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創(chuàng)建“飛虎軍” 南宋年間的精銳特種部隊
兩宋的長沙,群賢匯集,名流畢至,星斗燦爛,蔚為大觀。至南宋中期。又有一位著名人物來到長沙,這就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杰出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字幼安,自號稼軒,山東歷城(今濟南)人。在長期的詩詞創(chuàng)作生涯中,辛棄疾繼承蘇拭豪放的詞風,以強烈的愛國激情、豪爽的英雄氣慨和多樣的藝術風格,把宋詞引向更廣闊更激蕩的社會現(xiàn)實,因而在宋代詞壇和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享有了崇高的聲譽。
不僅如此,辛棄疾還是一位著名的抗金將領。弱冠之年他便組織了一支2千多人的抗金隊伍,投入耿京領導的農民抗金義軍。耿京被叛徒謀害后,辛棄疾率50騎直闖5萬之眾的敵營,將叛賊張安國當眾處置。然后鼓動萬余名士兵反正,長驅渡淮,奔向南方。
可是文武雙全的國之棟梁,卻受到投降派的壓制。此后賦閑家居的歲月,耗去了他20多年的寶貴光陰。另外的10多年雖仕宦于外,但是偏安江左的南宋當權者只讓他回旋于遠離戰(zhàn)場的地區(qū),也不讓他帶兵作戰(zhàn),僅授以州郡之位或監(jiān)司之職。
然而,以氣節(jié)自負,以功業(yè)自期的辛棄疾絕不尸位素餐,庸庸碌碌。凡是他仕履所及之地,不論為官時間的長短,總都有一番建樹,無論治軍、治民都聲譽卓著。
l179年(孝宗淳熙六年)春,風華正茂的北國詞人辛棄疾,風塵仆仆奉調來湘,擔任湖南轉運判官。當年秋天,又改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在任期間,最為人們所樂道的是為南宋王朝建立了一支當時最精銳的地方部隊——飛虎軍。
辛棄疾來潭州撫湘之前,江南東西和荊湖南北諸路,曾多次爆發(fā)小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事件。外患未弭,內憂不絕,作為南宋統(tǒng)治階級一員的辛棄疾憂心如焚。為此他上書皇帝,在剖析了致“盜”的原因以后,認為必須“講求強盜之術”,并建議讓他在湖南創(chuàng)建一支新的有戰(zhàn)斗力的地方部隊。
辛棄疾的建議獲得了南宋政府的批準。辛棄疾欣喜若狂,并立即開始了緊張的建軍行動。他選擇五代馬殷在長沙的營壘的故地,建造新的營房,并限期一個月內完成。在修造營柵的時候,適逢秋雨連綿,所需的20萬片瓦無法燒制。辛棄疾下令全城居民,兩日內每家供送20片瓦。凡送足瓦片者可得錢100文,以致各家各戶送瓦者絡繹不絕,所需瓦片如期如數(shù)湊齊。鋪砌道路需要大量石塊,辛棄疾又下令調集全城在押囚犯,到長沙城北的駝嘴山去開采,并規(guī)定將根據(jù)各人開采的數(shù)量作為減刑的依據(jù)。為此,囚犯們個個爭先恐后,鑿的鑿,抬的抬,所需的石塊也在很短的時間內備齊。
與此同時,辛棄疾抓緊招兵買馬。他采用了四方羅致的辦法,從各地原有的地方部隊中選拔,從各路舊有將帥人員中物色,妥為安置配備。一時間各方人才云集長沙,大家都慕辛棄疾之名,愿為之效勞。幾十天功夫,長沙城內便立起了營帳,樹起了“飛虎軍”的旗幟。新建的飛虎軍共有步兵2000,騎兵500,都是壯健勇武之士。辛棄疾還派人到廣西產馬的地方,以5萬貫錢買回了500匹戰(zhàn)馬,并請廣西的安撫使司每年代買戰(zhàn)馬30匹,以作補充之用。
然后,飛虎軍開始了嚴格的訓練。操演場上,豎起了“兵營重地,閑人禁入”的牌子。辛棄疾親自坐鎮(zhèn),督同操習,嚴申軍紀,擾民者輕則罰,重則格殺勿論,并勉勵將士忠君愛國,報國雪恥。
辛棄疾在創(chuàng)建飛虎軍的過程中,曾受到樞密院不少人的阻撓。他們一方面劾奏他聚斂民財,一方面以樞密院下“御前金宇牌”,命令他立即停建營房。辛棄疾接到金宇脾后,不僅沒有停工,反而加快了工程進度;竣工之后,他才把經(jīng)營過程、經(jīng)費來源、開支情況,一一寫明,連同飛虎營寨的圖樣,向朝廷啟奏,使反對派無懈可擊,皇帝也釋然于懷。
辛棄疾創(chuàng)建的飛虎軍和當時廣東的摧鋒軍、福建的左翼軍一樣,同屬廂軍,即諸州之鎮(zhèn)兵(地方部隊),遙隸于南宋朝廷的樞密院和審前步軍司,近則專聽湖南安撫使的節(jié)制調度,一方面?zhèn)鋺?zhàn)時之需,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對湖南的統(tǒng)治。飛虎軍士氣旺盛,英勇善戰(zhàn),大有辛詞“壯歲族旗擁萬夫”的氣概。飛虎軍隊是當時沿江各地方軍隊中最精銳的一支隊伍,維持了三四十年,成為南宋中后期維護湖南政治局勢的軍事支柱。金人稱之為虎兒軍,聞風喪膽,十分畏懼。
辛棄疾潭州撫湘期間,除了創(chuàng)建飛虎軍外,在整頓鄉(xiāng)社、彈劾貪官、興辦教育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他還下令荊湖南路的各州郡,動用官倉中所存糧食,大募民工,浚筑販塘,既可以在青黃不接時接濟部分饑民,又可以使農田得灌溉之利。
作為一位杰出的詞人,辛棄疾在長沙也寫下了不少詞章。一次,他在“長沙道中”,見“壁上有婦人題字,若有恨者”,乃“用其意為賦”,寫下了《減字木蘭花》一詞:
“盈盈淚眼,往日青樓天樣遠。秋月春花,輸與尋常娣妹家。
水村山釋,日暮行云無力氣。錦字偷裁,立盡西風雁不來?!?/p>
該詞借一個被遺棄的婦女的話,委婉地道出自己遠離前線,郁郁不得志的憤懣,
l184年(淳熙八年),辛棄疾改任隆興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撫使,撫湘還不到兩年的辛棄疾依依不舍地離開長沙,踏上東東去的旅程。
相關文章
推薦閱讀
- 1歷史縱覽 盤點那些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十大戰(zhàn)役
- 2馬島戰(zhàn)爭 二戰(zhàn)后一場改變固有模式的奪島戰(zhàn)爭
- 3南美戰(zhàn)爭 小洛佩斯用血性幫助自己的國家自殺
- 4第二次馬島戰(zhàn)爭 馬島爭端本沒有因為戰(zhàn)爭而結束
- 5諸葛亮侄子諸葛恪兩次與魏作戰(zhàn) 一勝一敗細節(jié)相似
- 6惡戰(zhàn)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總部最慘烈的一次突圍
- 7軍史誕生日與中共軍隊相同的“抗戰(zhàn)決死隊”
- 8譚家橋之役 大將粟裕一生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 9日本女人去哪了?日侵華女兵身后不為人知的秘密
- 10德式閃擊戰(zhàn) 為何意大利就沒法在希臘戰(zhàn)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