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登基以后為何不殺張良?
劉邦呂雉為何不殺張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登基以后,對手下的謀臣功臣們來了一次大清洗,包括韓信、彭越、英布等都被砍了頭,可是有一個人不一樣,他就是張良,這張良是一個大謀士,為劉邦立下蓋世奇功,此人神機(jī)妙算,謀略過人,被稱為西漢三杰之一。
按理說功高震主,張良又不是劉邦的故人,為何劉邦對張良如此放心,不忍心下手呢?另外劉邦的老婆呂雉也很信任張良。那么劉邦夫婦為何不殺張良?
其一,張良不戀權(quán)。張良這個人很有計謀,連劉邦都說他“夫運(yùn)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可見張良的神算是出了名的,不過此人沒有做官,在劉邦手下一直是借士,意思是借來的謀士,張良本是韓國的司徒,后為劉邦做事,雖然參與軍機(jī),可惜沒有什么職務(wù)。這讓劉邦很放心。
其二,張良功雖高,沒有重要職位。和其他連個重要人物相比,張良基本上屬于無職無權(quán)的,不像韓信是齊王,而且是自己伸手要的;蕭何是丞相,劉邦對于有權(quán)利的大臣一直不放心。甚至對自己的連襟樊噲還心存殺戮之心。沒有職務(wù)的人,不會有一呼百應(yīng)的感慨。劉邦也不會顧及到此人會陰謀奪權(quán)。
其三,張良幫助劉邦,主要是復(fù)仇,推到秦國的暴政,幫助韓國復(fù)仇,這是張良的夙愿,從小時候張良結(jié)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誤中副車,失敗之后。
張良在一直默默尋求推翻大秦的良方,后來遇到劉邦,這是兩個有緣之人相遇,最后協(xié)助劉邦完成開國大業(yè),當(dāng)然自己也報了仇,雪了恨。劉邦坐了天下,張良只做了留侯,留就是最初與劉邦相遇的地方,希望劉邦記住當(dāng)年的第一次邂逅。
其四,張良多次救劉邦的性命,這讓劉邦沒齒難忘。鴻門宴上,劉邦危機(jī)四伏,項羽的利刃隨時懸于劉邦勃項,張良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并疏通項羽叔父項伯,而后極令樊噲勸諫項羽,使劉邦得以脫身。
其五,張良洞察人性。大漢朝開國之際,因為分封大臣,群臣怨聲載道。張良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諫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如果不是張良的妙計,群臣很難駕馭得了。
其六,呂后見劉邦寵幸戚夫人,害怕立劉如意為太子,自己的兒子淪為一般皇子,曾向張良問計。張良幫呂后請出商山四皓,劉邦一見這么優(yōu)秀的人才都為劉盈說情,自己覺得劉盈羽翼已封,不可撼動,于是打消了立劉如意為太子的念頭。從此,劉盈的太子之位穩(wěn)如泰山。張良是大功臣,自然呂后對他很感激。
歷史上,張良在劉邦坐了天下之后,他便托辭多病,閉門不出。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wěn)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jìn)時止的處事原則。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斗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斗中,張良也恪守“疏不問親”的遺訓(xùn)。
因此他才能保住自己及其全家人的性命。劉邦和呂氏雖然把刀磨得飛快,可惜張良是一個遠(yuǎn)遁紅塵的人。刀再快不殺無罪之人,因此張良得到善終,從這一點(diǎn)來說,張良是個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