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曾發(fā)動政變 為何李隆基會成功太子李重俊卻失敗
太子李重俊本來并不是太子,只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三個兒子,而且還是庶出,所以當(dāng)初只是封了義興郡王、衛(wèi)王這些頭銜。要不是因為他的大哥李重潤不識時務(wù),竟敢非議武則天和面首的宮闈之事,被武則天下令杖擊而死,二哥李重福又遭到陷害被流放到了外地,他當(dāng)上太子的可能性實在是比較小的。后來李重俊的妹妹安樂公主也癡心妄想竟然想當(dāng)皇太女,然后想效法武氏有朝一日能當(dāng)上女皇,但結(jié)果可想而知,她未能如愿以償。就這樣,李重俊時來運轉(zhuǎn),幾年后被立為了太子。
太子李重俊是個聰明果斷的人,但是當(dāng)時也沒有賢能的老師去教導(dǎo)他,所以他的行為舉止就難免有失大體。再加上他是庶出,所以中宗的皇后韋氏以及安樂公主都很瞧不起他,還經(jīng)常羞辱他,稱他為奴才。對此,李重俊自然非常氣憤,他覺得自己只是一個空架子,沒有什么尊嚴(yán),他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在他當(dāng)上太子的第二年,他聯(lián)合了幾位將軍發(fā)動了兵變。兵變剛開始進行得非常順利,后來卻在關(guān)鍵時刻因為缺乏斗爭經(jīng)驗,而且力量眾寡懸殊,所以導(dǎo)致軍隊臨陣倒戈,最后李重俊敗走終南山。一路上,李重俊的部下不聽號令,只有幾個人愿意繼續(xù)追隨他。后來在樹林里的休息的時候,李重俊被身邊的親信所殺。子李重俊死后,謚號為節(jié)愍。
李重俊是唐中宗時期的皇太子,但就是這位曾看似距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的太子殿下,最終卻選擇用發(fā)動政變的方式來得到皇位,致使李重俊政變的緣由是什么?最終結(jié)果又如何呢?重俊政變的重要原因大致分為三個,第一,他并不是韋后的親生兒子,所以不得韋后的歡心,而安樂公主則不同,她從小就是被李顯和韋后捧在手心上的,后來更是直接參與朝政,從而有了想要做儲君的念頭,對李重俊的態(tài)度從來都是輕視的,這讓李重俊對安樂公主充滿了怨恨,而韋后想要名正言順的把持朝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除去李重俊這個皇太子,所以對李重俊而言韋后的存在也是他的一大威脅;第二,中宗皇帝昏庸無道,導(dǎo)致朝中的權(quán)利大都掌握在武氏一族的手上,以武三思為首的武氏一族其實對這位太子并不尊重,甚至有想要廢掉他的想法,這對李重俊而言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第三,上官婉兒,她的存在也是李重俊太子之位上的一道阻力,上官婉兒是韋后一方的人,在中宗即位后被封昭儀,深得帝后的信任,但是上官婉兒在給中宗寫詔書的時候常常向中宗推薦武氏族人打壓排擠李氏一族,不但如此,她還多次勸韋后效仿武則天,這讓李重俊對她很是憎恨。在種種原因的逼迫下,李重俊政變最終得以實施,但是以失敗結(jié)尾,李重俊的這場政變被稱為‘景龍政變’。
唐朝中宗皇帝李顯早些時候,有著一次被廢、兩次被立、兩次登基的特殊經(jīng)歷,他一生有四個兒子,李重俊是李顯的第三個兒子。那么他的母親到底是誰?李重俊是誰的兒子呢?關(guān)于他的母親,在史書上只有一句“后宮某氏”的記載,所以只能得出他是一名婢女所生的,那名婢女甚至連個姓氏都沒有留下,看得出她的身份非常低微,而且去世的很早。李重俊是誰的兒子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清晰明了了。于李重俊不是韋皇后的親生兒子,因此在宮中并不受寵,而他被封為太子后,更是成了韋后和安樂公主的眼中釘,李重俊這個時候雖然已經(jīng)成為了太子,但是因為沒有老師的教導(dǎo),所以在行為舉止方面并不像其他皇子一樣規(guī)范,再加上他的父皇李顯性情軟弱,給了韋氏母女滋生欲望和野心的機會,韋后想要走武則天的后路成為女皇,安樂公主則是想要成為皇太女,這個時候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個阻礙,就是太子李重俊,所以這個時候李重俊的處境其實是很危險的,雖然李重俊曾多次受到韋氏母女的羞辱,但大都忍下來了,然而在得知韋氏母女想要一起將他拉下太子之位后,李重俊終于忍不下去了,他決定要先下手為強,舉兵造反,永除后患,卻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死在了自己的親信手中。
從封王到被封太子再到最后被殺,其實過程只有短短三年的時間,甚至在死后,還被他的父親李顯割下頭顱去到被殺的臣子棺前祭奠,不可謂不荒唐,連作為帝王子嗣最后的尊嚴(yán)都沒有,他的父皇李顯最終則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聯(lián)合毒殺。李重俊和李隆基都是唐朝皇室宗親,而且都曾經(jīng)登上過皇太子的寶座,并發(fā)動過政變,差別就是李重俊最后失敗被殺,而李隆基則是凱旋而歸,除此之外,兩個人還是堂兄弟關(guān)系。李重俊和李隆基兩人的父親都是皇帝,李重俊是中宗李顯的兒子,李隆基的父親則是睿宗李旦,而李顯和李旦又都是高宗李治的兒子,雖然是堂兄弟,但是兩個人在各自出生的時候卻都是當(dāng)朝皇子,只不過之后的命運不相同而已,李重俊出生后雖然并不怎么受寵,但身份從始至終都是大唐皇子,之后皇太子,李隆基則不同,在他五歲的時候,就由武則天做主將他過繼給了已經(jīng)逝世的李宏,至少名義上他不就再是李旦的兒子了,而且兩位堂兄弟之間有著共同的敵人,當(dāng)時掌權(quán)的韋氏母女。
李重發(fā)動兵變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來自韋氏母女的壓迫,而李隆基也是在得知韋氏母女有自立為皇的打算后發(fā)動的政變,只是前者因為部下的臨陣倒戈,最終以失敗結(jié)尾,后者則是因為準(zhǔn)備充足,所以才能成功將韋氏母女殺死,值得一提的是,兩次叛亂發(fā)生的時間差僅僅只有三年。重俊和李隆基有著相似的出身背景、早年經(jīng)歷,就連性格也都是一樣的剛斷果決,但兩人最終結(jié)果卻是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