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神探狄仁杰身世之謎 祖先是羌人
大唐名相狄仁杰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由于荷蘭作家高羅佩《狄仁杰斷案傳奇》一書的影響,狄仁杰在全世界也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太原狄村是狄仁杰的故里,雖歷代史志多有記載,但現(xiàn)存除傳說是狄仁杰母親手植唐槐一株外,別無它物。正史《舊唐書》和《新唐書》中狄仁杰的事跡不少,但有關狄仁杰家世的記載僅寥寥數(shù)筆,語焉不詳。對于這樣一個歷史文化名人,似乎簡略得有點過分。
2000年7月初,太原市迎澤區(qū)王家峰村某磚廠生產(chǎn)時挖毀一座古墓,出土地點距狄村僅3公里,且墓主為狄姓,我們第一感覺是此公當與狄仁杰家族有關。粗讀墓志知墓主為狄湛,但敘述先世從曾祖而下至其父,都未書名諱,而且由經(jīng)歷和職官看上去都是羌人,與印象中的名門望族太原狄氏難以吻合。進而檢索史籍,發(fā)現(xiàn)《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有其人:“后秦樂平侯伯支裔孫恭,居太原。生湛,東魏帳內(nèi)正都督,臨邑子。孫孝緒?!睂φ罩疚模骸?東魏)武定六年,除侍官正都督,八年,除征西將軍,臨邑子?!逼鹾蠠o疑。因此確認墓主狄湛即是狄孝緒祖父、狄仁杰的高祖(四世祖)。
在狄仁杰故里附近發(fā)現(xiàn)其祖先墓志,自然是一件幸事。不但為狄仁杰故里增添了確鑿的新內(nèi)容,還可以補正史籍關于狄仁杰家世極其簡略的記載,更可以解決一些與此相關的重要問題。
《舊唐書》和《新唐書》的《狄仁杰傳》都說狄仁杰為太原人。狄氏淵源,據(jù)《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辨證》和《通志·氏族略》的說法,狄氏出自姬姓,周成王母弟孝伯封于(一說周文王封少子)狄城,因以為氏。見于史籍者,有魯國大夫狄□彌,有古賢人狄儀,有孔子弟子衛(wèi)國人狄黑,漢時有博士狄山。狄山因主張與匈奴和親,諫阻出兵征伐,觸怒漢武帝。謫遣其守塞上要險之處,到任月余,為匈奴所殺。而其后歷東漢、三國和兩晉,史書不見漢族狄姓之人。這期間的大段空白,可能不僅僅是未出現(xiàn)狄姓之名人,或許意味著中原狄姓的消亡。直到十六國時期,才出現(xiàn)被《宰相世系表》尊為狄仁杰遠祖的狄伯支,即《元和姓纂》所謂“狄山子孫,代居天水?!钡疑脚c之前的狄姓無疑應當是漢族,但此狄已非彼狄矣。
狄伯支從一開始,就是以羌人的面貌出現(xiàn)的。初見于《晉書·姚萇載記》,是說他與西州羌氐豪族共推姚萇為盟主,進而稱制行事,建立后秦。說狄伯支是羌族人,史籍雖無明文,但有不少佐證:其一,《魏書》所見之狄姓幾乎全為羌人。如《太宗記》云:“常泰五年(420年)……杏城羌酋狄溫子率三千余家內(nèi)附?!薄妒雷嬗洝泛汀蛾戀箓鳌酚洝捌?jīng)鲂萃澜鹧拢紝⒌易佑竦扰?。”等等。其二,狄湛的曾祖任領東羌校尉一職。在魏晉南北時期,該官職例由羌族豪強擔任。魏晉以來,邊境失控,此類官職漸轉由各部落酋長豪強任之,即所謂“以夷制夷”之意。據(jù)《晉書》、《魏書》和《北史》等有關傳記,諸如羌酋姚萇、梁彌機,胡酋沮渠氏,氐酋苻氏、呂氏、楊氏,鮮卑禿發(fā)氏,高麗朱氏,皆被授予此類官職與所在州郡長官相搭配,且世代相襲。在北魏實行“宗主都護制”時期更是如此,漢人擔任此類官職已屬罕見。
《元和姓纂》和《宰相世系表》將代居天水的狄姓與狄山相聯(lián)系已是穿鑿附會之說,《狄湛墓志》則更無忌憚,說“其先漢丞相狄方進之后”。案諸史籍,并無狄方進其人。讀岑仲勉《沈濤書〈元和姓纂〉后校記》,才明白其實是指漢成帝時丞相翟方進。中國古代在某些情況下“狄”和“翟”通用,如羅泌《路史·國名記》即如此認為。但在漢朝此二字并不相通,所以漢代文獻中既有狄山又有翟方進?!赌怪尽纷髡唢@然企圖攀附一個比狄山更為顯赫的祖先,因而借古字通假之例,曲改翟方進為狄方進。魏晉以降,主流社會尊崇門第閥閱,高門望族競相標榜矜夸,藐視普通士族,流俗成風,影響深遠。一般士人都因出身寒微而自慚形穢,何況是有所謂夷狄血統(tǒng)者,自然更是諱莫如深。人死以后在墓表行狀中攀附名門顯宦,則更是司空見慣,不擇手段。這個例證還表明,即使是相對可靠的歷代姓氏書,也難免受此影響,須仔細加以辨證。
