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王銘章簡介:與部隊一起死守滕縣至殉國
王銘章(1893—1938),字之鐘,漢族,四川省新都泰興場人(今成都市新都區(qū)),著名抗日將領。后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是中國軍方在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
1893年出生在小商人家庭,四川新都人。1909年畢業(yè)于新都高小,后考入四川陸軍小學。1911年,參加保路同志軍的反清斗爭。1912年,轉(zhuǎn)入保定軍官學校,后肄業(yè)離校。1914年畢業(yè)于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在川軍劉存厚部任排長。1916年,護國討袁戰(zhàn)役中負傷,升任連長、營長。后參加軍閥的成都巷戰(zhàn),又負重傷。由于他勇敢善戰(zhàn),由中下級軍官而逐漸升職。1920年,川軍整編,任第七師團長。1924年,升任川軍第三師第二十五旅旅長。1925年,晉升師長。1926年,改任第二十九軍第四師師長。1935年,第二十九軍改編為第四十一軍,任四十一軍一二二師師長,授陸軍少將。
1936年,晉升陸軍中將。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fā),請纓抗日。9月6日,在駐地召開抗日誓師大會。9月12日,率部徒步出川,奔赴抗日殺敵前線。10月21日,開赴晉東娘子關地區(qū)阻截日軍西進。10月24日,在娘子關西南的東回村、西回村中間地帶,與日軍展開遭遇戰(zhàn)。26日,奉命保衛(wèi)太原進駐榆次。日軍在攻占華北及上海、南京后,妄圖從南北同時進攻,打通津浦路,占領徐州。1938年初,奉命開赴徐州、碭山一帶布防。代理四十一軍軍長,任前方總指揮。1938年2月,日軍沿津浦鐵路攻占兗州、曲阜、鄒縣。戰(zhàn)區(qū)司令部急令四十一軍開赴滕縣。
3月14日,日軍以大炮、坦克、飛機向我陣地展開全線進攻,我軍以“有敵無我,有我無敵”的決心,拼死奮戰(zhàn),保住了界河陣地。次日為了防止敵軍的包圍,他抽調(diào)在滕縣擔任城防的部隊支援第一線的正面陣地,對滕縣的西北進行了布防。敵人卻以萬余人的兵力直攻膝縣城。這時滕縣城內(nèi)能戰(zhàn)斗的兵力只有兩千人,要抵御裝備精良的萬余敵軍的猛攻,困難很大。16日,日軍開始用重炮向赤城轟擊,并以飛機狂炸,城內(nèi)百姓逃跑一空。他抱定“城存與存,城亡與亡”的信念,決心死戰(zhàn)。東關被敵炮轟開缺口,敵軍涌入,我軍集中兩三百手榴彈投去,敵人死50多人,如此反復多次進攻,敵死100多人,我軍傷亡近百人。雙方展開了肉搏戰(zhàn)。敵人增涌三萬多人,七十多門山炮、野炮、戰(zhàn)車四、五輛,對滕縣縣城進行包圍。
17日敵人以大炮飛機狂轟濫炸,使縣城變成一片焦土,然后以坦克掩護沖鋒,他指揮部隊同敵人展開了驚險的肉搏戰(zhàn)。在局勢危急之際,他親自登城督戰(zhàn),決心與城共存亡。日軍從西城攻入,便率余部與敵巷戰(zhàn),寸步不讓。在游戰(zhàn)中,腹部中彈,身負重傷,血流如注。為了不做俘虜,高呼“抗戰(zhàn)到底”,舉槍自戕,壯烈殉國。他的愛國精神和英雄行為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全體官兵拼死戰(zhàn)斗,奮力拼殺。滕縣保衛(wèi)戰(zhàn)堅持了三晝夜,阻滯了南犯徐州的大量日軍,使魯南各部隊贏得了部署時間,為臺兒莊大戰(zhàn)勝利奠定了基礎。他為國捐軀后,追贈為陸軍上將。5月初,他的靈柩抵武漢大智門火車站時,萬人空巷迎靈。
中共代表吳玉章、董必武,八路軍代表羅炳輝等參加迎靈公祭。毛澤東、吳玉章、董必武送了挽聯(lián):“奮戰(zhàn)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朱德、彭德懷、周恩來聯(lián)名撰贈挽聯(lián):“一旅守孤城,為民族解放事業(yè)犧牲,真是炎黃子孫,流芳青史;萬人興義憤,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將使淪亡大地,復興中華?!?938年6月15日,成都八萬多人到牛市口迎接亡靈,8月30日將忠骨運至新都安葬。次日在新都舉行數(shù)萬人公祭,數(shù)架飛機在空中散發(fā)宣傳他事跡的傳單。事后在成都少城公園鑄造了將軍騎馬銅像,表達了四川人民對抗日英雄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