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楊貴妃怎么死的 歷史上楊玉環(huán)究竟是怎么死的

2016-11-25 12:56:1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楊貴妃怎樣死的:楊貴妃,生卒于公元719年—756年,在正史上沒有其真名,有一說小名玉環(huán),所以基本上世人都稱之為楊玉環(huán),出生于虢州閿鄉(xiāng)(

楊貴妃怎樣死的:楊貴妃,生卒于公元719年—756年,在正史上沒有其真名,有一說小名玉環(huán),所以基本上世人都稱之為楊玉環(huán),出生于虢州閿鄉(xiāng)(今河南三門峽靈寶),祖籍是山西永濟(jì),是楊玄琰之女。楊貴妃是唐代第一美女,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伴]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羞花”乃楊貴妃。接上來就由小編來探討下楊貴妃是怎樣死的。

史書上記載楊貴妃是在馬嵬坡下自縊身亡,當(dāng)然,這個自縊身亡,也是在兵諫之下唐玄宗下的圣旨下被迫自縊的。也有野史說楊貴妃去了東瀛(日本)沒有死。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陽失陷,潼關(guān)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倉皇逃離京師長安,其寵妃楊玉環(huán)死于馬嵬驛。這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幕,不知引起多少文人墨客的詠嘆。然而,文人賦詠與史家記述是不盡相同的,對于楊貴妃的最后歸宿,至今還留下許多疑團(tuán),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說,楊玉環(huán)可能死于佛堂?!杜f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lǐng)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后,認(rèn)為“賊本尚在”,請求再殺楊貴妃以免后患。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遂縊死于佛室”?!顿Y治通鑒·唐紀(jì)》記載:唐玄宗是命太監(jiān)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縊死的?!短茋费a》記載: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于佛堂的梨樹下。陳鴻的《長恨歌傳》記載:唐玄宗知道楊貴妃難免一死,但不忍見其死,便使人牽之而去,“倉皇輾轉(zhuǎn),竟死于尺組之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她“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貴妃于佛堂前的梨樹之下。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樂史謂妃縊死于梨樹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帶雨’句之影響。果爾,則殊可笑矣?!睒肥返恼f法來自《唐國史補》,而李肇的說法恐怕是受《長恨歌》的影響。

楊貴妃也可能死于亂軍之中。此說主要見于一些唐詩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祿山占據(jù)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之句,暗示楊貴妃不是被縊死于馬嵬驛,因為縊死是不會見血的。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也反映了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馬嵬驛》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rèn)為楊貴妃血濺馬嵬驛,并非被縊而死。

楊貴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說她系吞金而死。這種說法僅見于劉禹錫所用的《馬嵬行》一詩。劉氏之詩曾寫道:“綠野扶風(fēng)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回轉(zhuǎn)美目,風(fēng)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陳寅恪先生曾對這種說法頗感稀奇,并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作了考證。陳氏懷疑劉詩“貴人飲金屑”之語,是得自“里兒中”,故而才與眾說有異。然而,陳氏并不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里兒中”才傳得此說。

還有人認(rèn)為,楊貴妃并未死于馬嵬驛,而是流落于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認(rèn)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蓋另有所長。如果以“長恨”為篇名,寫至馬嵬已足夠了,何必還要在后面假設(shè)臨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職是之由,俞先生認(rèn)為,楊貴妃并未死于馬嵬驛。當(dāng)時六軍嘩變,貴妃被劫,釵鈿委地,詩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載的賜死之詔旨,當(dāng)時決不會有。陳鴻的《長恨歌傳》所言“使人牽之而去”,是說楊貴妃被使者牽去藏匿遠(yuǎn)地了。白居易《長恨歌》說唐玄宗回鑾后要為楊貴妃改葬,結(jié)果是“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連尸骨都找不到,這就更證實貴妃未死于馬嵬驛。值得注意的是,陳鴻作《長恨歌傳》時,唯恐后人不明,特為點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jì)》在?!倍笆浪宦劇闭撸駛饔小堕L恨歌》,這分明暗示楊貴妃并未死。

有一種離奇的說法是楊貴妃遠(yuǎn)走美洲。臺灣學(xué)者魏聚賢在《中國人發(fā)現(xiàn)美洲》一書聲稱,他考證出楊貴妃并未死于馬嵬驛,而是被人帶往遙遠(yuǎn)的美洲。

還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楊貴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間和學(xué)術(shù)界有這樣一種看法:當(dāng)時,在馬嵬驛被縊死的,乃是一個侍女。禁軍將領(lǐng)陳玄禮惜貴妃貌美,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hù)送南逃,行至現(xiàn)上海附近揚帆出海,飄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終其天年。

由上述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關(guān)于楊貴妃之死的傳說愈來愈生動,當(dāng)然,離開史實也愈來愈遠(yuǎn)。其實,楊貴妃在馬嵬驛必死無疑?!陡吡κ客鈧鳌氛J(rèn)為,楊貴妃的死,是由于“一時連坐”的緣故。換言之,六軍將士憎恨楊國忠,也把楊貴妃牽連進(jìn)去了。這是高力土的觀點。因為《外傳》是根據(jù)他的口述而編寫的,從馬嵬驛事變的形勢來看,楊貴妃是非死不可的。縊殺之后,尸體由佛堂運至驛站,置于庭院。唐玄宗還召陳玄禮等將士進(jìn)來驗看。楊貴妃確實死在馬嵬驛,舊、新《唐書》與《通鑒》等史籍記載明確,唐人筆記雜史如《高力士外傳》、《唐國史補》、《明皇雜錄》、《安祿山事跡》等也是如此。

民間傳說楊貴妃死而復(fù)生,這反映了人們對她的同情與懷念。“六軍”將士們以“禍本尚在”的理由,要求處死楊貴妃。如果人們繼續(xù)堅持這種觀點,那么,楊貴妃就會被當(dāng)作褒姒或者妲己一類的壞女人,除了世人痛罵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贊揚。即使她是人間什么絕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也不會在人們的潛在意識中產(chǎn)生憐憫與寬恕。全部的問題在于:楊貴妃事實上不是安史之亂的本源。高力士曾言“貴妃誠無罪”,這話雖不無片面,但貴妃不是罪魁禍?zhǔn)?,那是毫無疑問的。安史之亂風(fēng)雨過后,人們開始反思,總結(jié)天寶之亂的歷史經(jīng)驗,終于認(rèn)識到歷史的真相。民間傳說自有公正的評判,對歷史人物的褒貶往往比較客觀。楊貴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為犧牲品的一面。于是,人們幻想確實已死了的楊貴妃能重新復(fù)活,寄以無限的追念。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