羌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早在商代就出現(xiàn)于歷史記載。他們很早就開始了同漢民族的交流與融合。歷史上諸多周邊民族部落在與漢族交往過程中,他們使用的漢姓,往往取其名稱的第一個字,史多例證。更有相當一批后來完全漢化,使后人莫辨其源,狄姓即是一例。
狄仁杰的高祖狄湛,字安宗。依《墓志》“春秋六十有口”的記載推算,約當生于公元500年左右。為人“輕文好武”,18歲時“釋褐”入仕,經(jīng)歷了北魏末的社會大動蕩。永熙三年(534年)東、西魏分裂時,隨宇文泰西走咸陽。數(shù)年后“擁騎歸朝”。頗受高歡重用,官至侍官正都督、平西將軍、臨邑子。入北齊后,歷授原仇領民副都督、白馬領民都督、涇州刺史、車騎將軍等職。河清三年(564年)終于晉陽。
狄湛其父,名恭,居太原?!赌怪尽肺磿?。云其曾官“大將軍府行參軍,秦州府主薄”。北魏末年,爾朱榮為天柱大將軍,設府于太原而號令天下。狄恭應當是此期間在職。爾朱榮敗亡后,部屬大部分歸于高歡,分置于青州和晉陽。到東、西魏分裂時,推算狄恭年齡至少是已近花甲,留在晉陽的可能極大,而狄湛則被裹脅西去。這可能也是狄湛后來“擁騎歸朝”的重要原因。
《墓志》云,狄湛祖父與曾祖都曾為北魏“略陽公”,而未書其名?!段簳瘟_漢傳》:孝文帝延興四年(474年),“仇池氐、羌叛逆遂甚,所在烽起,道路斷絕?!躁柟⑴珵槎紝?,與羅漢赴討,所在破之。”《北史》亦同。我們有理由懷疑。這位略陽公伏阿奴應當就是狄氏祖先。其一,如按每代人20年粗略推算,則其祖父當生于460年,曾祖當生于440年前后?!赌怪尽匪频沂蟽纱躁柟隙ㄓ幸粋€生活在發(fā)生上述歷史事件的年代。而此期間(孝文帝時)不可能同時存在狄姓和伏姓兩個略陽公,非此即彼。其二,狄氏遠祖狄伯支,見于不同史籍時,有多種說法:狄伯文(《元和姓纂》)、狄伯又(《古今姓氏書辨證》)、狄伯友等,明顯是由于形近而傳抄訛誤。這位伏阿奴之“伏”與狄字也很相近,因而《魏書》流傳過程中,手民誤植的可能性極大。若以上推論不謬,則這個“伏阿奴”即應該是狄湛的祖父或曾祖父狄阿奴。目前無證據(jù)斷定究竟是誰,但以年代推測狄阿奴是其曾祖的可能性更大些。
依據(jù)現(xiàn)有資料,我們似可把狄姓淵源大致理清:天水狄氏確切無疑是羌人或者說漢化過程中的羌人;其先世與漢博士狄山無關;他們極有可能是源自《漢書》所記之“狄”。到后秦狄伯支時定居長安,故爾《墓志》云墓主為“馮翊郡高陸縣人也”。到狄恭時定居太原并生狄湛。到狄孝緒及狄仁杰時,自然就是太原人了。
五胡十六國以來,狄氏家族一直是東羌豪族。據(jù)《墓志》,歷代先人所任地方官職(包括遙領),都在甘肅天水一帶(秦、涇二州),最低官職也是秦州府主薄,軍職則有鎮(zhèn)西將軍。狄湛本人在東魏北齊所任官職都與此類似,說明其出身背景始終都在起作用,負有替朝廷綏撫本族民眾的使命。入北齊后擔任的“原仇領民副都督,白馬領民都督”,都是明證。甚至到了唐朝初期任命狄仁杰為寧州刺史,“撫和戎落,得其歡心,郡人勒碑以頌”(《舊唐書·狄仁杰傳》),也不能排除利用其家族歷史背景的可能性。
狄氏家族由羌族部落豪強,發(fā)展到以大唐名相狄仁杰為代表的名門望族,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典型例證。在封建社會里出身夷狄顯然被認為是一種恥辱,史籍在涉及狄仁杰家世時隱晦其詞,語焉不詳,可能反映的是狄氏家族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然而,從今日看來,這種過程與結局,不僅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光榮,更是狄仁杰家族的光榮。太原狄村作為世界名人狄仁杰的故里,更有理由為此驕傲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