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人禍 還是天災(zāi)?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qū))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王安石是宋神宗時期一場大改革的策劃人?!巴醢彩兎ā痹诋?dāng)時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但可惜的是,這場變法最終失敗了。
變法的本意雖好,但是在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了太多失誤,為保守派留下眾多口實,最后只得停止。但令人奇怪的是,當(dāng)時提出取消變法的理由居然是“天災(zāi)”,說是因這場變法使老天爺震怒,因而不降甘霖,使人民飽受旱災(zāi)之苦。這種理由當(dāng)然不足為信。之所以會有這么荒唐的結(jié)論,都是因為一個叫鄭俠的人。
鄭俠是當(dāng)時的光冊司法參軍,曾受王安石提拔,因而心存感激,一心要盡忠報國,回報王安石的知遇之恩。任滿入京述職,王安石問他在地方上的見聞,他道:“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市場法,以及邊疆的軍事狀況,都不大妙,使在下心不能安。”王安石很不高興,改任鄭俠為監(jiān)安上門。因此鄭俠便與王安石結(jié)怨。
監(jiān)安上門是守門的官。那幾年大旱成災(zāi),四方饑民每日涌入京城謀食的不計其數(shù)。饑民個個面黃肌瘦,衣不蔽體。鄭俠將看到的慘相畫了一幅圖畫,再加上一道表章加以說明,說這些都是新法造成的。
表章中還說:“若能按照臣的請求,廢除新法,治新黨諸人之罪,十天之內(nèi),若天不降大雨,請斬臣之頭,掛在宣德門外,以正欺君之罪?!边@一亡命之徒與新法作賭,結(jié)果使得宋神宗甚為震驚,次日便采取各種措施追究新法失誤。
其實,這也不過是皇帝老子的一個借口而已,他要以此事平息旱災(zāi)之年老百姓的不滿情緒。那種年頭,遇上這樣的大災(zāi)荒,什么法也免不了百姓流離。不過,新法因此成為眾矢之的,新法的推行者便成了替罪羔羊。這就是變法因為“天災(zāi)”而失敗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