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是是非非寇老西兒----北宋名相寇準

2016-11-18 09:00:2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寇準(961-1023)北宋政治家﹑詩人。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 (980)進士。淳化五年(994)為參知政事,其政治才能

寇準(961-1023)北宋政治家﹑詩人。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 (980)進士。淳化五年(994)為參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常識。知巴東縣。宋真宗時﹐曾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德元年(1004)﹐遼軍大舉侵宋﹐寇準力主抵抗﹐并促使真宗渡河親征﹐與遼立澶淵之盟,起了穩(wěn)定局勢的作用。不久﹐被大臣王欽若排擠罷相。晚年再度被起用。封萊國公。后又因大臣丁謂等陷害遭貶﹐遠徙道州﹑雷州。宋仁宗天圣元年病死于雷州。謚號忠愍。

寇準與宋初山林詩人潘閬﹑魏野﹑“九僧”等為友﹐詩風(fēng)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其五律如《冬夜旅思》之類﹐情思凄婉﹐很有賈島詩的風(fēng)味。與寇準同時的范雍為他的詩集作序﹐說他“平昔酷愛”王維與韋應(yīng)物的詩。他的一些詩確實也受了他們的影響。他的七言絕句意新語工﹐最有韻味﹐如“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書河上亭壁》)﹐“日暮長廊聞燕語﹐輕寒微雨麥秋時”(《夏日》)等﹐情景交融﹐清麗深婉﹐都是值得玩索的佳作。他不是詞家﹐但偶有所作﹐也頗可讀?!度卧~》共輯其詞4首。

現(xiàn)存《寇萊公集》 7卷﹐有《兩宋名賢小集》本﹐《寇忠愍公詩集》3卷﹐宋知河陽軍范雍初刻﹑有序﹐清朝有圣香樓刊本及辨義堂刊本。

關(guān)于寇準的原籍,好多人甚至歷史演義等都說寇準是山西人,但從下面這篇,可以更正這個不實之說。

是是非非寇老西兒----談?wù)劚彼蚊嗫軠?/p>

八十年代初,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風(fēng)靡了大江南北。對很多人來說,通過聽評書,不僅更深刻地理解了楊家英烈精忠保國的赤膽忠心,也了解到了許多有聲有色的歷史故事。其中就包括寇準的故事。很有意思一個問題是,評書把寇準稱為“寇老西兒”?,F(xiàn)代人把山西人戲稱為“老西兒”,對有些著名的山西人,冠以“X老西”,如閻錫山,也叫閻老西兒。所以,評書是把寇準作為山西人了,而且劉蘭芳還總是繪聲繪色地用山西口音模擬寇準說話??戳?lt;<宋史>>的<<列傳第四十>>,才知道這是謬誤。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圭(右邊加耳刀)人也?!比A州,今陜西省華縣;下圭(右邊加耳刀),今陜西渭南。宋時華州為大州,轄渭南?,F(xiàn)在陜西行政劃分翻了過來,渭南專區(qū)(市)轄華縣。所以,無論誰轄誰,也無論是古是今,寇準都是地地道道的陜西人,而不是老西兒。其實評書演義中的一些人和事,是當(dāng)不得認真考證的。如“寇準背靴”的故事,是楊六郎能重新回到征遼戰(zhàn)爭,以及以后的楊宗保替父出征和穆桂英掛帥的關(guān)鍵,極具戲劇性。但在<<宋史>>中卻是只字不提,明顯是民間演義化的結(jié)果。無論今古,人們顯然樂道于這種以訛傳訛的故事。過去有演義,現(xiàn)在有連續(xù)劇,其實都是“戲說”。實在沒有必要依據(jù)正史一件一件地“辨?zhèn)巍?。但涉及到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的出身籍貫,還是應(yīng)該屬實認真的。我這篇短文的目的,就是談?wù)効軠实膸讉€真實故事。

寇準出身于世家。十九歲時,中舉要考進士。當(dāng)時的皇帝是那個從哥哥手中巧得天下的宋太宗趙光義。趙光義選進士的特點是傾向年長的,所以有人就向寇準建議把年齡往上改一改,以期得中。寇準答曰:“準方進取,可欺君邪?”從仕起始,就奠定了誠實的基礎(chǔ)。<<宋史>>多次提及寇準的正直,如“帝久欲相準,患其剛直難獨任”;“準為相,守正嫉惡,小人日思所以傾之”??軠仕篮?,皇帝宋仁宗“賜謚曰忠愍”,可見寇準的為官之道和為人之本。 寇準以他的才干,很快地得到了太宗的賞識,但他卻不是一味地去迎合附勢。<<宋史>>道:“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fù)坐,事決乃退”。想一想,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竟敢在皇帝發(fā)怒離開的時候,拉著皇帝的龍袍,讓他重新坐下,一直到問題解決。這可是冒著殺頭的危險啊。就是今天在公司企業(yè)里,我們敢在老板盛怒時據(jù)理力爭,直到老板讓步為止嗎?這還根本不牽扯到腦袋搬家的問題。所以,宋太宗深有感觸地把寇準和唐太宗時著名的“諍臣”魏征相比,他說“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征也?!碧埔院螅瑸槌嫉?,能被皇帝看作魏征,應(yīng)該是最高的贊賞了。

