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大豆異黃酮好不好?大豆甙元型食物的特征
除了味噌以外,大多數(shù)豆制品如豆豉、豆腐、腐乳等均屬于黃酮苷型的大豆異黃酮。也就是說,在大豆異黃酮的周圍有一圈糖圍繞,需要經(jīng)過大腸細菌的分解才能吸收。
多吃大豆異黃酮好嗎?
對于日本人來說,味噌可是一種傳統(tǒng)的健康食物,不但對腸道有益,而且美白效果也很卓越,平時可以用來做味噌湯、味噌泡菜、味噌烤肉等,可以說是一種萬能料理。其實,味噌之所以能有好的保健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其含有的大豆異黃酮易于吸收。
大豆異黃酮分為兩種:
大豆甙元和黃酮苷,這兩種最大的差別在于含有的糖的量有巨大差距。大豆甙元由于不含糖,分子結(jié)構(gòu)更小,也更容易在胃和小腸就被人體吸收。
大豆甙元型食物的特征
與黃酮苷相比,大豆甙元型的大豆異黃酮由于其外層的糖已經(jīng)剝落,因此不需要借助大腸內(nèi)細菌,在胃和小腸就能被吸收,據(jù)稱吸收率是黃酮苷的2倍以上。而大豆制品中,唯一屬于大豆甙元的食品只有一種,那就是味噌。味噌在制作過程中受到米曲霉中酶的作用,外層糖被事先剝落,由此從黃酮苷變成大豆甙元。
腸內(nèi)細菌少的人大豆異黃酮吸收率低
除了味噌以外,大多數(shù)豆制品如豆豉、豆腐、腐乳等均屬于黃酮苷型的大豆異黃酮。也就是說,在大豆異黃酮的周圍有一圈糖圍繞,需要經(jīng)過大腸細菌的分解才能吸收。腸內(nèi)細菌的多少和質(zhì)量因人而異,因此黃酮苷型的大豆異黃酮的吸收率也因人而異。如果一個人的腸內(nèi)細菌少,那么不管吃再多豆類制品,大豆異黃酮的吸收率也會偏低。
多吃大豆異黃酮好不好?
既然大豆異黃酮養(yǎng)生又保健,是不是等于可以多吃呢?事實是:無論是多好的食材,都有攝入上限,一旦超過,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壞處。
一般情況下,嬰幼兒和孕婦要謹慎補充大豆異黃酮,一般人也不能多吃。以味噌為例,一小勺約有6克,一大勺約有18克。一小勺中含有的大豆甙元型大豆異黃酮約為3毫克,一大勺約含9毫克。而人體每天攝入大豆甙元型大豆異黃酮的安全上限是70-75毫克,也就是說,每天只要不喝超過8碗味噌湯,一般是不會攝入過量的。
由于大豆甙元型的大豆異黃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不同人吃吸收率也都差不多,所以希望高效補充大豆異黃酮的人不妨多選擇吃一些味噌制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