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死后的火化之謎 沿用女真族葬禮習(xí)俗
女真人是實行火葬的,一般在死后的第二日,舉之于野而焚之。清初的幾個皇帝,沿用女真族的習(xí)俗,仍然實行火葬,這對中國歷史上的帝王們來是聞所未聞的事情。清朝后來的皇帝覺得火葬是身處東北地區(qū)女真先人的事。多少有點野蠻、便加以禁止,且對自己老祖宗火葬的事情也不好意思所以各種官書上的記載就隱諱不提。
努爾哈赤死時是否火化,后代的《清實錄》等官方史書含混不清,只說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病逝后與大妃同柩出宮,浮厝在域內(nèi)西北隅,至天聰三年才入土安葬。在當(dāng)時條件下停尸三年是難以想像的,一般是先焚化后將骨灰置于罐中再入土安葬。《清圣祖實錄》說,皇太極改造富陵地宮后,安葬太祖高皇帝寶宮。其實是對骨灰罐進行了安葬。
皇太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突然
死于沈陽故宮清寧宮。因為天氣太熱第二天晚上尸體就放到了棺材中,梓宮停放在沈陽故宮的崇政殿內(nèi)。這年的九月二十一日,又將梓宮遷到沈陽城北的昭陵。當(dāng)時沒有另外新建陵墓、只是在昭陵上面新建了殿宇,作為暫時安放棺材的地方并沒有入士安葬,也沒有進行火化。因為清的喪葬習(xí)俗是在沒有新造好墳?zāi)挂郧?,要停喪于家、造好墳?zāi)共拍艹鰵洝?/p>
一年以后,也即順治元年(1644)八月九日,為皇太極舉行第二次安葬葬禮。章京尚書內(nèi)大臣等百官守護著棺槨從昭陵中間的大道走出來,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事奉了小皇帝并率百官跪在地上、進獻三爵酒、默哀。那么皇太極是否火化?
史學(xué)大師陳垣認(rèn)為是否火化,關(guān)鍵要看一年前的梓宮。到了后來為啥變成了寶宮。他認(rèn)為梓宮和寶宮大有分別,放尸體的叫,梓宮,而寶宮所藏的必非尸體,而是尸體焚化后的骨灰。所謂寶宮、其實就是一個骨灰罐,在帝王家稱為寶宮。所以1644年下葬的其實是一個骨灰罐。
在康熙年間編修的《順治實錄》中也談到皇太極的葬禮、說當(dāng)時是以國禮焚化大行皇帝梓宮,即連棺帶人一齊火化了。又說眾人奉移大行皇帝敬安陵寢。諸王等近焚榻前舉哀,所以有專家說是在焚榻上火化的、同時還焚化御衣及陳設(shè)等物。
順治十八年(1661)元月、皇太極的兒子順治帝死,四月十七日、即順治帝死了100天,康熙皇帝到他的梓宮前。行百日致祭禮。一年以后的元月七日。他再次來到順治的寶宮前。行期年致祭禮,進行周年紀(jì)念,這時的梓宮也變成了寶宮、說明已經(jīng)火化。
第二年的四月、康熙送順治帝的寶宮到孝陵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