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23位美貌皇后性格大揭秘:各有各的風姿
清朝第一位皇后孝慈高皇后(太祖)——葉赫那拉氏孟古姐姐
在努爾哈赤眾多的后妃中,聲名最為顯赫的莫過于葉赫納喇·孟古姐姐了。綜觀整個太祖一朝,只有她一個人擁有皇后的正式稱號。
葉赫納喇氏孟古姐姐能獲得如此殊榮,要歸功于她的兒子皇太極,正因她所生的這唯一貴子后來榮登汗位并成為大清國皇帝,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孟古姐姐以初謚孝慈武皇后,后改謚孝慈高皇后,盡享了清代270多年的供祀香火,正所謂真是母以子貴。
孟古姐姐與努爾哈赤的姻緣,說起來極富傳奇色彩。萬歷十年(1582),尚未建功立業(yè)的努爾哈赤來到葉赫,經過一番攀談,楊吉砮是發(fā)現(xiàn)努爾哈赤膽略過人、相貌非常,于是主動提出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一是為自己增加個戰(zhàn)略伙伴,二是為自己心愛的女兒找個應有的歸宿。
他對努爾哈赤說:“我有兩個女兒,待小女兒長大成人,希望能與你結成秦晉之好,讓她為你端茶倒水朝夕侍奉,是我平生最大的心愿。”努爾哈赤順勢說:“既然同我締結姻盟,為什么不把年長的女兒配我為妻呢?”楊吉砮解釋說:“不是我舍不得大女兒,你不是一般的人,恐怕大女兒福薄配不上你。小女姿色端麗無雙,品質高尚,而且見識不凡,是你的佳偶啊!”
努爾哈赤聽了非常高興,因為若能與強大的葉赫部聯(lián)姻,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當即回答道,不用等孟古姐姐長大,岳父大人若有意聯(lián)姻,他可以立即就娶楊吉砮的大女兒。楊吉砮鄭重地告訴努爾哈赤,他并不是為了推諉而不把長女嫁給她,實在是自己品貌出眾的小女兒才配得上他,是他未來的佳偶,希望他能耐心地等待。
聽了岳父這番肺腑之言,努爾哈赤欣然從命。楊吉砮對其十分器重,不但贈送了馬匹甲胄,還親自派兵把女婿護送還家。說來也是真巧,孟古姐姐的名字menggun滿語意思是“銀子”,而努爾哈赤的姓氏aisin gioro(愛新覺羅)意思是黃金姓氏,也許這就是天意。
最受寵愛的皇后:孝獻皇后(世祖)董鄂氏
董鄂氏與世祖順治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甚至連順治皇帝最后的結局也都因董鄂氏而變得撲朔迷離,雖然她沒有能夠附廟(皇后一般都與皇帝同葬),也沒能在身份上得到肯定(每一個皇后都要加上丈夫皇帝的謚號,董鄂氏卻沒有),所以只能算半個皇后。但這些并不影響人們對這對情人的關注與傳頌,因為愛可以穿越規(guī)矩束縛而高于一切。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絕代佳人董鄂妃玉殞香消,病逝于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年僅22歲。據(jù)福臨說,董鄂氏死時“言動不亂,端坐呼佛號,噓氣而死。薨后數(shù)日,顏貌安整,儼如平時”。
愛子愛妃的接連死去,使福臨的精神幾乎崩潰。他萬念俱灰,看破紅塵,棄江山社稷如敝履,執(zhí)意要出家為僧,并讓和尚溪森為他剃了發(fā)。后來由于溪森的師父玉林琇以要燒死溪森為要挾,才逼得福臨打消了出家的念頭。
孝獻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世稱董鄂妃,真實名不詳。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費揚古大將軍之姊,世祖順治帝貞妃族姐。
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余,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少見。
最年輕的的皇后:孝誠仁皇后(圣祖)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圣祖康熙的原配嫡后,也是康熙皇帝最敬重喜愛的妻子,只可惜二十二歲時就因難產而逝。從康熙后來對太子近乎寵溺的關愛,就不難看出他對赫舍里的無限依戀和思念。
康熙初年,身為皇祖母的孝莊文皇后在為康熙皇帝選皇后時頗費了一番苦心。在候選人中,既有鰲拜的女兒,又有遏必隆的女兒,選誰為皇后必然會導致皇后所在家族力量的壯大,當時,熬拜的狂妄已經日益暴露出來,洞察力極強的孝莊文皇后當然不會沒有察覺,因此,鰲拜的女兒被第一個從名單中去除。
孝誠仁皇后(1654年02月03日-1674年06月0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待衛(wèi)內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額圖侄女,妹平妃。入宮后賢良淑德,統(tǒng)領六宮,輔助康熙皇帝治內,受孝莊太皇太后喜愛??滴醢四晟兆映徐?,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四歲未序齒??滴跏晡逶鲁跞Q育胤礽時因難產崩逝,是年僅有二十一歲。
