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變風云 揭昭陵風水暗示武則天奪位
武則天的機會來自于唐太宗的兒子李治,即后來的高宗。李治比武則天小三歲,是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所生的第三個兒子。
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媚娘時常伺候在旁,李治那段時間也??赐钍烂?。因此,兩人有了很多接觸的機會,日久暗生情愫。
武媚娘被迫出家感業(yè)寺后,并不甘心就此青燈古佛終老一生。第二年,太宗忌日,李治到感業(yè)寺進香,得以重逢武媚娘,二人舊情復燃,李治迫切想要武媚娘回宮,但無奈倫常禮法不允。
在這個時候,武媚娘日后的死敵王皇后竟然幫了她。王皇后當時不滿李治專寵蕭淑妃,但又無計可施,于是打算利用武媚娘來打敗蕭淑妃。就這樣,武媚娘重返后宮。
重返后宮的武媚娘并沒有讓王皇后失望,她不但獨得皇帝專寵,而且地位直線上升,并為皇帝生了一個兒子。但是王皇后擔心了,她又聯(lián)合蕭淑妃打擊武媚娘。這個時候的武媚娘可不是剛進宮時那個什么都不懂的小丫頭了。
她集美貌、智慧和心狠手辣于一身,不但利用計謀扳倒了位階在自己之上的王皇后和蕭淑妃,而且開始協(xié)助皇帝處理朝政,地位極其顯耀。后來高宗“每視朝,則后垂簾于后”。當時人們把她與唐高宗并稱為“二圣”。
唐高祖駕崩后,武則天三子李顯繼位,僅僅兩個月后,李顯就被廢,武則天改立李旦為帝。其實,李旦不過徒有虛名,武則天才是實際的掌權(quán)者。
公元690年的重陽節(jié),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則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稱“圣神皇帝”。自此,一身龍氣的武則天鳳翔九天,開創(chuàng)了短暫但輝煌的武周王朝。
李家王朝雖被武姓取代,但是畢竟僅武則天一帝,武則天去世后,又還朝于李家,李氏天下又繼續(xù)了將近200年。其實這一點,從李家的龍脈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當初唐太宗李世民選陵時,陰陽家李靖曾給他推薦了九嵕山。九嵕山位于渭河平原以北,左有五峰山,右有嵯峨山,北有黃土高原,南臨渭河,與太白、終南山諸峰遙相對應,是一塊上佳的風水寶地。
但是歷代帝王都沒有選過這里做陵寢,這主要和漢武帝有關(guān)。漢武帝生前曾看中了這塊寶地,但是東方朔卻對漢武帝說:“選陵址主要看三個因素,一是龍,即地脈之行止起伏。
也就是看山脈,觀察山脈走向、形勢;二是砂??粗饕脚c周圍山的朝迎關(guān)系;三是水,就是看水口、流向形態(tài)、與山形的關(guān)系等。
從東南方向看九嵕山是一筆架,中問山峰高,兩邊低,陛下要選陵址,必選在中間峰上,因為中峰乃皇帝峰。但三峰高低不均,主以前、以后君王勢弱,難道陛下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才華勝于自己,而使劉氏江山更加穩(wěn)固嗎。
另外,九嵕山水向也不佳,前有渭河自然美妙,但后有涇水,割斷九嵕山山脈,大的引起江山易手,小的注定國勢不興?!睗h武帝也信陰陽風水,因此另擇陵寢。
李世民也知道漢武帝沒有選九嵕山的傳說,因此當李靖向他推薦九嵕山時,他吃了一驚。李靖則解釋說,九嵕山有帝氣,若平民葬于此,必有王氣再顯,恐奪李家江山。
漢武帝選陵址是在山下選,陛下選在山上,只要穴址選好定能彌補此地風水上的不足。陵址可定名為昭陵,凸現(xiàn)陽氣,“昭”拆開為“召”、“日”,“昭”有召集、收集的意思,“日”為陽,代表帝王之氣。此名可以彌補涇水割斷龍脈的不足。
果然,武則天即位正應了涇水割斷李家龍脈之說,然“昭”字又續(xù)上了李氏江山的龍脈。
人物評價:對于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并且儒家正統(tǒng)觀念還沒完全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jù)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
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chuàng)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wěn)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chǔ),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于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學家不齒于她違反傳統(tǒng)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
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nèi)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quán)術(shù),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