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蠻族如何被明軍馴服 男子戰(zhàn)死 剩下多為婦孺

2017-04-12 15:54:2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明代四川境內有一個部落被稱為“都蠻”(又被稱為“都掌蠻”),他們是生活在我國西南地區(qū)一個古老且強大的部落,他們被視為古代僰人的后裔。

明代四川境內有一個部落被稱為“都蠻”(又被稱為“都掌蠻”),他們是生活在我國西南地區(qū)一個古老且強大的部落,他們被視為古代僰人的后裔。漢代時,他們是西南夷的一支,很難被制服,西漢政府無法對他們進行編戶治理,即便是蜀漢時期諸葛亮,雖然七擒孟獲,但也無法完全降服都掌蠻。唐宋時,他們只是在名義上歸附朝廷,經常起來反抗朝廷。到明代,都蠻人的勢力依然強大。盡管那時明朝基本控制了西南地區(qū),設立很多衛(wèi)所和土司進行統(tǒng)治,但由于歷史、交通、經濟等各種原因,明朝在西南地區(qū)的統(tǒng)治不是十分穩(wěn)固。都蠻部落則分布在如今的云貴川交界處的四川境內(如今四川宜賓周邊),是朝廷流官向部落土官的過渡地帶。都蠻有幾個比較明顯的民族特征:一是特別尚武,遇到糾紛喜歡武斗;二是喜歡銅鼓,據說他們寨子里收藏著當年諸葛亮給孟獲的諸葛鼓;三是族中如果有人病死,他們往往將其棺木懸掛在懸崖上,并在棺木旁刻一些巖畫,反映的是都蠻的文化。

讓明朝頭疼不已的蠻族

由于都蠻十分靠近朝廷流官管理的地方,所以他們同明朝軍隊離得更近、接觸更多,都蠻時不時會侵擾周邊,使得雙方不時兵戎相見。明朝成化時,都蠻又多次侵襲周邊地區(qū),給明朝帶來了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于是成化皇帝命令襄城伯李瑾為總兵官,領兵20萬征討都蠻。大軍壓上,都蠻毫不畏懼,明軍足足打了四年才勉強打敗了都蠻。都蠻雖然遭受了不小損失,但是自身的實力還在,所以當明朝撤軍之后,他們又再次反叛,使得明軍很沒面子。

沒辦法,老打仗,明朝財政也受不了,所以明廷暫時息兵,給了都蠻喘息的機會。到了明朝正德時,都蠻再次同朝廷作對,明廷又派馬昊領兵打敗了他們。雖然明朝多次打敗都蠻,但都蠻還是不服,且在和平年代,明朝軍隊有時也會欺壓都蠻,所以經歷了多次戰(zhàn)爭后,明軍和都蠻都互不信任,都蠻也在同明朝的作戰(zhàn)中慢慢認識到明軍沒那么可怕。到了嘉靖朝時,都蠻以九絲山、雞冠嶺、都都寨等險要山區(qū)為根據地,繼續(xù)同明朝作對,時不時派人下山侵擾明朝流管管理的地方,讓明朝統(tǒng)治者大為頭疼。

都蠻在西南同朝廷作對多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然而他們最終還是遇到了克星,那便是萬歷朝首輔張居正以及張居正的同鄉(xiāng)四川巡撫曾省吾。萬歷皇帝登基后,張居正排擠掉高拱,終于當上了首輔,此刻正想如何進一步打開局面,樹立自己的威望,而曾省吾也是初到四川擔任巡撫,也沒啥政績,都蠻便成為二者樹立威望的好目標。因為此時的都蠻,有些酋長出行儀仗采用皇帝的規(guī)制,例如下屬給他撐的傘是皇帝御用的黃傘;朝廷沒賜給他們蟒衣,他們就自己做,出門儼然是王爺的范兒。槍打出頭鳥,鑒于都蠻在四川“作亂”多年,且隆慶年間也一直跟朝廷作對,所以張居正和曾省吾下定決心,要狠狠懲治一下都蠻。而當時,南方的倭寇已經基本被明朝打敗,而北方的蒙古人也同明朝講和了,所以明朝沒有什么憂慮,可以一心一意的去對付都蠻。

