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是中國歷史上出名的賢德皇后 機智賢惠
在李世民的生命中,最重要、最難忘的女人有兩個,一個是他的母親,一個就是他的妻子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出名的賢德皇后,這從她的謚號為“文德圣皇后”也可以體現(xiàn)出來。
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河南洛陽人。她的祖先為北魏宗室,父親名長孫晟,為隋朝的右驍衛(wèi)將軍,母親也是名門閨秀,為揚州刺史高敬德之女。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是貞觀時代的名士。長孫皇后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yǎng)長大。
長孫皇后小時候遇一個算命的人,就預言她將來“貴不可言”。長孫在十三歲時嫁李世民為秦王妃,她性格溫柔賢惠,氣度寬宏,還有過人的機智,很得李淵后宮妃嬪的歡心。出于對長孫皇后的喜愛,她們替李世民在李淵面前說了不少好話,使李淵對李世民在諸子中被刮目相看,可見夫人路線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
在唐高祖李淵武德末年的儲位之爭期間,長孫皇后與房玄齡等人齊心輔佐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時,后宮之中,李世民只帶了長孫皇后一人在身邊。她親自勉慰諸將士,為李世民爭取了人心,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冊封長孫為皇后。
在夫妻生活上,長孫皇后給李世民留下了三男四女: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四女:長樂公主,城陽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
長孫皇后在后位時,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并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在政治上給了李世民很多有益幫助。
臨終前,長孫皇后與太宗辭訣,提及還是國事。當時房玄齡因故被太宗譴歸,長孫皇后言到:“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棄之?!庇职才抛约旱暮笫拢骸白怨攀ベt,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毖援叾K,時年才三十六歲!
長孫皇后香消玉殞,李世民悲痛萬分。送長孫皇后下葬后,他命人在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一間房舍,命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的靈位——這種對已逝之人供養(yǎng)如生的例子極其少見,為李世民首創(chuàng)。
李世民還在宮內(nèi)搭了一座高臺,以便能時常站在哪里觀望長孫皇后的陵墓,又是何等地癡情??上赫鞑唤怙L情,硬是勸諫李世民把這個高臺拆了。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文德皇后既葬,帝念后不已,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這種對愛情的真誠令人感動。
在魏征的勸諷下,高臺與起舍最終拆除了,但太宗對愛妻的思念卻并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發(fā)洶涌難以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詔令中,公然向大臣訴說起了自己喪妻之后的悲苦心情:“頃年以來禍釁既極,又缺嘉偶,荼毒未幾,悲傷繼及。凡在生靈,孰勝哀痛,歲序?qū)疫w,觸目摧感。自爾以來,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答魏征手詔》)。真可謂一字一血淚,看后令人不免唏噓。
李世民那么剛強的男子漢,何曾會流淚?英雄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這世上能讓李世民流淚的,只有三個女人。一個是他的媽媽,另外一個就是長孫皇后,還有一位晉陽公主,長孫皇后的女兒。
長孫皇后知書達理,具有母儀天下的風范,她曾著有《女則》三十卷,用來教育后宮的女性,可惜均已佚失。長孫皇后現(xiàn)存的文學作品僅有詩一首,但這足以讓我們領略到這位賢后的另一面,這首詩名為《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留在史書中的長孫皇后,是她母儀天下的賢德端莊,而這首詩中展現(xiàn)的長孫皇后,卻是一個生動活潑的女人,是一個被皇帝丈夫深愛著,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幸福女人。她自豪地宣稱“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不用別人去宣傳,自己的美名已遠播在外。因為她知道,在丈夫的心里,自己是一朵永遠怒放的盛世牡丹!
在太宗晚年的感情生活中,還有一個女人也令人夢繞魂牽,這就是后宮才女徐惠。徐惠,是李世民晚年最受寵愛的妃子。在李世的心中,徐惠的地位僅次于長孫皇后。
徐惠是浙江湖州人,果州刺史徐孝德之女。徐惠小時候就喜歡詩歌詩,八歲的時候巳能出口成章,而且辭致清麗,頗有水準。
一次,父親徐孝德想考考她的文才,就讓她仿照屈原的《離騷》作一首離騷體詩。徐惠找來紙筆信手一揮,片刻即成《擬小山篇》一首:“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想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這首小辭寫得聲情并茂,流露出小徐惠對屈原高潔人品的崇敬與仰慕。十一歲時,徐惠的才氣已經(jīng)名揚遐邇,以至傳到離江南千里之外的宮廷,李世民聞其才名,納為才人。
徐惠十一歲入宮,先是當后妃嬪中最末級的才人,不久就封為婕妤,又很快升三品充容。宮中的藏書超過任何一個地方的收藏,求知欲極旺的徐惠一入宮中,就如饑似渴地鉆入文學典籍中,幾年下來,已遍覽宮中藏書,才學和見識也迅速提升。李世民是個極有品位的人,對身邊的女人也有很高要求。看到徐惠如此好學,他也十分高興,對她也十分照顧,,而徐惠反贈給李世民的卻是許多的快樂。
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叫徐惠來見自己,本來興致挺高,結果徐惠遲遲不來。李世民等了很久很久也沒見徐惠的影子,好心情變成了一腔怒火。當徐惠姍姍到來的時候,一眼就看到李世民冷臉如冰,她知道了李世民的不快,嫣然一笑,揮筆寫了一首詩遞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這首小詩寫和既有傲氣,還有嬌氣。既有青春女孩聰慧多情的嬌媚可人,也有知識女性孤高自尊的品格。這首詩就是后來收入《全唐詩》的《進太宗》篇,李世民讀完之后,不禁哈哈大笑。
雖說是李世民對徐惠寵愛有加,但后宮佳麗如云,李世民畢竟不能把所有感情都專注于她一人身上,徐惠做為后宮眾多妃嬪中的一員,也常常有失寵之憂。下面的這首《長門怨》,就表露了她的這種擔憂: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
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長門怨》原為樂府詩題,長門指長門宮,是漢武帝罷棄陳皇后使之退居的地方,相當于冷宮,后代文人遂長門宮來指代失寵嬪妃的居所。徐惠這首詩所寫的是漢代班婕妤被漢成帝冷落之事,但也表現(xiàn)了她自己心有戚戚焉。
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徐惠悲痛憂思成疾,卻婉拒太醫(yī)診治,病危中,還詩行連珠,寄托對李世民的深厚感情與追思。唐永徽元年,也就是李世民去世后的兩年,徐惠告別人世,終年二十四歲。
高宗感念徐惠的賢德,下詔追謚她為“賢妃”。并按徐惠的遺愿,把她葬于昭陵,除了長孫皇后,她是離太宗最近的一位妃子,了卻她“日夜侍奉在先帝身邊”的心愿,她也是太宗后妃里唯一一位和長孫皇后一起被列了傳的。太宗病故前,遺詔將后宮未有子女的嬪妃全部出家,當時的才人武則天也在此列,但徐惠卻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