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渡之約是什么事件?橫渡之約的背景是什么?
什么是橫渡之約?橫渡之約為遼朝初期重要的事件,大同元年(947年)四月,遼太宗滅晉還師途中病死,眾將擁立從征的太祖孫、東丹王子永康王耶律兀欲即帝位。述律太后一直欲傳位李胡,李胡以皇太弟兼天下兵馬大元帥也認為皇位非己莫屬。在述律太后的支持下,李胡率軍從上京(今內(nèi)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南下,與兀欲軍戰(zhàn)于南京(今北京市)附近。兀欲所帶軍兵是遼軍主力,李胡不敵敗走。兀欲軍追擊。為防止內(nèi)戰(zhàn)繼續(xù)擴大,貴族耶律屋質(zhì)說服述律太后,出面在兩軍中斡旋,使雙方罷兵和談,最終達成和議,許立兀欲為帝,為遼世宗。史稱此事件為“橫渡之約”。
橫渡之約的歷史背景:
公元947年,就在北返路上,遼太宗耶律德光身染急病,高燒不退,嚴重到周身堆滿冰塊并吞冰入腹也無法降溫的程度。終于在欒城(河北欒城縣)死去,年四十六歲?!篮螅?shù)乇环Q為“殺胡林”。
得知耶律德光的死訊,述律平神色平靜沒有悲傷之色,說:“等到契丹諸部平復之后,我再為皇帝舉行葬禮。”
正當盛年的耶律德光死了,遼國高官貴族們都心懷恐懼。述律平在聽到兒子死訊后的反應更令他們聯(lián)想起當年她停葬阿保機的往事。他們既恐懼遠在都城的皇太后述律平向他們發(fā)泄喪子之痛,更恐懼她把所偏愛的幼子、殺人狂的耶律李胡推上遼國皇帝之位——在這樣的左右夾攻之下,焉知朝中的官員將領(lǐng)們是不是又要被這位太后成批地送去殉葬!這樣的恐懼尤以隨耶律德光南征的顯貴們?yōu)橹?,因為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就是述律平殘殺的勛戚之后。不甘坐以待斃的他們決定另奉新主,求個生路。
奉誰為新遼帝呢?所有的人都不約而同地選中了一個人:述律平長子圖欲之子永康王耶律阮。
耶律阮是圖欲與契丹妻子所生,因此當圖欲投奔后唐時,耶律阮母子沒有跟從。而此時他恰好就在隨從德光的隊伍里。
圖欲命運實在不濟,投奔后唐才六年,后唐就滅亡了,他被準備自盡的后唐末帝李從珂拉去墊了背,才三十八歲就被殺身亡。
世宗之立,是東丹王失位后遼宗室內(nèi)權(quán)力斗爭的繼續(xù)。太宗在述律氏支持下奪太子之位當了皇帝,東丹王無端失掉了繼承權(quán),契丹貴族的同情自然在他一邊。太宗死后,人們便在軍中擁立其子。太宗即位時,述律氏曾殺害了一批持不同意見的契丹貴族,軍中諸將擔心悲劇重演,也希望早日確立繼承者。因擁護東丹王被殺的契丹貴族的子孫,對述律氏一直心懷不滿,也欲借此機會為先人復仇申冤。世宗同其父一樣仰慕中原文化,能任用晉朝降臣,得到漢臣的擁戴所以在軍中和朝中有眾多的擁護者。
耶律德光病死的第二天,耶律阮便在眾人的擁戴下,在鎮(zhèn)陽(河北正定)地方于叔父靈柩前正式即了遼國皇帝之位,隨即又冊立從后晉宮中得到的漢族宮女甄氏為皇后(她是遼朝唯一打破了蕭氏為后族傳統(tǒng)的女人,也是唯一的漢族皇后,比耶律阮大整整十歲,生子只沒,封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