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 武則天親手掐死女兒的真相是什么
一直以來,武則天為奪取后位,掐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的說話在民間廣為流傳,這個說法也得到了許多正規(guī)史學著作的認同。但是最近,學者孟憲實提出。從種種跡象和史料來看,武則天其實并未“振喉絕襁褓之兒”。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橫空出世,是一個歷史奇跡。但是,成功地獲得皇位的武則天,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作為一個女皇帝。在男權至上的古代社會里是很讓男人們恐慌和不平的,特別是那些整天翻著經(jīng)書之乎者也的正人君子,恨不能將她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才能宣泄他們心中的不滿和憤怒。
因此,把武則天視為妖魔的思想一直占據(jù)著傳統(tǒng)史學的主流地位,“武則天欠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這種說法就是一個典型事例,并且還越傳越真實了。但是,翻開當時的史籍記錄,不論是《唐會要》還是《新唐書》,多事強調(diào)小公主之死給王皇后帶來的危機,而并沒有直接說小公主就是被母親武則天殺死的。
并且,王皇后的危機也不是從小公主之死開始的,而后來王皇后被廢,也沒有證據(jù)顯示公主之死發(fā)揮了作用。其實,王皇后的危機,早在武則天入宮之前已經(jīng)顯現(xiàn)。
王皇后雖然出身名門,但是她跟高宗的關系似乎很早開始就存在問題。高宗與蕭淑妃連續(xù)生育一兒兩女,《唐會要》里說“時蕭良娣有寵,王皇后惡之”。
武則天能再次進宮,全拜王皇后所賜,而王皇后的動機主要就是為了立娣有寵,用武則天大白蕭淑妃,即“欲意間良娣之寵”。但是事與愿違。
武則天“既入宮,寵待逾于良娣,立為昭儀”。王皇后引狼入室,蕭淑妃因此失寵,武則天后來者居上,王皇后依然不得寵愛,反而添加了勁敵。唐高宗不喜歡她,才是王皇后真正的危機所在。也正是因為皇后有如此的危機,她的舅舅柳奭才迫不及待醞釀確立太子的事情?!缎绿茣だ钪冶緜鳌分姓f:“王皇后無子,后舅柳奭說后,以忠母微,立之必親己,后然之,請與帝位。又奭與褚遂良、韓媛、長孫無忌、于志寧等繼請,遂立為太子?!被实劾钪伍_始并沒有同意皇后的請求,但是迫于長孫無忌等朝中重臣的壓力,只好妥協(xié)同意。
文字記載的很清楚,立李忠為太子,就是為了穩(wěn)定王皇后的地位。而這個時候,武則天與唐高宗的第一個兒子尚未出世,更不要說公主之死了。
確立李忠為太子,并沒有接觸王皇后的地位危機。就在太子確立后不久,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第一個兒子出生。這個兒子被命名為李弘,而李弘這個名字本身就意味深長。
南北朝以來,島礁為主的社會傳播渠道一直盛傳“老君當治”“李弘當出”的讖語宣傳李弘為真命天子。根據(jù)唐長儒先生的研究,唐高宗和武則天給自己的兒子命名為李弘,就有應讖而為的意思。
而當時李忠已經(jīng)確立,這不正暗示著對李忠的不認可,對王皇后的某種不承認嗎?說王皇后的地位危機來自武則天的攻擊,不如說來自唐高宗很久以來對她的冷淡。
而唐高宗給兒子起名為李弘,其實已經(jīng)預示著皇后有更大的危機。明確地說,這個時候,唐高宗如果還沒有換皇后的念頭,這些問題都無從解釋。
《唐會要·武后傳》《舊唐書·武則天本紀》和《新唐書·王皇后傳》的記載在描述雙方斗爭的時候,立場有所不同,但是武則天的勝利卻是公認的。所以,廢黜王皇后在唐高宗這里根本沒有感情障礙,障礙只在朝中大臣而已。對于唐高宗感情脈搏了如指掌的武則天,對于已經(jīng)失敗的王皇后的繼續(xù)打擊,有必要付出親生女兒的生命這樣沉重的代價嗎?何況,唐高宗采取步驟推動皇后被廢的時候,申訴的理由是“皇后物資”,從來沒有一句話談及皇后殺死公主的事情。后來,李敬業(yè)在揚州起兵時。
駱賓王聲勢浩蕩的《討武曌檄》里并沒有提及武則天掐死小公主的事情。如果確有其事,哪怕僅有一點點的傳言,駱賓王會手下留情嗎?這說明在李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的時候還沒有這種傳言
另外,在唐憲宗時期成書的《大唐新語》和被公認為對唐朝歷史寫的最客觀的《舊唐書》里,壓根兒沒有提到什么公主被謀殺的事情,關于這位小公主的死亡。
只是記載他是武后的長女和死亡的事實而已。更奇怪的是,小說里明明繪聲繪色描述武則天偷偷掐死自己的女兒,偷偷地溜出去,整個過程沒人發(fā)覺。既然沒有人看到這一切,那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因此,關于武則天掐死自己親生女兒的說法是后人丑化武則天的結(jié)果,并不可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