太宗相信寇準的忠誠,直截了當(dāng)?shù)貑枺骸皳?jù)你看,我的幾個兒子,誰可承繼大統(tǒng)?”剛見面,就問這么敏感的問題,而且是當(dāng)著那些對寇準沒有好感的侍從宦官的面,寇準當(dāng)然不想直接回答。他向太宗提出,選皇儲時應(yīng)避免向三種人咨詢,一是女人,也就是皇帝的后妃;二是中官,也就是宦官;三是近臣,“因為陛下是在為全天下選儲君啊”。言外之意是所提到的這三種人只知道狹隘的小集團利益。寇準這段充滿政治睿智的話,雖然沒有正面回答太宗的問題,卻含有極為深刻的道理,也是對以往歷史的總結(jié)。<<宋史>>對寇準的這個總結(jié)評價很高。說寇“準于太宗朝論建太子,謂神器不可謀及婦人、謀及中官、謀及近臣。此三言者,可為萬世龜鑒?!?/p>

太宗低頭沉思良久。然后讓身邊的所有的人都退下,只剩他和寇準。這次皇帝是動真格的了。“你看襄王可以嗎?”太宗問??軠收f,“陛下選擇的是可以副天下望者,知子莫如父。圣上既然認可,就應(yīng)該立即作出決定?!碧谝娍軠收嫘牡刂С炙倪x擇,立即讓襄王做開封尹,改封壽王,立為皇太子。所以,太宗召回寇準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立皇太子這件大事,為權(quán)力的移交作準備。足見太宗對寇準的信任。但皇帝就是皇帝,生怕自己的威望和權(quán)力別被任何人奪走,哪怕就是太子。一次太子祭祀完太廟回來,人們爭相觀瞻,贊不絕口,“真是個少年天子”!話傳到太宗那里,太宗不高興,問寇準,“人心都歸順到太子了,把我往哪擺呢?”古往今來,為權(quán)力和威望之爭,毀滅了多少本應(yīng)是平和的權(quán)力交接,使民眾多次陷于戰(zhàn)亂的水火之中!太多的大臣,為了自己的私利,依附于爭斗中的一派,渾水摸魚,全不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而寇準,只用了六個字,擲地有聲地回答了太宗的疑慮:“此社稷之福也。” 提到宋太宗和兒子宋真宗之間的交替,就不能不談?wù)効軠实耐聟味?。呂端與寇準共事多年,寇準直率,鋒芒畢露;呂端沉穩(wěn),大志若愚。二人同時為相,盡管有時呂端為正,寇準為副,但寇準依舊是咄咄逼人,而呂端總是相忍為安。<<宋史>>說呂端“與寇準同相而常讓之”,原因是他深知“宰相不和,不足以定大計”,是以國家大利益為重的。太宗選拔呂端為宰相時,有人告訴太宗,呂端糊涂,不能為大任。太宗說,“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他說得真是對極了。如果說,寇準是太宗下

決心立太子的關(guān)鍵人物;那么,呂端則是為太子繼位立下汗馬功勞的英雄。 太宗臨死時,宦官王繼恩忌恨將要繼位的太子,聯(lián)合副宰相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等,陰謀另立楚王元佐為君。太宗死后,李皇后派王繼恩去召呂端,呂端感覺事情有些不對。他先將王繼恩監(jiān)禁起來,并派人看守。然后入宮見李皇后。李皇后說,皇上已死了,立他的長子為君,是否更好,你看如何?呂端回答道:先帝生前立太子就是為了今日?,F(xiàn)在他剛?cè)ナ?,尸骨未寒,我們怎能違背他的遺愿而另有所議呢。說完,將太子請出,立為真宗。更有意思的是,當(dāng)真宗垂簾與群臣相見,接受朝賀時,呂端站立不拜,要求將簾子拿掉,并走上前,辨認確實是真宗本人后,才率百官下跪,山呼萬歲。一點不含糊,突顯他“大事不糊涂”的秉性。

毛澤東熟讀經(jīng)史,他送給葉劍英兩句話,“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就是把葉劍英同呂端相比。毛死后,葉用政變的方式,扶持了毛晚年刻意提拔的接班人華國鋒,把毛的“紅都皇后”江青及其追隨者投入了監(jiān)獄,與宋太宗死后呂端所作所為有異曲同工之妙。是毛澤東確有知人之明?還是歷史的巧合?現(xiàn)在和將來的歷史學(xué)家肯定會爭論不休。不過,這是題外的話,這里就不引伸了。

回到寇準的故事上。大家要問,在呂端辦不糊涂的大事時,同為宰相的寇準在哪?在干什么?答案是,他在鄧州(今河南鄧縣),在遠離京城的地方當(dāng)知州,在接受太宗對他的第二次懲罰。 起因還是他那耿直好辯的習(xí)性。從官宦間的私人恩怨,引發(fā)了寇準與馮拯為朝制規(guī)則的激烈爭斗。按呂端的話講,“寇準性剛自任,臣等不欲數(shù)爭,慮傷國體”,總是讓著他;太宗也說,“若廷辯,失執(zhí)政體”,就是勸寇準停止?fàn)幎?。可寇準偏是不聽,“猶力爭不已”,甚至要與太宗“論曲直”。人狂到這份上,用北京老話講,就是“沒治了”。但還不僅如此,寇準的狂妄深深傷害了太宗的心,因為他是一直眷顧和培養(yǎng)寇準的。太宗最后傷感地說寇準,“鼠雀尚知人意,況人乎”?不可救藥,失望到底。把寇準再一次逐出京城。

寇準又開始了新的外放生涯。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