿了人群,大家都來看這個曾風光無限的宰相,如何被處死。李斯心里莫大的悲哀,他甚至覺得是自己一時的貪欲害了家人。《史記》中對李斯死前的描寫是這樣的,《史記》記載: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李斯在臨刑前,回頭看自己的兒子說:“我還想跟著你一起牽著黃狗,到蔡東門追逐野兔,還有這樣的機會嗎?”說完父子倆相對而泣。劊子手一刀下去,一個時代的鑄造者就消失在春秋的歷史舞臺上。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李斯是秦朝時期的著名丞相,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xié)助秦始皇帝統(tǒng)一天下。秦統(tǒng)一之后,李斯又參與制定了法律,統(tǒng)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他是秦國建立的關鍵人物之一。李斯出身貧寒,年輕的時候在楚國上蔡鄉(xiāng)村做看守糧倉的小文書,早年的日子過得不是很如意,因為看到了倉庫里的老鼠而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處境,而發(fā)出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的慨嘆。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子學帝王之術,他為了能夠走上一條順利的仕途,過上他認為理想的生活。毅然放棄了上蔡的小官職,而來到了秦國,在他的心里早已經(jīng)看清了天下的局勢,秦國的統(tǒng)一是天下的大勢。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呂不韋被驅逐后,又被趙高推薦給了秦始皇。正是因為李斯的計謀,才讓六國被秦國成功地離間。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逐客令,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不得不說李斯上書,勸止有從自身利益考量的因素,但是李斯站在了秦國的大局考量,廣納賢士,才是上策,秦始皇也就按照李斯的做法做。這樣成功挽回了秦國的人才損失。在這個基礎上,秦國很快就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新國家建立后,李斯參與了新的制度、決策的制定,主要成就有協(xié)助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等等,他的功績十分突出,可以說大秦的帝業(yè),有一半是他的功勞。
功高震主的李斯從未被秦始皇懷疑過,但是結局卻是異常的凄慘,李斯不是陷于那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怪圈里,而是死在了趙高的手里。篡改遺詔,逼死扶蘇,戕害蒙恬,這是他晚年的行為,選擇胡亥是他的無奈。因為李斯本就是法家思想,扶蘇偏好儒家,在政治上扶蘇即位后,必然得不到支持,選擇胡亥是他無奈的選擇。后來,胡亥即位后,深居宮中,掌權的是趙高,雖然趙高位高權重,但是他仍然忌憚李斯。因此,李斯就成為了趙高必然要除掉的一個人。
趙高深知胡亥已沉湎于酒色而不能自拔,李斯對詔書造假一事,本就心有愧疚,再加之看到二世如此昏庸,心里不免悔恨,于是就時常進諫,胡亥不耐煩了,趙高抓住這個機會,向胡亥說李斯的壞話,李斯最后就和其子被腰斬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