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典型”周厲王 老百姓的嘴被他堵了三年
周穆王的孫子的兒子周厲王繼位后,特別貪財,喜歡“專利”,就是把天下山川水澤的資源都專歸自家王族壟斷占有,于是把天下的諸侯惹了。大家一起埋怨他,他就發(fā)明了一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成語,不許國人給他提意見,不許譏謗國事。老百姓的嘴被他堵了三年,終于大家憋得夠嗆,一起鼓噪叫喚,掄著板磚沖進王宮,把他給打跑了,逃去了山西。
周朝的天子個個都不錯,除了周昭王南征荊楚死掉以外,其他沒出大事。周昭王是小孩周成王的孫子(小孩也會老的啊),他喜歡遠征,覺得南方江漢流域的一些偏僻諸侯們不聽話,就樂呵呵地跑去打他們,結果去還順利,歸程上卻死了,六軍覆沒,據(jù)說是淹死的。
周昭王的兒子是大旅行家周穆王,他的行為比較荒誕,最喜歡駕著車往西邊跑。一般馬車都是四匹馬,周穆王的跑車是八匹馬,排氣量增加一倍。他的司機“造父”能開著“八匹馬力”的車在梅花樁之間亂轉,讓三十二個馬蹄步調(diào)一致。造父載著周穆王去了昆侖山那里,據(jù)說拜訪了西王母,后者送了周穆王一件稀罕玩意兒——夜光杯。
周穆王干的政事,就是不顧大臣勸阻發(fā)出大兵去征伐犬戎,結果只抓回來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從此遠處的諸侯和蠻夷們都不大服氣他。
又過了五十來年,周穆王的孫子的兒子周厲王繼位了。這個天子據(jù)說特別貪財,喜歡“專利”,就是把天下山川水澤的資源都專歸自家王族壟斷占有,于是把天下的諸侯惹了。大家一起埋怨他,他就發(fā)明了一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成語,不許國人(就是都城以及周邊地區(qū)的人)給他提意見,不許譏謗國事。老百姓的嘴被他堵了三年,終于大家憋得夠嗆,一起鼓噪叫喚,掄著板磚沖進王宮,把他給打跑了,逃去了山西。
周厲王跑了以后,由周公和召公主政。
周厲王流亡十四年,最后死在一個叫“彘”的地方(意思是豬)。
周厲王流亡在外,呆在“豬”那個地方,有人為了幫助他回鎬京復位,就寫了一本非常著名和偉大的書獻給他看,那就是《易經(jīng)》?!兑捉?jīng)》中的主要思想,是教周厲王以柔克剛,卷土再來的,希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希望他在“亢龍有悔”之后能再次“飛龍在天”。而他的那些追隨者們,則“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幫著他,“以從王事”,最后“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把中央給打下去。當然,這些都被后來的金庸老師寫在降龍十八掌的掌法里了。
周厲王雖然看了很多《易經(jīng)》中的神秘學問,但終于客死異鄉(xiāng),沒有龍飛上天。他的太子靜隨即在周公和召公的輔佐下,于都城繼位,是為周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