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李綱和宗澤 北宋后期的抗金雙杰

2017-02-12 18:47:3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北宋后期,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國,攻滅契丹族建立的遼國,隨即舉兵南侵,腐朽的宋朝統(tǒng)治者節(jié)節(jié)敗退,人民慘遭蹂躪。北

北宋后期,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國,攻滅契丹族建立的遼國,隨即舉兵南侵,腐朽的宋朝統(tǒng)治者節(jié)節(jié)敗退,人民慘遭蹂躪。北宋朝廷中主降派雖多,但廣大漢族人民卻紛紛舉起抗金大旗,展開了英勇壯烈的反侵略斗爭。面臨著國破家亡的險惡局面,宋朝統(tǒng)治集團中的一些官員激于民族義憤與愛國之情,也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抗金斗爭行列中。李綱和宗澤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李綱(1083—1140)字伯紀,福建邵武人。1125年,宋徽宗懾于女真統(tǒng)治者的侵略兇焰,宣告退位,兒子趙桓即位,是為欽宗,改元靖康。

欽宗繼位時,宋朝的形勢危在旦夕,一方面是金兵已攻取湯陰、濬州,前鋒直抵宋朝都城東京(今開封);另一方面是太學生陳東等上書,指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為六賊,要求“傳首四方,以謝天下”。(《續(xù)通鑒》卷95)為了緩和這種內(nèi)外交困的局面,靖康元年正月,欽宗下詔親征,命兵部侍郎李綱兼任行營參謀官。

李綱早就懷著“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宋史·李綱傳》)的決心,當他獲悉欽宗與宰相白時中、李邦彥等準備棄城逃跑的消息時,上殿勸說欽宗:“今日之計,莫如整厲士馬,聲言出戰(zhàn),固結民心,相與堅守,以待勤王之師?!碑敋J宗問他誰可以帶兵時,他回答說:“朝廷平日以高爵厚祿富養(yǎng)大臣,蓋將用之于有事之日?!碧崦讜r中、李邦彥。白是個貪生怕死之徒,一聽說要他帶兵出去同金兵打仗,氣急敗壞地說:“李綱莫能出戰(zhàn)否?”李綱聽了便坦然表示:“陛下不以臣為懦,儻使治兵,愿以死報?!?《續(xù)通鑒》卷96)欽宗便任命李綱為尚書右丞、東京留守,以同知樞密院李悅為副,領兵守城。

但是,欽宗與白時中、李邦彥等仍然準備棄城出逃。正當他們率領禁衛(wèi)六軍即將離城時,李綱趕來了,他聲色俱厲地對禁衛(wèi)軍士說:“爾等愿以死守宗社乎,愿扈從以巡幸乎?”軍士們?yōu)槔罹V的愛國熱情所感染,異口同聲地回答:“愿以死守!”于是,李綱入見欽宗,勸說道:六軍的父母妻子都在都城,愿以死守。萬一中途散歸,誰能保護陛下?再說敵兵已逼近,他們知道你們乘輿未遠,如以快馬急追,又將如何抵御呢?李綱的一番話說得欽宗無言以對,不得不暫時留下。這時,李綱就傳旨:“上意已定,敢復有言去者斬?!苯l(wèi)六軍聞訊歡欣鼓舞,“皆拜伏呼萬歲”(《續(xù)通鑒》卷96),“無不感泣流涕”(《宋史·李綱傳》)。

李綱受命后,積極進行京師的防衛(wèi)迎敵工作。每面城墻上布置守兵一萬二千人,另外又設前后左右軍四萬人,中軍八千人,分置將官統(tǒng)領;并備有火炮、弩、磚石、擂木、火油等各種防守器械。三天之內(nèi),戰(zhàn)守設施基本準備完畢。這時,金將完顏宗望已兵臨城下,李綱便親自登城指揮作戰(zhàn),斬金兵小頭目十余人,殺金兵數(shù)千人。宗望見京城有備,便引兵退去。李綱和堅持抗金的軍民保衛(wèi)了京城。

