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大黃的副作用
大黃是多年生高大草本。生于山地林緣或草坡,野生或栽培,根莖粗壯。莖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無毛?;~大,有粗壯的肉質(zhì)長柄,約與葉片等長;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徑達40cm以上,3-7掌狀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狀分裂,上面流生乳頭狀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莖生葉較小,有短柄;托葉鞘筒狀,密生短柔毛?;ㄐ虼髨A錐狀,頂生;花梗纖細,中下部有關(guān)節(jié)?;ㄗ霞t色或帶紅紫色;花被片6,長約1.5mm,成2輪;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頂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ㄆ?-7月,果期7-8月。
大黃
大黃的功效
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
大黃的作用
大黃能增加腸蠕動,抑制腸內(nèi)水分吸收,促進排便;大黃有抗感染作用,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其次為白喉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對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質(zhì)所致,故瀉后又有便秘現(xiàn)象;有利膽和健胃作用;此外,還有止血、保肝、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
大黃的副作用
大黃除可引起胃腸道反應(yīng)外,曾有報道2例老年患者因長期服用(2年)大黃蘇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嚴重的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下降到5-5.6g,當(dāng)減少用藥量并補充鐵等維生素C后恢復(fù)正常。通過炭末在腸道內(nèi)轉(zhuǎn)運時間和排泄時間研究以及腸道內(nèi)水分測定等證明,大黃作用部位在大腸,是一種大腸性致瀉劑,而鐵主要在大腸中吸收,認為導(dǎo)缺致鐵的原因可能為,大黃導(dǎo)瀉作用干擾了鐵的吸收;大黃鞣酸可能與Fe結(jié)合成不溶性復(fù)合物,妨礙了吸收;蘇打中和了胃酸;干擾了鐵與維生素C螯合,妨礙了鐵的吸收。還有報道1例哮喘病人服大黃蘇打4片后,出現(xiàn)皮膚癢疹、紅斑,哮喘加重,經(jīng)斑貼試驗證實為大黃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