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的兒子是誰?周世宗柴榮后人今何在
周世宗的兒子是誰?柴榮:(公元921~959年),周世宗,一稱柴世宗,初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榮前去投奔嫁給郭威的姑媽,他性謹厚,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務(wù),深受郭威喜愛而被收為養(yǎng)子,改名郭榮。當(dāng)時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榮為資助家用,外出經(jīng)商,做茶貨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間學(xué)習(xí)騎射,練就一身武藝,又讀了大量史書和黃老著作。及長,棄商隨郭威從戎。
后漢劉知遠得郭威之助而建國稱帝,郭威以佐命功授為樞密副使,柴榮被任命為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郭威任鄴都(公元大名)留守、樞密使、天雄節(jié)度使,柴榮被任為天雄牙內(nèi)指揮使、領(lǐng)貴州刺史、檢校右仆射。后漢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郭威和柴榮留居京都開封的親屬全被隱帝誅殺,郭威起兵,以清君側(cè)為名殺向開封,柴榮受命留守鄴都,主持鄴都事務(wù)。后周建立,柴榮旋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公元濮陽)刺史、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榮在澶州任內(nèi),“為政清肅,盜不犯境……吏民賴之?!逼浜蠹臃鈺x王并出任開封尹,判內(nèi)外兵馬事。
后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駕崩,晉王榮按遺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周世宗。他曾向左諫大夫王樸發(fā)問:“朕當(dāng)?shù)脦啄??”精究術(shù)數(shù)的王樸答曰:“臣固陋,輒以所學(xué)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辈駱s聽后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寡人當(dāng)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yǎng)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柴榮在位5年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期間恢復(fù)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歷法,并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卻因征戰(zhàn)連年,積勞成疾,于顯德六年(公元959年)病逝。柴榮治理后周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北宋王朝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chǔ)。
周世宗柴榮應(yīng)該是五代時期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可惜天不假其命。
時光穿梭,那周世宗柴榮后裔今在何方呢?
根據(jù)史料公元950年五代后漢隱帝劉承祐以議事為名誘殺了楊邠、史弘肇、王章三個元老重臣,并誅殺了出鎮(zhèn)鄴都的郭威在京(開封)所有親屬。據(jù)《舊五代史一百二十二*周書十三*宗室列傳第二》所載:"據(jù)歐陽史家人傳云:初,帝舉兵于魏,漢以兵圍帝第,時張貴妃與諸子青哥、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皆被誅。"又載:"世宗子七人,長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讓,次曰熙謹,次曰熙誨,皆不知其母為誰氏。宜哥與其二皆為漢誅……乾德二年十月,熙謹卒,熙讓、熙誨不知其所終。"
