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蔡文姬為何能成為建安時期著名的女詩人
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頌的文化魂寶,說起中國古代詩歌,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唐詩三百首,想到李白、杜甫,然而,中國古代著名的女詩人,卻值得推敲。蔡琰,漢魏間女詩人,字文姬,是著名作家蔡邕的女兒,自幼博學多才,好文辭,又精于音律。蔡文姬之所以是著名的女詩人,集中體現(xiàn)在她的五言《悲憤詩》及騷體各一篇,特別是《胡笳十八拍》更是令人拍案稱絕。
從歷史的繼承性來說,作為一個弱女子,身處異國,在被納為妃子,生有二子,備受榮寵的情況下,矢志歸國,這與西漢時期蘇武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長達十九年而不改民族氣節(jié)的行為,表現(xiàn)雖異,但心跡卻相同?!逗帐伺摹分詮V為流傳,只因為蔡文姬不僅眷戀著生養(yǎng)她的故土,富于民族感情,而且從她離開胡地對兩個兒子的難舍難分,痛失骨肉后的積想成夢,哀怨無窮。看來,"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也該是人人都享有的,然而,在蔡文姬卻不能兩全,人總是同情弱小、哀憐不幸的,更何況是一個弱女子,因此,蔡文姬以《胡笳十八拍》等詩歌而聞名于世,成為著名的女詩人,全因為她有著不一樣的悲劇命運。所謂文學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詩歌也應是生活的寫照,詩人能寫出符合時代特征具有強烈同情感的詩歌,也與蔡文姬的人生充滿坎坷卻又具有美好品德和豐富情感有關。
其一:蔡文姬有幸福的童年,蔡文姬喜愛詩歌只因為其父親是個才華橫溢的文學家。
可以說,蔡文姬的才學源自其父親蔡邕,蔡邕是大名鼎鼎的文學家,也是書法家,蔡文姬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又兼擅長音律與辯才,可以說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南宋陸游曾感嘆著說:"身后是非誰管得,隔村聽唱蔡中郎",蔡中郎就是蔡邕,蔡邕沒中狀元,卻成為大文學家,大書法家,梁武帝稱贊說:"蔡邕書,骨氣闊達,爽爽如有神力",蔡邕的字不刻板,靜穆而有生氣,除《嘉平石經(jīng)》,據(jù)傳《曹娥碑》也是他寫的,章法自然,筆力勁健,結字跌宕有致,無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樸之趣。蔡邕不僅精通文學和書法,還精于天文數(shù)理,妙解音律,就連曹操也經(jīng)常出入蔡府請教蔡邕。東漢末年,為避戰(zhàn)亂,蔡文姬跟隨父親蔡邕來到常州溧陽陽平陵城東高邃山結廬而居,蔡邕隱居在青山綠水中著書寫字,并教蔡文姬讀書學琴。有一天,蔡文姬和父親正在家中讀書寫字,忽然聽到鄰居家灶膛里的柴火發(fā)出清脆悅耳的噼啪劈啪的響聲,蔡文姬和父親得知是梧桐樹的時候,知道梧桐樹是制琴的好材料,于是趕快把正在燃燒的梧桐從灶膛里取出來,用水把火澆滅了,搬回家中,然后晾干,去掉焦皮,按宮商,調(diào)音律,終于制成不同凡響的古琴,后人稱之為"焦尾琴",成為中國四大名琴之一??梢哉f,因為蔡文姬有一個好父親,童年是幸福的,蔡文姬不僅從父親那里學到了書法和詩詞,而且會彈奏出美妙的琴音,為嫻靜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也為蔡文姬的詩歌創(chuàng)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其二,蔡文姬命運很坎坷,一生三嫁,不幸的婚姻為她的詩歌創(chuàng)作增加了很多生活素材。
蔡文姬的時代是漢末天下大亂的時代,董卓入據(jù)洛陽,她先被董卓軍強迫西遷長安,接著又被匈奴擄掠,在匈奴中度過12年,生有二子,在建安十二年,曹操遣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贖回蔡文姬,蔡文姬回到中原后,又嫁與屯田都尉董祀,蔡文姬一生三嫁的命運真的很不幸。16歲的蔡文姬嫁給衛(wèi)仲道,夫妻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wèi)仲道因咯血而死。那時候,東漢政府的腐敗,釀成了黃巾起義,使豪強地主為代表的地方勢力擴大,出現(xiàn)了奸強董卓。董卓在朝中倒行逆施,引起地方勢力的聯(lián)合反對,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最終被呂布所殺。蔡文姬的父親蔡邕的命運也跟著董卓而從中郎將被收付治罪。董卓死后,軍閥混戰(zhàn)局面形成,胡兵乘機擄掠中原。在這種情況下,蔡文姬與許多被擄掠的婦女一起被帶到南匈奴,22歲的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成為左賢王的妃子,生有二子。在此期間,蔡文姬學會了吹奏"胡笳"和一些異族語言,把思鄉(xiāng)的情緒化成詩歌,充滿著濃重的民族情感,"無日無夜不思我故土,稟氣含生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擄","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等等,形成了《胡笳十八拍》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充滿著濃重的民族情結。建安十三年,35歲的蔡文姬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開始的時候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諧,蔡文姬飽受經(jīng)離的憂傷,時常深思恍惚,而董祀一表人才,博學多才,自視清高,有些不滿。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了,蔡文姬向曹操求情,曹操清楚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寬恕了董祀。從此,夫妻非常恩愛,能看破人世,溯洛水而上,居住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上。蔡文姬也就專注于詩歌創(chuàng)作和音律彈唱。
其三:蔡文姬博學多才,才學過人。
蔡文姬6歲時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就能聽出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可見蔡文姬自小音樂天賦過人。長大后她更是琴藝超人。蔡文姬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到中原后便參考胡人聲調(diào),結合自己的悲慘經(jīng)歷,創(chuàng)作了哀怨惆悵,令人斷腸的琴曲《胡笳十八拍》。蔡文姬出嫁時,要求父母把焦尾琴和琴書作為嫁妝,嫁給衛(wèi)仲道的時候,夫妻相敬如賓,吟詩彈琴,是焦尾琴豐富了生活,被匈奴擄掠到了胡地的時候,也是焦尾琴始終陪伴著蔡文姬。蔡文姬不僅擅長音律,還善于讀書寫字,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的時候,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jié),蓬首跌足,心中大為不忍,在一次與蔡文姬的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嫁中的藏書,蔡文姬告訴曹操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jīng)戰(zhàn)亂,全部遺失,不過蔡文姬能背出四百篇,曹操便命十名書吏到蔡文姬府中抄錄。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滿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見蔡文姬的才情。蔡文姬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女子,命運卻是凄慘,婚姻很不幸,令世人感到悲涼與嘆息,明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直是激烈人懷抱。"盛稱蔡文姬的資質(zhì)與修為。
蔡文姬創(chuàng)作出《胡笳十八拍》,把胡人的音律與中原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抒寫了她那種"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的情懷,"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女詩人。是因為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有一個好父親蔡邕,學會了音律也成為博學多才的才女。蔡文姬命運坎坷,一生三嫁,不幸的婚姻給了她眷戀故土思念家鄉(xiāng)的真切情感,所謂悲憤出詩人,也正是在被擄掠到胡地后蔡文姬把思鄉(xiāng)情結傾注在詩歌和音律中,才有了不同凡響的《胡笳十八拍》,蔡文姬也因此成為世代流傳的女詩人,對中國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