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哥愛新覺羅·永琪是怎么死的?
愛新覺羅·永琪,為清朝第六世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五子。永琪(1741-1766),字筠亭,生于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
幼聰慧學,少習馬步射,武技頗精。博學多才,嫻習滿語、漢語、蒙古語,熟諳天文、地理、歷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書八線法手卷,至為精密。著有《蕉桐幐稿》傳世。其算法傳子綿憶,再傳孫奕繪,奕繪著《本形篇》記其梗概。永琪工書善畫,尤長于書,與其弟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齊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圓明園九洲清宴殿火災,永琪親背乾隆逃出火中。三十年(1765)十一月,封和碩榮親王。深得乾隆鐘愛,曾屬意其繼承大統(tǒng)。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個月后不幸以26歲英年早逝,謚號“純”,即“和碩榮純親王”。
真正死因
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瘡,不得潰,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标愓讈鏊f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離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視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間隔了十個月,而此時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劇,始加封為親王”,這才促使乾隆封其為親王,以慰其心。
看了《還珠格格》的都應該知道,五阿哥永琪,他25歲就死了,死因就是附骨瘡。本來這在當時也不是什么大病,但在病中他服食了太多人參,所以最后才一命嗚呼了?,F(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附骨瘡有遺傳,清皇室有不少人都是死于此病,康熙的兒子,十三阿哥怡賢親王胤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附骨瘡是什么病
附骨瘡即附骨疽的訛寫,據(jù)《醫(yī)宗金鑒》所述,此“系調(diào)治可愈之證”,可見在當時并非絕癥?!案焦蔷疑诖笸韧鈧?,……由體虛之人露臥風,冷浴后乘涼寒濕侵襲,或房欲之后蓋覆單薄,寒邪乘虛入里,遂成斯疾。初覺寒熱往來,如同感冒風邪,隨后筋骨疼痛,不熱不紅,甚則痛如錐刺筋骨,不能屈伸。”乾隆談及永琪,曾不無遺憾的說“朕視皇五子于諸子中覺貴重,且漢文、滿洲蒙古語,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嫻習,頗屬意于彼而未名言,乃復因病旋逝?!?/p>
永琪精于騎射,其病之起極有可能緣于風餐露宿、騎馬射獵所致。他發(fā)病時年僅二十四五歲,正是青年,身體強健。得此病是因為寒邪入里化熱,阻于經(jīng)絡。治療應以滋陰清熱,祛邪通絡為主。但根據(jù)太醫(yī)院記載,在永琪病重期間,曾大量服用人參。“乾隆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起,至乾隆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五阿哥湯藥內(nèi)用人參十五兩五錢,人參湯用過三錢,共計十五兩八錢”。服藥后,病情未見好轉,日漸加重,沒多久就與世長辭了。
看到這里,讀者不免有疑問,人參是大補良藥,為什么會讓五阿哥病情加重呢?事實上,人參可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一般內(nèi)服,煎湯,每次3~10克。然而,人參用在年輕人、或陰虛內(nèi)熱、或久病陰傷的病人身上,就有待商榷了。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五阿哥在十二月到一月,一個月左右時間里,總共用了將近一斤的人參,平均每天五錢多(約合15克多),實屬人參服用過量。我國著名中西醫(yī)結合內(nèi)科、心腦血管科專家陳可冀教授曾就此評論到:“五阿哥以弱冠之年日進半兩,亦嫌過量。”說白了,就是年紀輕輕的五阿哥,每天吃那么多人參,實在太過。補藥吃多了,對人體不助反害。這點對現(xiàn)代人也尤為重要。
其次,人參應配伍使用?!侗静菪戮帯氛f,“人參必需有輔佐之品,相濟成功,未可專恃一味”。五阿哥主要服用的是人參湯,少有配伍。幾乎就是一味人參熬水。這樣,人參的藥性是發(fā)揮到極致,可是沒有其他藥的配伍,副作用也到了頂峰。現(xiàn)在我們連吃飯都強調(diào)均衡營養(yǎng),就更別提吃藥了。服用補藥一定要根據(jù)體質(zhì),藥物配伍而用。否則,輕則療效減輕,重則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