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最兇狠果敢的將領(lǐng) 明末最后一根“擎天柱”!
盧象升,江蘇宜興人。明代的江蘇,算是個風水寶地,到明末,西北打得烏煙瘴氣,這邊的日子還是相當滋潤,雇工的雇工,看戲的看戲。由于生活條件優(yōu)越,所以文人多,但除此外,這里也產(chǎn)猛人——盧象升。所謂猛人,是不恰當?shù)模聦嵣?,他是猛人中的猛人?/p>
但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盧象升是個很陌生的名字,但在當時,這是一個相當知名的名字,而在高迎祥、李自成的嘴里,這人有個專用稱呼:盧閻王。
就長相而言,這個比喻是不太恰當?shù)模驗樗幸娺^盧象升的人,第一印象基本相同:這是個讀書人。他雖是文人,卻有超人的武藝,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沖鋒陷陣。他善于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載:“軍中斷糧三日,盧象升滴水不沾,與將士同甘共苦,同生共死”
初出茅廬
崇禎二年,皇太極首次破關(guān)南下,兵臨北京說起。當時大明防線崩潰,各路援軍畏縮不前,十九歲的青年皇帝,第一次體會到心寒齒冷的痛苦。不到30歲的大名府知府盧象升,竟然在當?shù)卣心剂?萬多民團,千里迢迢到京城來勤王。面對兇悍的滿洲八旗和燒殺劫掠的慘相,這群從未見過刀兵的民兵,以及那位相貌俊秀的知府,非但毫無懼色,反而群情激昂,多次積極請戰(zhàn),嗷嗷叫著要去玩命。于是崇禎也記住了這個靠譜的人,記住了他的聰明,睿智,帶兵有方,更重要的是他的熱血與忠誠。
登峰造級
崇禎六年,明朝西北農(nóng)民起義聲勢巨大,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沒完沒了地在陜西、山西、河南等地折騰。盧象升臨危受命,先率軍開赴山西,在山西冷水村大破農(nóng)民軍數(shù)萬人。此戰(zhàn)異常兇險,盧象升先率軍破敵,將農(nóng)民軍逼至山崖,對方用冷箭射傷盧象升額頭,盧象升不懼,抹著滿臉血提刀帶頭沖鋒,終把這股農(nóng)民軍擊潰。此戰(zhàn)得勝后,盧象升有了一個綽號“盧閻王”。這支戰(zhàn)斗力強悍的軍隊,被命名為“天雄軍”。
出神人化
盧象升率領(lǐng)他的天雄軍,先戰(zhàn)湖北旬陽六縣,率孤軍深入山谷絕地,九戰(zhàn)九捷,消滅農(nóng)民軍馬回回部數(shù)萬人,繼而又在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官升“五省總理”,節(jié)制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wù),并被賜尚方寶劍。6個月后,盧象升在洛陽大破李自成,并一路追殺到滁州,與30萬農(nóng)民軍血戰(zhàn),經(jīng)一天一夜戰(zhàn)斗,再次打垮李自成,迫使李自成逃往陜西。短短3年間,盧象升大小百余戰(zhàn),先后擊敗李自成、高迎祥、張獻忠等部,可謂大明朝的擎天柱石。
英雄隕落
保定之戰(zhàn)后,崇禎求和之心大起,他一面命盧象升進兵巨鹿,一面將盧象升本部兵馬盡數(shù)拆分。十一月,盧象升進抵巨鹿抗敵,身為“總督天下兵馬”的他,手里竟然只剩下1萬兵馬,他的精銳天雄軍皆被高起潛扣著。這時楊嗣昌又添亂,將盧象升的士兵又調(diào)出5000歸高起潛。
十二月,多爾袞集中8萬主力圍攻巨鹿,開戰(zhàn)之前,盧象升抱定必死之心,召集當?shù)剜l(xiāng)民哭泣說:“我等死在旦夕,不愿連累百姓遭兵?!?/p>
為免當?shù)匕傩丈`涂炭,決定主動進攻,向清軍主力發(fā)起“自殺式攻擊”。百姓無不感動,紛紛捐出家中僅有口糧。
十二月十五日,盧象升率部在蒿水橋與清軍接站,8萬清軍將盧象升部重重包圍,戰(zhàn)斗從中午打到深夜,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后,清軍終于全殲了盧象升部5000兵馬,盧象升本人在格殺了20多名清軍后,率僅有20余人沖向清軍軍陣,亂箭之中壯烈殉國,年僅39歲,正當年!
蓋棺定論
盧象升對待流寇的狠和對待朝廷的忍,形成了盧象升性格的鮮明特色。他是最兇狠果敢的將領(lǐng),也是最恭順忠誠的大臣!在生死關(guān)頭,盧象升做出了最后的選擇,你可以笑他愚忠,但無可否認,英雄永遠不會死去,只會慢慢的凋零在人們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