經過長達數月的準備,萬歷元年三月,明朝在四川敘州集聚了十四萬軍隊,而具體指揮作戰(zhàn)的將領叫做劉顯。他曾經帶兵同都蠻打過仗,在一次戰(zhàn)役中殺死了數百名都蠻士兵,所以在都蠻眼里,劉顯是個厲害角色。同時,劉顯又是一個不太守規(guī)矩的人,在福建作戰(zhàn)時,曾經私吞戰(zhàn)利品而被處罰。這次是因為曾省吾的保舉,朝廷給劉顯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戰(zhàn)爭很快就打響了,都蠻也嚴陣以待,都蠻熟悉地形,且占據了最好的山頭,居高臨下防御,明軍每進一步都特別艱難。但是劉顯毫不畏懼,嚴明軍法和賞罰,采取了“砍大樹則先剪樹枝”的方法。

艱難的遠征

第一次大戰(zhàn)役是凌霄城寨之戰(zhàn)。明軍步步為營,先后消滅了該城的外圍據點,之后在五斗壩這個地方扎營,靜待戰(zhàn)機。都蠻也認為明軍一時半會攻不上來,所以也不去騷擾明軍。張居正曾要求明軍跟都蠻作戰(zhàn)時避免正面強攻,要多利用天氣和時機,力爭出奇制勝。所以明軍在進攻凌霄城寨時,沒有采取強攻,而是暗中準備火器和云梯。某天夜晚,明軍乘著夜色,架云梯從山寨陡峭的一側爬上了凌霄城,并四處放火和進攻,都蠻未料如此,連忙奔命,結果不少人都在逃跑時被自己人踩死了。之后,明軍順利占領了凌霄城,而明軍的進軍計劃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都蠻士氣因此低落,明軍則高漲。

第二次大戰(zhàn)是都都城寨之戰(zhàn)。在占領凌霄城之后,明軍首領劉顯原本準備直接進攻都蠻最大的城寨九絲城,但曾省吾要求先進攻九絲城的“臂膀”——都都城寨,所以劉顯領兵進攻都都城。進攻時劉顯再次使用了火攻,剛開始還是起到了效果,都蠻受到了驚嚇,但之后天氣轉陰,下起了大雨,火攻沒法使用了。見到火熄滅,都蠻的信心也有了,以往勇猛的戰(zhàn)斗風格也顯露無疑,盡管明軍占有人數上的優(yōu)勢,但仍然無法攻下都都城。

此外,在對峙時,都蠻還采取了驅趕牛群引誘明軍的策略,即把大量水牛驅趕到明軍陣地之前,引誘明軍脫離營地。明軍看到水牛跑到跟前,一個個都垂涎欲滴,畢竟戰(zhàn)爭期間很少能吃到肉。所以,就有部分士兵沖出陣地去抓牛了,眼看脫離營地的士兵越來越多,劉顯識破了都蠻的計謀,要求士兵歸隊,并嚴厲禁止再次出動。所以,這次都蠻試圖引誘明軍中埋伏的策略失敗了。即便如此,劉顯還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畢竟戰(zhàn)事遲遲無法取得突破,朝廷和上級又在不斷催促,多一天戰(zhàn)事,朝廷就要多付一天的軍餉。既然戰(zhàn)爭已經處于僵持階段了,所以劉顯只能組織“敢死隊”奇襲了。當天,劉顯殺牛擺酒,給“敢死隊”踐行,并命令十八天以內攻下都都城。次日凌晨,天還沒亮,敢死隊們采取了偷襲,用火攻燒毀了都蠻的哨樓,而大軍也采取了四面圍攻。都蠻一方面要忙于滅火,一方面要同明軍作戰(zhàn),戰(zhàn)力受到很大影響,最后大火越來越旺,都蠻根本控制不住,被燒毀的房屋達2000多間。在明軍的持續(xù)進攻下,都都城的都蠻失敗了,他們的寨主阿墨王和阿廖王被斬于陣前。

