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為什么離開項羽 僅僅因為被挑撥離間嗎?
亞父范增
項羽尊稱范增為“亞父”,很多都將他理解為干爹的意思,但在古代亞父和干爹是不同的,現(xiàn)在的干爹和那時的仲父意思差不多,“亞父”在當時的意思和叔父的差不多。
范增像
范增和項羽的叔父項梁是至交好友,所以才會在自己七十歲高齡的時候,還到處奔波幫助項梁反抗暴秦。范增和項梁的關系與兄弟之間的關系沒有多大的差別,后來項梁去世,侄子項羽繼承了他的位置。范增被項梁托孤,成為輔佐項羽的重要臣子。
范增為了友誼,盡心盡力的輔佐項羽,項羽也在范增的身上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后來,項羽為了表達對范增的尊敬,就稱他為“亞父”,意思是僅次于自己的父親的意思,和叔父的意思差不多。
但是,后世之人對于亞父的由來,又有了一種新的說法。他們認為這不是項羽對范增的敬稱,這只是范增的一個外號。
“鴻門宴”的時候,按照座位次序來說,項羽和項伯做的位置最為尊敬,而范增的座位則比較的低,如果項羽將范增當成自己的叔父,那為什么會給范增安排一個地位較低的座位?所以說,項羽對范增沒有傳說中那樣的尊敬。
古代“父在”這個字不僅僅只是代表“父親”,他還有“人”的意思,也可表示“XX人”的意思。而“亞”這個字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丑,背部有影”,具體的意思就是背上長包的人。而恰好,范增的背部也長有膿包,他也就是死于膿包的。還有就是,不止是項羽叫范增“亞父”,劉邦和他的手下也叫范增“亞父”。
在筆者看來,范增的“亞父”是尊稱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因為以范增的年齡和他為起義軍初期付出的貢獻來說,劉邦和他的手下尊他一聲“亞父”,是不過分的。
范增為什么離開項羽
范增曾被項羽稱為“亞父”,他也的確配得上這樣的稱呼。范增受好友項梁死前相托,在項梁被殺之后,沖過重重阻礙,找到了項羽,并且盡心盡力的輔佐他。項羽也正是因為有了范增的輔佐,才在前期把劉邦打得像條喪家之犬般到處逃竄。
范增劇照像
但是,后來項羽中了劉邦手下謀士陳平的離間計,開始懷疑范增的忠心,范增無奈只得離開項羽。這只是范增離開項羽的一個原因,范增離開項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范增的身體已經(jīng)越來越差,不能忍受軍營之中的艱苦生活了。
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劉邦準備向項羽提出求和,本來項羽是準備同意的,但是在范增的建議下,后來又拒絕了劉邦的求和。項羽和范增開始猛攻滎陽城,劉邦手下的謀士,陳平向劉邦進獻了一條反間計。果然,粗枝大葉的項羽中了陳平的離間計,他開始你懷疑范增已經(jīng)投靠了劉邦,開始削弱范增的兵權。最后,范增為了穩(wěn)定軍心,只得請辭。
其實,范增早就有離開項羽的想法,因為范增出山反秦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個七十歲的高齡老人了。再加上幾年的四處奔波打仗,對范增體力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另外,范增的背部生有毒瘡,一到炎熱的季節(jié),背部的毒瘡就會發(fā)作。軍營之中的條件又比較惡劣,毒瘡發(fā)作是非常的痛苦的,范增年事已高,是很難忍受這樣的痛苦的。
最后,深受病痛和心靈雙重折磨的范增,死在了回彭城的途中。
范增給項羽的錦囊
項羽中了劉邦的離間計之后,開始猜忌范增,范增也看出了項羽對他的不滿。于是他就主動向項羽請辭,在辭別項羽之前,范增交給了項羽一個錦囊,讓他在危急的時候打開這個錦囊,可以保住項羽的一條命。
范增給項羽錦囊
范增曾對項羽說過,有一種謀略叫兩敗俱傷,這種謀略不得萬不得已,是不可使用的。他給項羽的錦囊之中,隱藏的就是這樣的一條謀略。但是最后,項羽的結局是自刎烏江了。項羽至死都沒有打開過范增給自己的保命錦囊,最后這個錦囊被劉邦得到,劉邦看完這個錦囊就命人毀掉了。
那么,范增再錦囊之中到底給項羽留下了什么呢?其實,這就是一條兩敗俱傷的反間計。范增早就猜到項羽不會打開錦囊的,他對這個曾尊他為“亞父”的青年非常的了解,這是一個寧死也不會茍活的人,所以給他保命錦囊他也不會用的。這個錦囊其實是為劉邦準備的,范增早就猜到劉邦肯定會得到這個錦囊的。
之所以說這是一條兩敗俱傷的計策,是因為只有項羽死了,劉邦才會得到錦囊,錦囊內(nèi)的計策才能實現(xiàn)。那么,范增到底在錦囊內(nèi)說了什么呢?據(jù)傳,錦囊內(nèi)的大致內(nèi)容是這樣的“我已經(jīng)和張良韓信商量好了,在您危急的時候,他們就會帶兵過來救您,到時候殺掉劉邦,我們和他們共分天下”。
其實,這是一條離間劉邦和他的手下的計策,范增不希望它能能很快的成功,只要將猜忌的種子埋在劉邦的心中,總有一天他會發(fā)芽的。果不其然,劉邦統(tǒng)一天下之后,就將屠刀揮向了自己的功臣。
范增怎么死的
范增是西楚霸王項羽手下最出色的謀士,也是項羽最信任的人,他被項羽稱為“亞父”?,F(xiàn)在很多人會說,項羽的失敗是咎由自取的,他連自己的“亞父”都不相信,還能夠相信誰呢?最后,項羽也只能落了個眾叛親離,自刎烏江的結果。
假寐的范增
公元前204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項羽切斷了城內(nèi)的所有供給,劉邦無奈只得向項羽求和。本來項羽是準備答應劉邦的請求的,但是這請求被范增否定了。范增勸說項羽,讓他趁著這個機會,徹底的消滅掉劉邦。當時的范增已經(jīng)看出劉邦身邊聚集了很多的人才,有著非常大的潛力,如果不趁機消滅掉劉邦,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項羽也聽從了范增的建議,開始加大對滎陽的進攻力度。劉邦無奈,只得向周邊的謀士請教,這就是劉邦優(yōu)于項羽的地方,他能夠很好的利用身邊的人才,而項羽則顯得有些剛愎自用,白白浪費了很多的人才。
劉邦的謀士陳平提出了反間計,就是挑起項羽和范增的矛盾,讓項羽開始懷疑范增。劉邦一面通知項羽,讓項羽派遣使者,一面吩咐手下做好準備。等到項羽的使者到來的時候,接待者馬上搬來了好酒好菜來招待他,他又讓接待者故意問項羽的使臣,他們是誰派來的,等到他們確定這些是項羽的使臣的時候,劉邦馬上令人撤去酒席,換了一些粗茶淡飯來招待項羽的使臣。劉邦對項羽的使臣說,“我以為你們是范增的使臣呢”。
項羽的使臣將在滎陽的事情報告給了項羽,項羽就開始猜忌范增,兩人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最后,范增以年齡太大為由,辭去了官職,請求回到彭城頤養(yǎng)天年。項羽同意了范增的請求,但是,范增在回彭城的路途之中,由于背部的毒瘡發(fā)作,導致他不幸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