但女真統(tǒng)治者并沒有就此罷休,而是派使臣來宋,要親王、宰相前去軍前議和。李綱深知敵人不懷好意,自告奮勇要求前往,遭到欽宗拒絕。于是,另派李悅為使臣。李綱知道李悅一向怯懦,作為使臣一定會給宋朝帶來恥辱,一再表示愿意自己親往。欽宗仍不同意。果然,李悅到了金營,事事唯命是從,“不措一辭”,同意宗望提出的無理要求:索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等各萬匹,緞百萬匹;宋朝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zhèn);以親王、宰相作人質(zhì),才許議和。對于這些苛刻的要求,欽宗和李邦彥、張邦昌之流居然主張全部接受。李綱則力爭說:所需金幣,竭盡天下之財尚且不足,何況都城乎?三鎮(zhèn),國之屏蔽,割之何以立國?至于遣質(zhì),宰相當往,親王不當往。他還指出:敵人是孤軍深入重地,不能久留。建議拖延時日,等待大兵四集才議和,那時宗望就不敢輕視中國了。然而,以欽宗為首的投降派一意孤行,不聽從李綱的勸告,終于派康王趙構、宰相張邦昌出使金營。

這時,各地勤王之師紛至沓來,聚集于東京附近。河北、河東路制置使種師道和武安軍承宣使姚平仲率領的各地援軍達二十余萬,而金兵只六萬左右。李綱目睹女真統(tǒng)治者侵略成性,日肆屠掠,貪婪無厭,需求不已,認為議和無濟于事,“非用師不可”。(《宋史·李綱傳》)他分析了這時我眾敵寡的形勢,提出一個“必勝之計”——堅壁不戰(zhàn),困住金兵,待其食盡力疲,然后縱其北歸,半渡而擊之。種師道、姚平仲同意他的主張。姚還提出夜劫金營、生擒宗望,得到李綱的支持。欽宗懷著僥幸取勝的心理,也同意這個計策。但由于消息泄露,劫營沒有成功。李綱率諸將出封丘門,奮勇殺敵,箭射金兵甚多,但最后失敗了。于是,女真統(tǒng)治者的侵略氣焰更為囂張,又派使臣來斥責宋廷,李邦彥一伙驚慌萬狀,竟誣諂李綱,說這次用兵是李綱和姚平仲的主意,不是朝廷的本意。欽宗聽信了讒言,罷免了李綱的官職。

欽宗和李邦彥一伙對女真統(tǒng)治者的卑躬屈膝、投降妥協(xié),激起了廣大軍民與愛國的知識分子的憤慨。太學生陳東等上書,指出李邦彥、張邦昌是“社稷之賊”,請求罷免;李綱是“社稷之臣”,應該再度起用(《續(xù)通鑒》卷96)。城中軍民聞訊,紛紛前來聲援,一時之間,數(shù)十萬人呼聲動地,圍住了皇宮。李邦彥嚇得溜進宮去。欽宗被迫宣布再用李綱為尚書右丞、京城四壁防御使。

李綱復職后,下令殺敵者厚賞,軍民無不奮躍。宗望見宋朝各地勤王軍隊不斷來援,不得不暫時退軍。李綱率領軍民抗金,挫敗了投降派棄城逃跑的陰謀,沉重地打擊了女真侵略者,使東京避免了一次浩劫。

但是,不久女真統(tǒng)治者又撕毀了和約,再度大舉南侵。欽宗被迫罷免李邦彥、張邦昌,命李綱為知樞密院事,準備迎戰(zhàn)。這時,朝中大權仍把持在投降派手中,他們懼怕金兵勢力,攻擊李綱、排擠李綱出朝。欽宗和投降派臭氣相投,竟然調(diào)李綱出朝,命他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只給兵一萬二千人,軍需也加以限制,甚至連李綱在地方上招來的士卒也被解散。之后,又再次罷免李綱兵權,貶官出知揚州。

靖康元年八月,女真統(tǒng)治者以宗翰為左副元帥,宗望為右副元帥,分東西兩路大舉南下。十一月底,金兵先頭部隊渡過黃河,到達東京。欽宗無恥地拜倒在侵略者腳下,聽從敵人擺布,并允許金兵入城。于是,東京城中遭到了空前浩劫,金銀財貨掠奪殆盡,百姓慘遭蹂躪。欽宗和他的老子徽宗一起成為階下囚,被俘北擄。宋朝宣告滅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趙構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是為高宗,改元建炎,歷史上稱為南宋。

高宗為了標榜“中興”,起用李綱為宰相,宗澤知開封府,領兵進駐東京。

宗澤(1059—1128)字汝霖,浙江義烏人,“自幼豪爽有大志”(《宋史·宗澤傳》。以下引文均從此)。金兵先頭部隊到達東京時,欽宗曾任命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知磁州宗澤為副帥,起兵勤王。宗澤自大名至開德,與金兵大戰(zhàn)十三次,連續(xù)取勝,又以孤軍進到衛(wèi)南,連敗金兵。當他聽說徽、欽被北擄時,即領兵至滑州,計劃截回二帝,但由于宋兵到期不來,計劃沒有實現(xiàn)。趙構即位后,宗澤到南京,“涕泗交頤,陳興復大計。時與李綱同入對,相見論國事,慷慨流涕”。上疏出師收復失地,表示“當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得捐軀報國恩足矣?!痹诶罹V的推薦下,他知開封府,立即整頓城市,穩(wěn)定秩序,安定人心。

