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這么讀過書的劉邦為何可以成為一方霸主?
漢高祖劉邦早年是個潑皮無賴,這個世所公認,有案可稽?!昂镁萍吧?,“常從王媼、武負酒,醉臥”,喝爛酒,睡寡婦,私生子,打架斗毆,惹是生非。劉太公拿這個浪蕩的兒子也沒一點辦法,只能作恨鐵不成鋼之嘆。同鄉(xiāng)的盧綰與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倆人的父親交情深厚,到了讀書識字的年齡,一塊上學,很是要好。正因為這一層,盧綰的學業(yè)也跟著荒廢掉了?!坝欣羰卤倌洌R綰常隨出入上下。”劉邦一逃學犯事被公安追逃躲藏,盧綰隨之也不見了人影。
劉邦的厭學淘氣,本朝的《史記》和后代的《漢書》均白紙黑字記載,完全不當做是丟臉面的事。劉邦為何不愛學習呢?對此,日后登基做了天子的劉邦,有個冠冕堂皇的解釋。在《手敕太子文》里,劉邦這樣對他的兒子劉盈講:“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笔裁匆馑寄??就是說你爹我年少時遭逢亂世,正趕上秦王朝焚書坑儒,學習好、知識多成了一件對自己不利的事兒,所以我才特別高興不必用功去讀書學習。讀書不僅無用,且會帶來殺身之禍。
劉邦生于公元前256年,始皇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后者比前者只大三歲。秦始皇繼承王位在公元前247年,十三歲,這時的劉邦十歲;公元前238年始皇親政,二十歲,劉邦十七歲;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六國,始皇三十九歲,劉邦三十六歲。照此一看,劉邦所說的“亂世”,應當指的是秦兼并六國的戰(zhàn)爭,是長達十年的合縱連橫戰(zhàn)事影響了他的學習。但我們都知道,在這一時期,許多人正是加緊求學以求諸侯君王賞識而光宗耀祖,更不用提孔夫子早就有言:吾十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官至秦丞相的李斯,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何談讀書無用?
“當秦禁學”就更離譜了。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漢景帝時的經(jīng)學家孔安國講:“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苯Y合《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等,史家一致認為,秦的“焚書”,發(fā)生在始皇已經(jīng)統(tǒng)一中國的公元前213年,“坑儒”則再后推一年,公元前212年。
而這時的劉邦已經(jīng)年屆不惑,四十二三歲了。也就是說,即使秦的暴政確實對文化和文化人大加殘害,那也距青春年少該求知問學的劉邦,八竿子打不著了,他荒廢的求學大好時光,早就成為二十多年前的過去時。何來因“秦禁學”而我才不愛學?我們再不妨以與劉邦同齡的漢丞相蕭何為例,來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蕭何生于公元前257年,僅長劉邦一歲,與劉邦同是沛縣豐邑老鄉(xiāng),生活在完全相同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下。史載,蕭何勤奮好學,精通法令文書,早早就做了秦朝的公務員;由于其學問扎實,辦事細心,曾經(jīng)被秦中央派到泗水的考察組看中,提拔到郡里任職,后來又推薦他到首都咸陽的中央朝廷去做官,只不過因為蕭何堅辭才作罷。假如真是像劉邦所說的“亂世”、“秦禁學”、“讀書無益”,同齡的蕭何知識從何而來?公職從何而來?
顯然,尊為天子又為人父的劉邦,撒了個大謊。在兒子面前,他羞于提及自己年少輕狂不務正業(yè)的斑斑劣跡,為漢劉江山長遠計,他又期望兒子好好讀圣賢書,但生怕兒子問及他的學生時代,于是只好拿“亂世”、“禁學”作遮羞布,拿“讀書無益”來為自己當年的痞子作風尋個借口??上У氖前褧r間先后忽略了,所以鬧了個大笑話。
其實,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資本后——政治的或經(jīng)濟的,大多不僅不會以年少時的頑劣為恥,反而會以之為榮的。劉邦雖然在兒子面前撒謊,但奪取天下的他,骨子里壓根就沒把自己當年的不愛學習當做糗事。
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大漢新的首都長安,輝煌壯麗的未央宮正式落成,高祖劉邦大宴諸侯群臣,酒宴就擺在未央宮前殿。樂聲一起,劉邦首先端起玉制酒杯,向他的老父親太上皇劉太公祝壽,順便問道:“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力;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老爺子,當年你總說罵我是個無賴不學無術不務正業(yè),老表揚我二哥劉仲,你說說,我現(xiàn)在所置的產(chǎn)業(yè)與二哥的比,哪個大哪個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背甲觽兌贾肋@是高祖在跟父親開玩笑呢。
以事業(yè)論,劉邦當然是巨大的成功者,但單就讀書求學說,好學與厭學,主因在其性子上的貪玩好動,不愛學習是肯定的,客觀環(huán)境是次要的因素。孟軻若不學,其母搬十次家恐怕也沒用!
其實小編認為劉邦不愛學習與他日后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有直接關系的。如果當初他努力讀書,那在我們面前的只是一介書生,何來征戰(zhàn)沙場的大英雄。所以不愛讀書也未必是壞事,只是你看問題的角度如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