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曾國藩父親連考17次中秀才 對現(xiàn)代人有何啟示

2016-12-02 06:34:0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曾國藩出生于一個“半耕半讀”的草根家庭,其祖上一直重視讀書,代代都有機會在私立學校接受“之乎者也”的教育,但素無鴻儒顯達之輩。到了

曾國藩出生于一個“半耕半讀”的草根家庭,其祖上一直重視讀書,代代都有機會在私立學校接受“之乎者也”的教育,但素無鴻儒顯達之輩。到了曾國藩父親這一輩,曾氏家族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取得了“零的突破”——

曾國藩父親,曾麟書,學習積極性很高,也很刻苦,但無奈智力平平,連續(xù)16次應(yīng)試都名落孫山。43歲那年,他在第17次考試中取得“秀才”學位。

您可不要小看這一成績。因為這是曾麟書一生的最高學歷,也是湖南曾氏家族追求功名的“零的突破”,實屬不易!要知道,從曾國藩的太高祖曾貞楨算起,曾家通過讀書追求功名的時間,已經(jīng)歷了500多年!所以,我們還是對學業(yè)有成的曾老先生表達最熱烈的祝賀吧!

然而,曾國藩父親43歲中秀才的歷程,對現(xiàn)代人有什么啟示呢?

一、出人頭地,何其艱難!

自古以來,要想出人頭地,可不是件簡單事。曾老先生讀了一輩子書,作別青春華年,窮盡大半生精力,在43歲大齡之時才弄了個有名無實的秀才頭銜,不可謂不難!

現(xiàn)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一馬當先,出類拔萃,同樣是很不容易的?!案呖肌币埠茫肮珓?wù)員考試”也好,都類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之激烈,希望之渺茫,并不比200多年前遜色多少。放眼各行各業(yè)的戰(zhàn)線上,要想出人頭地,就要不怕艱難困苦。在困苦中超越自我、練就內(nèi)功,擁有職場、市場或官場終極必殺技,才能笑傲江湖。

二、如何面對歷來殘酷的人才制度?

和曾老先生同時代的清代詩杰龔自珍嘆道,“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14個字中,充滿了科舉時代讀書人的全部無奈和期待。

越是頂尖的交椅,越是稀少??婆e制下,能在一個小縣城考上秀才也是很榮光的。而能考上舉人、進士、貢士、進士中的探花、榜眼乃至狀元的學子,就依次越來越稀少了。古今中外的人才制度體系,無不遵從“金字塔”的構(gòu)造模式。不管歷朝歷代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選拔人才,人才制度都是殘酷的。一味地抱怨社會的不公平,除了排解內(nèi)心的牢騷,并無實際益處?!叭送咛幾?,水往低處流。”在殘酷的人才制度面前,要具備客觀、冷靜的心態(tài),用平常心看待平常事,積極參與各種競爭,才能適應(yīng)競爭的潮流。

三、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長、成才之路。

封建時期,生產(chǎn)以農(nóng)耕為主,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門路相對狹窄。在那個年代里,普通老百姓要想把事業(yè)做大做強,基本上只有三條路可走,可以概括為:地、武、文。一即種地、買地,拓展營業(yè)面積,走財主、地主之路;一即參軍衛(wèi)戍,或是加入起義軍,靠造反有理起家;一即讀書、考試,深化知識,提高應(yīng)試技能,走科舉、仕途之路。

欲走科舉之路,須具備以下四點:首先要吃得起飯;其次要對功名有興趣,耐得住寂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再者要敢于競爭,不言敗,屢敗屢戰(zhàn);最后要會做人、會做事,識時務(wù)。如果不具備以上四條,就別想走通科舉這條道,也就沒有出將入相的機會。而走上這條道的讀書人,如果對這條道認識不清,對自身認識不透,就會吃它的虧,上它的當——終生為其所累,一無所獲,甚或窮困潦倒。

曾老先生家庭殷實,但智力平平,他的資質(zhì)并不太適合封建社會的應(yīng)試教育。這啟示現(xiàn)代人:不論在什么背景下,要想有所發(fā)展,都須認清自己的特點和所具備的條件,熟悉所處的位置、行業(yè)和時代環(huán)境,走適合自己的成長、成才之路,才能事半功倍,順利成才。

四、堅定目標,扎實努力,就能實現(xiàn)夢想!

曾氏家族認準了讀書這條路,也鐵了心想在那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里博取光宗耀祖的功名。曾家不惜通過幾代人的努力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到了曾國藩父親這一代,才終于整出了些名堂。而今,誰能堅持自己少年時的夢想,經(jīng)歷16次失敗,把追求夢想的腳步堅持到不惑之年?

對現(xiàn)代人而言,“學以致用”的古訓仍具有勃勃生機?;畹嚼?,學到老,但并非要考到老。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如何最大化地發(fā)掘自己的潛質(zhì),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非片面地追求學歷。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