由于她與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后的恩準,立皇二子胤礽為皇太子(滿洲祖宗家法生前不立太子)。康熙在她去世后賜謚號仁孝皇后。后因原謚號與圣祖謚號出現(xiàn)重字,于雍正元年改謚,及后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圣仁皇后。
遏必隆是一個兩邊倒的人物,哪一方強大,他就傾向于那一方,對待遏必隆即不能完全依靠,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遏必隆的女兒可以進宮為妃,但不可以為后。
另外一位候選人就是四位顧命大臣之首索尼的孫女。索尼身位顧命大臣,除了對漢族官員有些排斥外,對清廷還是絕對衷心的,而且,他對于鰲拜的專權也早有意見,冊立他的孫女為皇后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候選人中,既有鰲拜的女兒,又有遏必隆的女兒,選誰為皇后必然會導致皇后所在家族力量的壯大,當時,鰲拜的狂妄已經日益暴露出來,洞察力極強的孝莊文皇后當然不會沒有察覺,因此,鰲拜的女兒被第一個從名單中去除。遏必隆是一個兩邊倒的人物,哪一方強大,他就傾向于那一方,對待遏必隆既不能完全依靠,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遏必隆的女兒可以進宮為妃,但不可以為后。
事實證明,孝莊文皇后的決策是十分正確的,在與鰲拜的斗爭中,索家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老索尼中途去世,但是他的二兒子,也就是孝誠仁皇后的叔父--索額圖,在這次斗爭中幫助康熙皇帝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孝誠仁皇后也因此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寵愛。
最有福氣的皇后:孝圣憲皇后(世宗)鈕祜祿氏
要說清朝哪個皇后最有福氣,那么首選就是這位皇后了。有福氣的首要原因是她生了一個好兒子——乾隆皇帝。
孝圣憲皇后生于1692年11月5日,滿洲鑲黃旗人,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她與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一個曾祖父。而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滿洲開國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鈕祜祿氏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給當時26歲的胤禛,由于其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當時胤禛的封爵是貝勒,所以當時鈕祜祿氏是格格身份,也沒有因生下弘歷提升地位,十余年間皆號格格。
康熙年間,雍正患上了時疫,病情非常嚴重,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藥,無不周到。雍正康復后,對其尤有鐘愛。后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于雍和宮邸。
弘歷十歲時,隨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宴于圓明園牡丹臺,康熙帝見皇孫弘歷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yǎng),并稱弘歷"是福過于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枯祿氏更得雍正的恩寵。雍正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
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后,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根據(jù)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后。乾隆帝視其為國母。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歲的太后駕薨,舉國致哀,尊謚號定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因此后世稱其為孝圣憲皇后),葬于泰東陵。
最賢惠的皇后:孝賢純皇后(高宗)富察氏
乾隆皇帝是除了名的多情天子,有關于他情感經歷的野史傳說層出不窮??墒钦嬲私馇〉娜硕贾溃』实圻@一生真正深愛的女人只有一個,那就是他的嫡妻孝賢皇后。
能夠證明乾隆對孝賢皇后真愛的例子舉不勝舉,他曾經兩次冊立孝賢皇后的兒子為太子,他在妻子因幼子夭折傷心而逝后,竟后悔當初不該要兒子;他在孝賢皇后去世后寫了無數(shù)篇令人為之落淚的詩篇;他遵照孝賢皇后的遺愿為她上謚號為“賢”;
