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為何被“朱棣”篡位成功?團隊很重要!
朱允炆的皇位是承于他的祖父朱元璋的,但不幸的是,沒做紀念皇帝后,皇位就被自己的親叔叔朱棣給搶了。那么,明成祖朱棣是如何篡位成功的呢/中國歷史上十大迷案相信不少人也聽說過,今天主要講一位也在其一迷案的人,他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說起朱允炆歷史后人給他的評價可以從他的謚號看的出來,朱允炆的得謚號是“惠”,所以也稱明惠帝,惠字在謚號中意思為“柔質(zhì)慈民”同時也是后人對他的一種可惜之情。
朱允炆作為皇位的正統(tǒng)繼承人,為何會被作為臣子的皇叔“朱棣”篡位成功,因為在靖難之役開始的時候建文帝無論是在號召力還是經(jīng)濟、軍事方面遠遠勝于朱棣,為何還為失敗呢?這個問題一直是不少后人研究的問題,其實研究歷史問題,終究還得回歸到人的問題,人才是決定勝負的關(guān)鍵因素,那么朱允炆在用人方面出了什么問題呢?
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的處境可以說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首先先說朱允炆方面的陣容情況,朱允炆從小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難為人中之王,接受嚴格的儒家教育,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場磨礪,性格溫和寬厚,懦弱仁慈。所以他非常注重儒家的仁義道德,這導致他才會對部下說:“若與燕王交戰(zhàn),不可取燕王性命,切莫讓朕負有殺叔之惡名”。在皇權(quán)面前哪有親情可講,社會經(jīng)歷太淺。
在人才隊伍方面可以說是一群豬一樣的隊友,先是拜其祖父朱元璋的洪福,所有有名氣的大將們都被屠戮殆盡,像藍玉、朱文正等名將都死了,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輔政大臣主要為三個,分別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此三人皆是當時的天下名士,他們根據(jù)自己學的古代經(jīng)典所提出的理想和形式來實行仁政。這三個人都勇敢、正直和滿懷著理想。但是,他們都是書呆子,缺乏實踐意識和從事公共事務(wù)的經(jīng)驗,也沒有領(lǐng)導才能;他們對于問題的分析往往限于紙上談兵,不切實際。唯一受到建文帝重用的將領(lǐng)卻是官二代而且毫無行軍打仗經(jīng)驗的李景隆,可笑的是后來朱棣攻入南京城時,卻是這位朱允炆重用的大將為朱棣打開城門投降的,歷史總是在開玩笑。
反觀朱棣一邊,朱棣20歲的時候就藩燕京北平,之后曾經(jīng)多次跟隨其岳父大明第一武將徐達出征蒙古,并且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而且北平是當時大明的北方防御重鎮(zhèn),朱棣在此手握重兵,并且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遠非朱允炆可比。
朱棣在人才隊伍上有謀士姚廣孝相助,姚廣孝精通陰陽術(shù)數(shù),交際廣泛,與文學家宋濂、楊基等交友,經(jīng)歷和謀略比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三位差了幾條大馬路了,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三位如果派去著書教學必是名家,可是在處理政事卻是兩眼摸黑。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在,也不論你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公司上班,一個好的團隊,好的隊友都是成功的基礎(chǔ),要不然再好的優(yōu)勢都會顯得蒼白無力的,所以老話才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