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徐庶進曹營真實目的世人被其隱瞞了千年

2017-05-11 20:29:2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此之前劉備帳中徐庶有輔佐。這個徐庶可不簡單,曹操曾問程昱:“徐庶的本事與你相比,怎么樣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此之前劉備帳中徐庶有輔佐。這個徐庶可不簡單,曹操曾問程昱:“徐庶的本事與你相比,怎么樣?”程昱回答:“比我的十倍還強。”那程昱也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謀士,操聞之如何不動心?于是軟禁徐母并偽造家書一封,招引徐庶。徐庶為了“忠孝不能兩全”,只得辭別劉備,投曹去了。

辭別時,徐庶哭著說:“某才微智淺,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別,實為老母故也??v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辈⑾騽渫扑]諸葛孔明。這就有了后來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和“三顧茅廬”的典故。

不過現(xiàn)在想來徐庶進曹營并不是一言不發(fā)那么簡單,很可能還有更深的一層故事,那就是去當臥底了。為什么這么說呢?

他在幫助劉備打了兩場勝仗之后,已是曹操的大仇人,而自己又不打算為曹操設一謀,那么進入曹營,會是什么結(jié)果?非但救不出母親,還會一起遭罪,甚至被殺害。與其愚孝、送死,還不如派趙云、張飛等人去暗中營救吧。再者說這位大孝子能死心塌地跟母親到曹營,為什么不能跟她一起去地府呢?原來他到曹營的主要目的是想換種方式為劉備,為國家出力,他在忠孝不能兩全時選擇了忠。后來在赤壁之戰(zhàn)中他便發(fā)揮了很大的內(nèi)應作用(防馬騰)。這大概也是九泉之下母親最愿意看到的吧,所以我們也不能說徐庶不是孝子。

按理說,徐庶向劉備推薦完諸葛亮也就仁至義盡了,但他還特地放下母親的事,去草廬親自請一趟。而孔明“聞言作色曰:‘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說罷,拂袖而入。庶羞慚而退?!毙焓鼮槭裁匆プ杂憶]趣?孔明為什么要說自己是替罪羊?因為徐庶雖然打了勝仗,但并沒有傷到曹操的筋骨,反而將事情鬧大了,接下來他不知該如何收場。所以徐庶只好交出手中的接力棒,請能力更強的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很清楚他的來意,所以他并不同情這位孝子,反而埋怨他不該將爛攤子拋給自己。

可以見得,這中間并非是徐庶單方面無私舉薦了孔明,孔明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挽救了徐庶。假如徐庶一離開,劉備就遭受慘敗,他的前功還有什么意義?所謂孝母不就像劉備為報兄仇而東征一樣,無人喝彩嗎?同時,我們也不能單方面責備程昱不該向徐庶使了陰謀,當徐庶決定將計就計、借機半引退之后,我們就應該認為是程昱給徐庶送了一個很舒服的臺階。陰謀有時候并不可惡也是這個原因。其間徐母雖死,卻成全了兒子的“克格勃”事業(yè),成全了自己的英名。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