他對以后的皇后處處不滿處處與孝賢皇后相比、他將孝賢皇后的娘家人個個卓加重用,甚至打破國例加封王爵,他在孝賢皇后的去世五十年后依然無法釋懷,聞即落淚......說起來,孝賢皇后也確實值得乾隆皇帝一生緬懷,皇后的賢惠、善良、大度、溫柔處處顯示出母儀天下的風范,不愧當作一個“賢”字。
史載:皇后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鐘愛異?!薄G∈?,隨帝東巡,行舟于德州崩,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屎蟮娜ナ缹η〉那榫w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繼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
最鐵血的皇后:孝欽顯皇后(文宗)葉赫那拉氏
說起慈禧太后的事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一生的經歷堪稱大清的鐵血女人。慈禧太后執(zhí)晚清政權五十年,其間發(fā)生的許多大事可謂路人皆知,慈禧在我們的印象中不外一個賣國者、陰謀家,狠毒而冰冷。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
慈禧死后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二位正宮,同時也超過入關后滿清所有皇帝的謚號。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shù)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干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系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xù)命數(shù)十年。慈禧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wèi)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fā),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shù)允稱合理。
最后一個皇后:郭博勒氏婉容(溥儀)
婉容相貌嬌美、談吐文雅、舉止端莊、儀態(tài)不凡、內剛外柔并富有善心,她是一位兼收中西方文化優(yōu)勢于一身的女人。1922年,自婉容被冊封為皇后之日起,她的悲劇命運也就開始了。“一朝選在君王側”,從此使她走向一條不歸路。
1911年,中國延續(xù)了2000多年的帝制結束,國家從封建走向共和。當時的民國政府給予清室的優(yōu)待條件是“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睘榇?,遜帝溥儀的婚禮還是完全照搬皇帝大婚的禮儀,民國政府特準皇后的“鳳輿”從東華門抬進紫禁城的后半部,從此,婉容成為名義上的皇后。
在中國封建君主制中,皇帝有集皇權和夫權于一身的特殊地位,皇后的身份因此出現(xiàn)雙重意義。對后宮而言,有統(tǒng)領六宮的責任,對國家而言,有母儀天下的義務。
但是,作為遜帝的皇后,婉容雖有過榮華富貴,但更多的是生活上的不如意,精神上的禁錮折磨。她在歷史上地位是非常微弱和尷尬的。
清世祖順治皇帝妃,佟佳氏
都統(tǒng)佟圖賴之女。本姓佟,后改姓佟佳。順治初年入宮,為庶妃。1661年,清世祖福臨駕崩,孝莊文皇后冊立佟佳氏所生玄燁為皇帝,即康熙皇帝。佟佳氏被尊為慈和皇太后。4個月后,體弱多病的皇太后駕崩于北京皇宮,年僅23歲,葬清孝陵,上謚號“孝康章皇后”??滴酢⒂赫?、乾隆累加謚,最終謚號為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對佟佳氏的生平,我們所知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一生是個悲劇。佟佳氏進宮時,正是順治皇帝與董鄂妃愛得死去活來的時候。佟佳氏備受冷落。
佟妃生下了玄燁確有大福,但佟妃福分不夠,順治帝在世時,寵董鄂妃,被冷落,22歲喪夫。兒子當上皇帝,她卻在康熙二年(1663年)因患病,撒手人寰,才24歲(虛歲)。佟妃如果像乾隆帝生母那樣高壽,康熙帝過世時,也才83歲??滴醯奂次缓?,尊生母佟氏為皇太后。她的娘家,本來是漢軍,康熙帝命入滿洲鑲黃旗,后族抬旗,從此開始。她從此改姓佟佳氏。慈禧太后娘家也緣此而抬旗。
順治死后的五個月是佟佳氏與兒子感情發(fā)展的高潮期,然而短短四個月后,身心備受折磨得佟佳氏就因為重病撒手人寰,時年僅24歲。
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是順治皇帝的皇后,當她來到紫禁城時,年齡還不到13歲,比玄燁(康熙皇帝)年長12歲。康熙皇帝八歲時,母親佟佳氏病故,玄燁心目中除祖母孝莊文皇后以外,嫡母孝惠章皇后自然更加重要。
