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宋欽宗趙桓簡介 過于軟弱的北宋末代皇帝趙桓

2016-11-15 10:01:3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宋欽宗趙桓(公元1100~1156年),原名趙亶,又名趙煊。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生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

宋欽宗趙桓(公元1100~1156年),原名趙亶,又名趙煊。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生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公元1125)十二月金人南下大舉入侵時,徽宗禪位于他,在位1年零2個月。為人優(yōu)柔寡斷,反復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靖康之變時被金人俘虜北去,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病死于燕京,終年57歲,葬于永獻陵(位于今浙江紹興東南寶山)。

基本信息

宋欽宗趙桓(原名亶、煊),宋朝亦北宋第九位皇帝,北宋徽宗和王皇后長子,南宋高宗趙構哥哥,北宋哲宗侄子,北宋神宗孫子,元符三年庚辰年四月十三日己酉(1100年5月23日)出生于坤寧殿〔靖康元年(1126年),欽宗把這天定為“乾龍節(jié)”〕,屬相龍。政和六年(1124年)六月大婚,太子妃為朱璉。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126年1月19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當政共計1年3月,年號靖康: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26年1月24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年號使用1年3月。紹興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庚辰(1156年6月29日)欽宗崩殂于五國城,享年57歲,廟號欽宗,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葬欽宗于永獻陵(今浙江紹興東南寶山)。個人履歷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時受父徽宗之禪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戰(zhàn)派李綱抗金,斬殺罷黜了蔡京一黨,卓有成效,金兵北退。但仍答應以賠款、割太原等三鎮(zhèn)乞降求和。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復來,十一月金兵圍困汴京開封,親自前往金營議和被扣留。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汴京城破,北宋滅亡,與徽宗被金廢為庶人,四月與徽宗等宗室以及北宋一些大臣被金兵俘擄北去,先置于燕京,九月又徙往更遙遠的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

次年金天會六年(1128年)八月,方抵上京,金太宗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十月,又將徽、欽二帝發(fā)配至韓州(今遼寧昌圖北,一說吉林梨樹)。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往北國邊陲小鎮(zhèn)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在此“坐井觀天”。天會十三年(1135年)四月,其父徽宗趙佶在五國城病死。

皇統(tǒng)元年(1141年),金熙宗改封其為天水郡公,昏德公(徽宗,已故)為天水郡王,海濱王耶律延禧(遼末代皇帝)為豫王。

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高宗之母韋氏與徽宗“梓宮”被放還南歸,臨行前在五國城趙桓跪求韋氏帶信給高宗趙構,求他這位同父異母弟將其贖回,“只為太乙觀主足矣,他不敢望也。”明說只求讓他回宋出家去道觀做一個道士就行了,不再有做皇帝的念頭。韋氏歸后,渺無音信。然高宗議和,殺岳飛等名將,所慮著惟欽宗爾。

金海陵王完顏亮即位后,一度曾把趙桓遷到上京會寧府居住。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自上京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將趙桓帶去。

正隆元年六月(1156年),趙桓在燕京病死,終年57歲,金朝將其葬于永獻陵(今河南省鞏縣)。

趙桓死在燕京是史書有記載的,有定論的?!掇o?!?、《中國歷史大事年表》等說他死在五國城是不對的。

趙桓死因另據(jù)《大宋宣和遺事》記載,紹興二十六年六月(1156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命57歲的宋欽宗趙桓和81歲的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賽馬球。耶律延禧善騎術,企圖縱馬沖出重圍逃命,結果被亂箭射死。欽宗皇帝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馬亂踐而死。

直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趙桓的死訊才傳到南宋,其弟高宗趙構表面上痛不欲生,內心卻暗自竊喜,終于可以心安了,七月,為其上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是非功過

宋欽宗在位僅一年多時間,卻走馬燈似地拜罷了二十六名宰執(zhí)大臣。其中對危局產(chǎn)生關鍵性影響者,則是耿南仲、李綱、種師道等人。他們的一些重要的救國之策不被宋欽宗采納,而一些重要誤國之謀卻又被宋欽宗采納。以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王曾瑜研究員《宋欽宗和他的四名宰執(zhí)》一文節(jié)選,通過該文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關于宋欽宗在位期間政治策略的得失,以及他治國一年的功過是非。

一、宋欽宗和耿南仲

宋欽宗即位前,耿南仲曾任十四年的皇太子宮僚。宋徽宗寵愛三子鄆王趙楷,頗有廢立之意,據(jù)胡寅說:“淵圣皇帝在東宮,當宣和季年,王黼欲搖動者屢矣。(耿)南仲為東宮官,計無所出,則歸依右丞李邦彥。邦彥其時方被寵眷,又陰為他日之計,每因王黼讒譖,頗曾解紛?!庇捎谠诨侍拥匚会пЭ晌r的特殊關系,宋欽宗即位后的第三天,就命耿南仲為簽書樞密院事,后又升遷尚書左丞。耿南仲害怕金軍,“奉椒房出奔”,一度逃離開封,仍深得宋欽宗的信任。

