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揭秘女皇武則天立太子不立兒子立李顯內(nèi)幕

2017-06-08 13:28:4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武則天曾多次廢立太子李顯,有意從自己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間選擇接班人,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立原來的廬陵王李顯為太子,這中間到底是怎

武則天曾多次廢立太子李顯,有意從自己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間選擇接班人,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立原來的廬陵王李顯為太子,這中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她為何最終決定還天下于大唐呢?

載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輿論鋪墊之后,武則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萬余人的表請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號曰“圣神皇帝”,改唐為周,革了李唐的命,并將李顯定為皇位的繼承人,皇太子李旦降為皇孫。那么,武則天難道就沒有廢李立武的想法嗎?當(dāng)然有!可是后來她為什么又把天下還給了李氏呢?據(jù)史料記載,這與名相狄仁杰的智勸和武則天的“怪夢”不無關(guān)系。

狄仁杰的勸說很“走心”

狄仁杰如何勸說武則天歸還李唐天下,在《新唐書》、《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當(dāng)中都有提及。

《新唐書》:會后欲以武三思(武則天的侄子)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杰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比匈奴犯邊,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于市,逾月不及千人。廬陵王(唐中宗李顯被廢后,封廬陵王)代之,不浹日,輒五萬。今欲繼統(tǒng),非廬陵王莫可?!庇终f:“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余年,又欲以三思為后。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后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p>

《舊唐書》:則天無復(fù)辟意,唯仁杰每從容奏對,無不以子母恩情為言。

《資治通鑒》:狄仁杰每從容言于太后曰:“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姑于廟者也?!?/p>

從以上史料不難看出,狄仁杰勸說武則天,除了站在天意、民意的角度上,還重點(diǎn)突出了一點(diǎn),就是“母子關(guān)系”?!澳缸雨P(guān)系”是一種最能敲動人心的關(guān)系,它以最直接的血緣關(guān)系來維系,因此母與子具有天然的親近感。從母與子的關(guān)系出發(fā),最能打動人心。狄仁杰緊緊抓住了這一點(diǎn)苦苦勸說,雖然讓武則天有所反感,但武則天最終“不能無感,故卒復(fù)唐嗣”。

武則天的“怪夢”

武則天欲改立太子期間,做過一個(gè)夢。對于這個(gè)夢,史料記載有所不同,但達(dá)到了同樣的效果。

《新唐書》這樣記載:武則天對臣下說:“朕數(shù)夢雙陸不勝,何也?”對曰:“雙陸不勝,無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指李顯),天下本,本一搖,天下危矣?!焙蟾形?,即日遣徐彥伯迎廬陵王(亦指李顯)于房州。

《資治通鑒》卻是這樣記載的:武則天謂仁杰曰:“朕夢大鸚鵡兩翅皆折,何也?”對曰:“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指前面“太帝以二子托陛下”中的“二子”),則兩翼振矣?!碧笥墒菬o立承嗣、三思之意。

兩夢內(nèi)容不同,但殊途同歸。其實(shí)這夢說怪不怪,只是經(jīng)臣下一解釋就顯得怪了。這說明,武周雖立,大臣們對李唐仍念念不忘?;蛟S武則天正是看到了這一點(diǎn),才堅(jiān)定了把天下歸還李氏的想法。不然,看此人心向背,即使自己把皇位傳給武氏子孫,武氏子孫也坐不長。

可見,武則天的大肆屠殺李唐人員并不能遏制住大臣們對李唐的擁戴,早在武則天早期,揚(yáng)州徐敬業(yè)以匡扶大唐為由起兵造反,其后有八大臣實(shí)行宮諫都說明了天下的民心向背。這也是武則天最終決定還位與大唐的原因。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