孝惠章皇后對孝莊文皇后一直懷有很深的感激之情,更加深了她們之間的深厚感情。后來,孝惠章皇后雖然成了皇太后,但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對孝莊文皇后極盡孝敬,以致雍正皇帝即位后,也曾舉出孝惠章皇后的例子來要求諸母妃像她平時對待孝莊文皇后那樣,對待自己的生母孝恭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77歲的一生中,有64年是在皇宮中度過。她雖然身居深宮,但不干涉朝廷政事。康熙帝奉祖母孝莊文皇后、嫡母孝惠章皇后前往祭謁順治帝陵寢,皇后赫舍里氏隨行。在清朝歷史上,清帝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一起謁陵,這是第一次,以后也沒有過,僅此一次。
這充分表明了他們祖孫三代及婆媳的深厚感情。這反映了他們的和睦相處,讓世人刮目相看。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和皇后赫舍里氏她們三代皇后之間的親密和和諧在清朝歷史上也是一個典范。
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初入宮封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皇后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時崩于坤寧宮,距第一位皇后死還不足五年。
孝昭仁皇后與孝誠仁皇后的葬儀同,不同之處是孝昭仁皇后喪期正是征討"三藩"的關鍵時候,康熙帝下圣旨:凡出征王、貝勒及各官為國討賊、平定地方效力行間,今令伊等委服喪服,朕心不忍,其穿孝服、摘耳環(huán)、散發(fā),俱著免。
二月二十八日奉移皇后梓宮于武英殿。三月二十五日奉移皇后梓宮往鞏華城,與第一位皇后同安于享殿。閏三月二十一日冊溢為孝昭皇后,后于康熙二十年同月同日與第一位皇后的梓宮奉移景陵,入葬地宮。經雍正、乾隆、嘉慶三朝,累加謚號,全稱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的第二任皇后,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鰲拜義女??滴跛哪辏?665年)與孝誠仁皇后一同入宮為妃??滴跏臧嗽露眨?677年),冊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1678年)已時駕崩于坤寧宮。
孝恭仁皇后(康熙皇后、雍正皇帝生母)。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生于順治十七年(1660年),滿洲正黃旗人,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
初入宮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雍正帝即位,德妃晉為皇太后。諸臣為皇太后上徽號,她執(zhí)意不允。雍正元年(1724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雍正帝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點至三點)孝恭仁皇后崩,終年六十四歲。
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3年),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康熙帝妃嬪,雍正帝生母。出生于順治十七年(1660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宮,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晉封為德嬪,康熙二十年(1681年)晉封為德妃。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為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宮,享年六十四歲。同年八月上謚號“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圣仁皇后”,九月與康熙帝合葬景陵,升祔太廟。乾隆、嘉慶累加謚,最終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wèi)內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親侄女,即康熙的表姐。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封為貴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