2001年7月2日,祝治平與盧苗安與新疆克拉瑪依相遇,他們一個是家居柴榮故里河北隆堯郭園村,一個是柴榮第七子柴熙誨(盧璇)的后代,現(xiàn)居浙江東陽寀盧村。他鄉(xiāng)遇故知,柴榮成其共同議論的話題,從而向世人解開了這千年之謎。
蘄王柴熙誨 據(jù)浙江省東陽市《寀盧村志》記載,后周顯德七年庚申(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以宋代周,反封柴榮之子恭帝宗訓(xùn)為鄭王,奉皇太后為周太后,公卿大臣俱承舊職。太祖與諸將同入內(nèi),六官迎拜。太祖見后周紀(jì)王熙謹與蘄王熙誨二皇子尚在宮內(nèi),則顧謂諸將曰:"此復(fù)何待?"左右侍衛(wèi)遂將尚在褓褓之中的兩皇子提押而出,意欲殺之。后周工部尚書、榮祿大夫、開國上將軍盧琰目睹慘狀,冒死諫阻道:"堯舜授受不廢朱、均,今受周禪,安得不存其后?"時大將潘美以手揑殿柱,垂頭不語。宋太祖問他:"汝也以為不可也?"潘美說:"臣豈敢以為不可,但于理未安耳。"太祖聽后,乃命追還。柴世宗兩皇子因有二位先朝元老的諫阻,幸免一死。太祖為全其禪讓之美名,把刀暫寄于廷。事后潘美抱養(yǎng)紀(jì)王熙謹;盧琰抱養(yǎng)七皇子蘄王熙誨(柴炯)。
盧琰留京期間,宋太祖恩賜雖隆,封盧琰為越國公。但盧琰自以柴周重臣,義不臣宋。為避人耳目,盧琰把柴炯作為己子,改柴炯為盧璇。后來,趙匡胤處理了恭帝和紀(jì)王后,又追問蘄王下落,盧琰就與柴世宗的駙馬 孫惟溫(浙江永康人)密謀,向宋太祖提出歸農(nóng)致仕的要求,獲準(zhǔn)后遂與孫惟溫等扶蘄王連夜馳出京城,初寓于吳越國都臨安(今浙江省)。因當(dāng)時宋朝尚未統(tǒng)一,吳越之地尚為獨立之國,所以盧琰有"此地食者非宋粟"之說。不久,風(fēng)聲緊急,又因盧琰之父清曾任越州(今紹興)令,家學(xué)淵源之故,盧琰對浙東地形有相當(dāng)了解,又從臨安退隱于永康孝義鄉(xiāng)躲山下之靈山(又名翠峰山,在今磐安縣新渥鎮(zhèn)轄區(qū))。
盧琰妻系行軍部大元帥趙光之女趙蕓(封越國夫人),生有八子一女,加上盧璇共有十個子女,多為博學(xué)多藝,文略武功超群。遂后盧琰將女兒盧錦與蘄王熙誨(盧璇)成親,并讓盧璇從公女次,正式排為三子,與其他八子并列,此則"九支盧"之由來。又因,盧琰女兒之后代,又是隱柴入盧的柴熙誨的后代,所以,又稱這支盧為"柴氏盧",故盧璇即為"女支派"之始祖。因此,在宋史中,對恭帝和紀(jì)王的下落均有交待,而蘄王一直沓無下落,宋太祖屢次追究,均無結(jié)果。
盧琰九子各因其才,并陟顯榮,皆要職。三子盧璇,七三,字伯璣,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征為殿前防御使,咸平六年(1003年)任清源(今山西清徐)節(jié)度使,未幾召回京都,任同知樞密院事。天圣元年(1023年)被封為武烈候,謚德。誥封其妻盧錦為吳國夫人。
盧璇始住靈山下莊(或稱下盧,今屬磐安),后析居仙居、東陽、永康、武義、縉云、浦江、龍游等縣(市)。九支盧中,以第三支(女支)蕃衍最為繁盛。
定安溪盧氏始遷祖為盧璇十世孫盧份,自宋紹定5年(1232年)由永康石馬遷于東陽定安溪,是為中宅,隸孝德鄉(xiāng)。至十三世孫特立公(行百七·字敬中),博學(xué)優(yōu)行,壽逾九旬,由郡癢生薦登上舍,赴郡邑大賓,授迪功郎,生四子:
長子宏,千行一,字深夫、有能。元順帝元統(tǒng)時進士,廣東肇慶郡守,官至通直郎,因朝政日非,辭官不仕,居金陵,后遷永康五指山,遂為永康中山鄉(xiāng)中山村始祖。
次子實,行千四,字貞夫、有誠。遷一都雅溪(今盧宅),但與雅溪盧氏宗譜記載不一。據(jù)《東陽縣志》記載,東陽盧宅盧姓的開基者叫盧實。他于宋治平年間(1064-1068年)由浙江天臺縣遷入東陽縣巧溪,其孫由巧溪再遷徙到雅溪(即盧宅)。如此算來,盧姓子孫在雅溪(盧宅)聚族而居大約有900年的歷史。屬"九支盧"宗族中的第三支支脈的分裔?,F(xiàn)有居民1000多戶,有盧姓大宗祠、方伯第、柱史第、進士第、五臺堂和龍尾廳等建筑群,使這里成為明代與清代古建筑的小型博覽館,同時折射出盧姓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光輝。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并于1988年1月公布,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子寀,行千五,字宗夫、有文。世居八都定安溪長堤(今寀盧),現(xiàn)有68戶,2200多人。
四子宣,行千二十二,字和夫、有初,號西山居士。遷東陽錦溪(今上盧、下盧),目前有3000多人。
現(xiàn)東陽一帶"柴氏盧"人口約兩萬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