最后一次大戰(zhàn)便是明軍同都蠻的決戰(zhàn)九絲城之戰(zhàn)。明軍借兩次大戰(zhàn)勝利的余威,對都蠻采取了招降的策略,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九絲城固若金湯、巋然不動,明軍還是攻不上去。最后明軍采取突襲的方法,派敢死隊從城的另一側懸崖攀爬上去,迂回進攻,雖然都蠻剛開始被奇襲鎮(zhèn)住了,但他們很快就組織起了有效抵抗,明軍的偷襲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到了萬歷元年九月,距離劉顯領兵進攻都蠻已經有半年了,明軍也十分疲憊。而九月九日是都蠻的重要節(jié)日“賽神節(jié)”,明朝知道都蠻當天會舉行重要慶典,正好當天又是雨天,所以明軍乘著下雨和都蠻們忙著過節(jié),冒著雨從山城下面攀爬而上,發(fā)起了偷襲。在明軍的強攻下,都蠻抵抗不住,四處奔逃,都蠻酋長阿大、阿二、方三乘亂逃跑,但明軍緊追不舍。九月二十二日,明軍追擊到雞冠山寨,斬殺了阿大;十月十二日,攻破牡豬寨,殺死了方三;最后又抓到了阿二,自此,都蠻的三個重要城寨全部被攻克,都蠻勢力基本被征服。根據曾省吾上報給朝廷的戰(zhàn)報,這次進攻都蠻,攻占寨柵六十多個,燒毀都蠻房屋七千間,斬首和俘獲都蠻四千六百多人,俘獲酋長三十六人,招安三千三百人,拓地四百里,并獲得都蠻的禮器(樂器)諸葛鼓九十三面。

百年頑疾何以在萬歷初年解決?

明廷征服都蠻之后,沒有再給都蠻崛起的機會。大量都蠻男子在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剩下的多為婦女和兒童,所以明朝決定直接管理這個地方,不再委任都蠻酋長代為管理了。曾省吾根據張居正的意思,在都蠻故地采取了“改土歸流”的政策。一是整頓區(qū)域軍事建制,在這個地方設立了衛(wèi)所;二是設立了流官管理民事;三是建設城池,作為御控的基地;四是開發(fā)這里的田地,招募民人前來耕種;五是推進交通建設,披荊斬棘,開拓陸路,同時還努力開拓水路,使得這個地方能夠通船;六是建立學校,以儒學教育都蠻青少年;七是減免稅賦,讓都蠻余眾和周邊民人能夠安心生活。此外,曾省吾還對繼續(xù)抵抗的都蠻士兵采取了強硬政策,部分隱藏在深山中繼續(xù)抵抗的都蠻先后被明朝消滅。

由于明朝征服了都蠻,使周邊其他部落見識到明軍的威力,所以一些曾經不歸順朝廷的部落主動上書曾省吾,也要求“改土歸流”,設縣治理。經過這些舉措,都蠻故地的經濟在戰(zhàn)后很快就恢復了。同時,張居正也意識到戰(zhàn)爭勝利后,有些地主會借勢欺壓都蠻余眾,所以,他告訴曾省吾,不要聽信一些外地地主的話,因為這些地主貪得無厭,把都蠻的田地說成荒地,是為了侵占都蠻余眾的土地。

為什么明代時都蠻問題在西南地區(qū)存在了一百多年,卻在萬歷初年解決了呢?一是上面提到當時明朝基本沒有嚴重外患,明軍有精力和財力處理;二是張居正和曾省吾的大力推動,可以積累威望;三是知人善任,朝廷給予劉顯充分的前線指揮權,很少去掣肘劉顯,而劉顯的兒子劉綎也在這次戰(zhàn)爭中表現出色,受到了提拔,所以劉綎之后在萬歷朝兩次抗倭援朝的戰(zhàn)爭中被朝廷信任;四是善于使用土兵,進攻都蠻的14萬軍隊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周邊的土司兵,他們本來就熟悉地形,且戰(zhàn)斗力很強,而一些土司之前被都蠻欺負,所以對進攻都蠻十分積極;五是補給動員有力,明朝儲備了大量糧草,并制定了獎賞條例,使得士兵們不缺食且希望立戰(zhàn)功;最后則是戰(zhàn)術得當,即根據張居正的意思,基本不采取強攻,而是靜待時機采取奇襲。

經過這次戰(zhàn)役以及“改土歸流”,這一地區(qū)成為了“開化”之地,中原先進的農耕技術、建筑技術以及文化教育開始在這里普及,慢慢的,史書中關于都蠻的記載消失了,這不是因為都蠻滅絕了,而是因為他們不斷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文化,慢慢地融入到漢人當中了。而當年的都蠻故地,基本位于現在的四川宜賓、瀘州地區(qū)。所以,當年的這場戰(zhàn)役以及“改土歸流”,對四川東南部地區(qū)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