康熙帝自孝昭仁皇后死,十多年時間沒立皇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皇貴妃病重,康熙帝諭禮部:“奉皇太后慈諭,皇貴妃佟氏,孝敬成性,淑儀素著,鞠育眾子備極恩勤,今忽爾遘疾,勢在瀕危,于心深為軫惜,應即立為皇后,以示崇褒,欽此。
前者九卿諸臣,屢以冊立中宮為請,朕心少有思維,遷延未許。今抵遵慈命,立皇貴妃佟氏為皇后,應行典禮,爾部即議以聞?!背蹙湃諆粤⒒寿F妃佟氏為皇后,頒詔天下;初十日申刻(下午三點至五點)皇后崩。實際上,她只當了一天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一等公佟國維女,孝康章皇后侄女也。康熙十六年,為貴妃。二十年,進皇貴妃。二十八年七月,病篤,冊為皇后。翌日甲辰,崩。謚曰孝懿皇后。是冬,葬仁孝、孝昭兩后之次。雍正、乾隆、嘉慶累加謚,曰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女一,殤。
孝儀純皇后(乾隆皇后、嘉慶皇帝生母)。
在乾隆三十年發(fā)生純帝繼皇后斷發(fā)之后,乾隆晉封魏佳氏為皇貴妃,其后一年,被幽禁的皇后烏喇那拉氏去世,皇貴妃魏佳氏已經成為后宮中名分最高的人。
盡管魏佳氏的辦事能力以及待人謙和的態(tài)度都令乾隆很滿意,但乾隆卻不打算再立皇后,寧肯讓魏佳氏以皇貴妃的身份管理后宮,也不會把皇后的桂冠賞給她。
在乾隆看來,當年烏喇烏拉那拉氏在以皇貴妃的身份攝六宮事時也是相當小心謹慎的,一旦成為皇后后,會因為“小事”鬧到斷發(fā)的地步,誰會擔保魏佳氏不會成為第二個烏喇那拉氏?作為帝王,他不會想在后宮中再冊立一個同自己平起平坐的人。如果他自己要成為前三殿后六宮的惟一主子,絕不立后。
當年乾隆的父親雍正在孝敬憲皇后去世后(雍正九年九月),并未再立皇后,而乾隆的祖父康熙在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去世后,在長達33年的歲月里也未再冊立皇后。更何況當乾隆在三十八年(1773年)秘密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后,為了不流露出立儲意向,也只能讓永琰的母親魏佳氏繼續(xù)保持皇貴妃的身份。
乾隆本想等到乾隆六十年公布皇太子的人選、宣布退位的同時,再冊封魏佳氏為皇后,不料秘密立儲才兩年,魏佳氏竟一命歸天,享年四十九歲。這就使得以皇貴妃的身份攝六宮事長達十一年的魏佳氏,一直到去世也未得到本應得到的皇后名分。
也許是出于一種心靈上的彌補,在魏佳氏去世后乾隆令將皇貴妃魏佳氏的靈柩葬入裕陵地宮。在乾隆看來,這樣做不會引起臣下對立儲的種種猜測,在裕陵的地宮里已經安葬了三位皇貴妃——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而且金佳氏生有的三個兒子都健在。
從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長達20年的時間里,無論是在乾隆心中,還是在后宮中,最有影響的當屬魏佳氏。對魏佳氏來說最幸運的是,她在圓明園“天地一家春”生育了皇十五子永琰,正是由于這個兒子被乾隆立為了繼承人——也就是后來的嘉慶帝,她才能母以子貴,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宣布永琰為皇太子之后追封她為皇后。
孝淑?;屎?/STRONG>(嘉慶帝皇后、道光生母)。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tǒng)、承恩公和爾經額女,嘉慶帝皇后。
乾隆三十九年,賜冊為皇子嫡妃。乾隆四十五年,生皇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皇二子綿寧(道光帝)。乾隆四十九年,生皇四女莊靜固倫公主。
嘉慶元年正月,冊立為皇后。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嘉慶二年五月,謚孝淑皇后。嘉慶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宮。
道光元年三月,加謚:孝淑端和仁莊慈懿光天佑圣?;屎蟆5拦馊晁脑?,加謚:孝淑端和仁莊慈懿敦裕光天佑圣?;屎?。咸豐十一年十月,加謚:孝淑端和仁莊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圣?;屎?。
孝全成皇后(道光帝皇后)。
鈕祜祿氏生于嘉慶十三年二月廿八日(1808年3月24日),其父頤齡當時是乾清門侍衛(wèi),世襲二等男爵,鈕祜祿氏就隨父母在蘇州長大成人。
道光帝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年方13歲(虛歲十四歲)的鈕祜祿氏遵循八旗女子未經皇帝選秀不得成婚的規(guī)矩,參加了道光帝即位后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選秀。她立刻就被道光帝看中,留在了宮中,隨即被封為貴人,因才、智、貌樣樣都全,特賜徽號“全”字。全貴人比道光帝小26歲。
全貴人既年輕又聰明,很快就得到了道光帝的偏愛。入宮僅一年多,她就在道光二年(1822年)七月冊晉升為“全嬪”,并于當年十一月冊封皇后佟佳氏時,行冊封禮,正式成為全嬪,年方14歲(虛歲十五歲)。