耿南仲任執(zhí)政后最重要的政績,一是排除異己,二是“主和議”,破壞抗金。此兩條劣跡不是在平時,而是在危難時期,就不能不在北宋覆亡中起著惡劣的作用。怯于公戰(zhàn),勇于私斗,宋朝有不少士大夫,如果說他們治國和救國全然無方,而彼此勾心斗角,玩弄機謀權術,卻又有足夠的聰明才智,耿南仲就是一個典型。

二、宋欽宗和李綱

當金軍南侵之際,宋方朝野亂成一團,簡直是束手無策。時為太常少卿的李綱卻脫穎而出,超升兵部侍郎,很快又超升執(zhí)政。

宋欽宗隨即又授任他東京留守、親征行營使。正如《朱子語類》卷130所說:“當時不使他,更使誰?士氣至此,消索無馀,它人皆不肯向前。惟有渠尚不顧死,且得倚仗之?!崩罹V作為一個本不知兵的文臣,在倉猝之際,居然相當有效地組織了開封的城防,屢次擊退了敵人。他既在士民中贏得了很高的威望,卻又招致了同列很深的忌妒。宋欽宗本人來回搖擺于卑怯的投降主義和輕率的冒險主義之間,他委任李綱負責城防,又不能授予全權,更不聽李綱的勸阻,而致力于屈辱求和。靖康元年(公元1126)二月初,發(fā)生了宋欽宗批準姚平仲劫金營而失敗的事件。李燾編纂《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將此事歸結為“李綱主平仲之謀”,但李綱在上皇帝奏中明確說,“平仲之出”,“在微臣實無所與”。故《朱子語類》卷130力辯其非,說:“劫寨一事,決于姚平仲僥幸之舉,綱實不知?!笔聦嵣希舜谓僬皻喈敗?,“行營司所失才百馀人,而(陜)3西兵及勤王之師折傷千馀人”,然而宰相李邦彥“方主和議,忌李綱主戰(zhàn)”,他與眾執(zhí)政乘機夸張事態(tài),諉過于李綱。宋欽宗驚慌失措,下令罷免李綱和統(tǒng)率陜西援兵的老將、同知樞密院事種師道。於是開封城中爆發(fā)了陳東領導的伏闕上書愛國群眾運動。

陳東直到臨死,也并未與李綱有一面之交。幾萬無組織的群眾云集宣德門下,正說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認定,救國已非李綱莫屬。當然,群眾運動到此也很難控制激烈的行為,如殺內侍,毆擊宰相李邦彥等。但宋欽宗無疑是將愛國群眾運動視為厲階,不能容忍對其君主權威的挑戰(zhàn)。他雖然被迫復用李綱,也根本不可能有李綱在幕後操縱此次“伏闕”的證據(jù),而“自後君臣遂生間隙,疑其以軍民脅己”,“頗忌之”。當時給李綱空名官告三千馀道,李綱“只用三十一道”,只因補無品小武官進武副尉二人,而宋欽宗居然親下御批說:“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大臣專權,浸不可長?!闭缰祆涓袊@說:“如此,教人如何做事?”

宋欽宗曾被迫與金東路軍統(tǒng)帥完顏斡離不訂立城下之盟,事后他有翻悔,并聽從李綱建議,“解太原之圍”,拒絕割讓自太原、中山和河間三鎮(zhèn)以北的土地。

宋欽宗毀約之後,首要的問題是救援被圍的河東首府太原。北宋晚期,其戰(zhàn)時統(tǒng)兵體制的一大弊病,是沿襲傳統(tǒng),往往還是由不知兵的文臣,以及宦官童貫、譚稹、梁方平等主持軍事。如前所述,李綱公開斥責耿南仲離間皇帝父子,雙方更多了一重嫌隙。當宋軍初次救援太原失敗後,耿南仲乘機進言:“欲援太原,非綱不可?!彼螝J宗立即任命李綱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當時臺諫官陳過庭、陳公輔、余應求等都看穿了耿南仲等人的用心,說李綱“不知軍旅,將兵必敗”,“為大臣所陷”,“不宜遣”。李綱本人也有自知之明,“再拜力辭”,說自己“且誤國事,死不足以塞責”。宋欽宗卻聽信讒言,為之震怒。

宰執(zhí)中唯一志同道合的同知樞密院事許翰,為李綱寫了“杜郵”兩字,引用秦將白起被賜死的典故。李綱至此不得不就任出行。

太原之戰(zhàn)是決定北宋皇朝命運的關鍵性一戰(zhàn)。太原失守,使金西路軍得以南下,與東路軍會師,而宋軍主力則在兩次救援戰(zhàn)中耗折殆盡,開封的陷落遂成定局。李綱并非在救援戰(zhàn)中不盡己力,卻在本來已是十分艱難的形勢下,又遇到朝廷的多方掣肘,終於在太原陷落後被劾下臺,貶黜出京。正如後來胡寅評論說,耿南仲“中制河東之師,必使陷沒,以伸和議之必信?!崩罹V的下臺,固然是快了耿南仲之流的私憤,但受害最深的,卻是宋欽宗本人。待開封再次被圍,宋欽宗于靖康元年閏十一月“驛召李綱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卻為時已晚。李綱接到此項詔命,大約是在靖康二年,即建炎元年(公元1127)三月,當時金人正驅虜徽、欽二帝等北上。盡管有救援太原的失敗,但到南宋初年,朝野一切有識之士還是認為,唯有李綱方能擔當救國的重任。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