高宗與徽宗、欽宗是一丘之貉。李綱任宰相之時,多次提出反對主和,嚴懲奸賊,任用抗戰(zhàn)將領。但始終得不到高宗采納。在投降派的排擠、忌恨下,李綱僅當了七十五天的宰相,就被罷免了。

為了團結廣大義軍抗擊金兵南犯,宗澤上任后,又先后說服了王善、楊進、李貴、王再興等被統(tǒng)治者誣為“盜賊”的義軍首領,激發(fā)他們抗金保國的熱情。在宗澤的勸說、感化下,一百多萬的義軍很快云集開封一帶,在抗金斗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開封是宋朝的政治中心,也是戰(zhàn)略要地。為了加強開封城的防衛(wèi)力量,宗澤在城內(nèi)四周建筑了堅固的壁壘,派兵嚴守;同時加強了黃河一線的守衛(wèi)力量,派人分頭去聯(lián)絡河東、河北一帶堅持抗金的各路義軍。

建炎元年十月,高宗逃到揚州。金軍趁機分兵東、中、西三路、再次大舉南犯。不久,金將兀術率兵直指開封。

一場保衛(wèi)開封城的戰(zhàn)斗打響了。在開封附近,宗澤與兀術經(jīng)過了幾次交鋒,其中如建炎二年二月,當兀術糾集大批人馬進犯開封時,宗澤就派統(tǒng)制官李景良、閻中立及統(tǒng)領郭俊民領兵萬余,前往迎敵。李大意輕敵,致遭失敗。閻戰(zhàn)死,郭投降,李只身逃跑。不久,郭接受侵略者委托,帶著金將粘罕信前來勸宗澤投降。宗澤見郭認賊作父,憤怒地痛斥說:“汝失利死,尚為忠義鬼。今反為金人持書相誘,何面目見我乎。”說罷,令軍士斬首。接著又嚴辭訓斥同郭前來勸降的金將,說:“我受此土,有死而已。汝為人將,不能以死敵我,乃欲以兒女子語誘我乎!”亦斬之。這充分表達了宗澤堅持抗金到底的堅強決心。

粘罕誘降失敗,惱羞成怒,出兵進攻滑州?;菔情_封北面門戶。宗澤本來準備親自帶兵前往保衛(wèi),部將張堅決要求他留守開封主持全局,主動提出去保衛(wèi)滑州。張和另一部將王宣在滑州與金兵展開激戰(zhàn),大敗金兵。

由于宗澤身先士卒,指揮有方,開封城中軍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中路的金兵始終不敢迫近開封,也不敢越過開封縱兵南侵。由于宗澤屢敗金兵,所以“威聲日著,北方聞其名,常尊憚之,對南人言,必曰宗爺爺!”

宗澤在保衛(wèi)開封一年中,時刻想著渡河收復失地,實現(xiàn)宋室中興。他先后二十四次上疏高宗,痛陳利害得失,希望高宗能幡然悔悟,排除投降派的阻撓,還都開封。他還多次向高宗提出出師渡河、收復失地的具體計劃。然而,他的一片丹心,卻換來了投降派的猜忌、誹謗,出師計劃不僅不能實現(xiàn),還受到投降派的監(jiān)視。

在這樣的困境中,他悲憤交加,積憂成疾,疽發(fā)于背,終于病倒了。開封軍民聞訊,奔走相告,對宗澤的病情非常關心。諸將到病榻前問候,宗澤沉痛地說:“吾以二帝蒙塵,積憤至此。汝等能殲敵,則我死無恨?!敝T將聽了宗澤這出自肺腑的臨終遺囑,皆流涕說:“敢不盡力!”他們退出之后,宗澤自知將要與世長辭,他想到出師計劃終成泡影,祖國河山淪為異族鐵蹄之下,不禁淚水盈眶,嘆息不已,吟起了杜甫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翌日,風雨晝晦,他沒有留給家人片言只語,連呼三聲:“過河!過河!過河!”表達了他壯志未酬,死而后已的心聲!終年七十歲。噩耗傳來,開封城中軍民哭聲震天,充分反映了他們對宗澤的衷心愛戴!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