三個月后,道光三年二月十二日(1823年3月24日),全嬪又晉升為“全妃”.道光帝命協(xié)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英和為正使,內閣學士奕經為副使,持節(jié)赍冊(指后妃的名冊),行冊封禮,鈕祜祿氏正式成為全妃,時年15歲(虛歲十六歲)。鈕祜祿氏入宮才兩年,就從貴人晉升為嬪再晉升為妃,名位得到如此迅速的提升,也足以證明她幾乎已經得到了道光帝的專寵。
孝靜成皇后(道光帝皇后)。宣宗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郎阿之女,生于嘉慶十七年五月十一日(1812年6月19日)。初入宮為靜貴人,十四年為貴妃,二十年為靜皇貴妃。文宗即位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咸豐五年七月太妃病篤,尊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崩,享年44歲。
孝德顯皇后(咸豐帝皇后),孝德顯皇后(1831年—1850年)薩克達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咸豐帝為皇子時的福晉,道光二十七年,道光帝冊薩克達氏為嫡福晉。二十九年十二月乙亥(1850年1月24日)逝世,無子女。
清宣宗孝穆成皇后(1781—1808年),鈕祜祿氏,戶部尚書、一等子布顏達賚女。時宣宗道光帝為皇子,嘉慶元年,仁宗嘉慶帝冊封其為嫡福晉。十三年正月戊午逝世,無子。道光帝即位后,追冊謚曰孝穆皇后。
孝哲毅皇后(同治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副都統(tǒng)、前任大學士、軍機大臣賽尚阿之孫女,鄭親王端華之外孫女。
咸豐四年甲寅七月初一(1854年7月25日)生。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1872年3月11日)冊立為皇后,九月十四(10月15日)子時迎娶,年19歲,比載淳大兩歲。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即位,奉兩宮皇太后命,封為嘉順皇后。
同治帝崩,后對自己前程感到絕望“以寡嫂居中宮不成體統(tǒng)”,又對慈禧專橫、陰毒、暴虐充滿怨恨,收到其父無字書信后吞金屑求死,搶救暫緩,又絕食。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薨,僅22歲,時距穆宗崩才七十余日,五月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圣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于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tǒng)帝入嗣穆宗,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四月加上尊謚恭端二字,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圣毅皇后。
孝哲毅皇后有一姑,即恭肅皇貴妃,同為同治帝嬪妃。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內侄女,生于1868年,卒于1913年,父親為副都統(tǒng)桂祥。
光緒十三年(1887年),葉赫那拉氏21歲,是年適逢光緒選妃,葉赫那拉氏成為后妃的候選人。經過層層篩選,在體和殿上,葉赫那拉氏終于見到了未來的丈夫,她的表弟光緒。光緒當年18歲,比葉赫那拉氏小3歲,長得白凈瘦長,書生模樣,讓葉赫那拉氏頓生愛意。
和葉赫那拉氏一起備選的還有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以及禮部右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雖然那些姑娘都很美麗,最后光緒還是選中了容貌并不出眾的葉赫那拉氏作為皇后,其實這是慈禧的意思。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月初五,慈禧太后下懿旨宣布光緒帝選葉赫那拉氏為皇后,德馨家的女兒被送出宮,只留下長敘家的兩朵姊妹花,大的封為瑾嬪,小的封為珍嬪。光緒十五年正月,清王朝舉行了隆重的光緒大婚。
但在大婚之夜,光緒對葉赫那拉氏卻是異常的冷淡,客氣得根本不像新婚夫妻。葉赫那拉氏后來才知道光緒本來就沒看中自己,他看上的是長敘家的二女兒,只是畏懼慈禧的威嚴,光緒才不得不選了她這個表姐。
光緒連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只能把怨氣撒到皇后葉赫那拉氏身上。因此,葉赫那拉氏自大清門抬進皇宮以后,雖備受慈禧寵愛,卻得不到丈夫的半點青睞。婆媳之情同夫妻之愛本來就不是一回事。盡管光緒皇后的桂冠令人羨慕,卻無半點樂趣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