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北宋宰相蘇轍的故事 蘇轍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2017-02-23 14:34:5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蘇轍(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

蘇轍(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充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任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

宋哲宗即位后,召蘇轍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1086年),任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紹圣元年(1094年),因上書勸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職知汝州。此后連貶數(shù)處。崇寧年間,蔡京當國,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許州,號潁濱遺老。

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年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謚“文定”。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于世。

蘇轍的軼事典故有哪些

改對顯才華

一天,蘇軾帶著年少的弟弟蘇轍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聽說神童蘇軾光臨,便想當面考考他。老道出了個異字同音對:“無山得似巫山好?!碧K軾不假思索,立即對出下聯(lián):“何葉能如荷葉圓?”老道連連稱好。

誰知,蘇轍在一旁卻說:“兄長的下聯(lián)對得還不甚工穩(wěn),不如改一改?!碧K軾問:“怎么改?”蘇轍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蘇軾和老道一聽,以“水”對“山”更工穩(wěn),齊聲叫好。從此,蘇轍也遠近聞名了。

三蘇稱號

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1039~1112)。宋仁宗嘉定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由于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者競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也?!薄叭K”的稱號即由此而來。蘇氏父子積極參加和推進了歐陽修倡導的古文運動,他們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來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蘇之中,蘇洵和蘇轍主要以散文著稱;蘇軾則不但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成果甚豐,而且在詩、詞、書、畫等各個領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據(jù)查,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順之的茅坤根據(jù)朱、唐的編法選了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后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啟民智教民富

由于元祐黨爭,紹圣四年(1097年),官至門下侍郎的蘇轍被章惇責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元符元年(1098年),遷循州(廣東龍川縣),可見蘇轍在廣東雷州僅一年。

初來乍到廣東雷州,由于水土不服。據(jù)載,雷州知縣張逢、??悼h令陳諤對蘇轍非常友善,以誠相待,禮遇有加。時勞問有?!?/p>

蘇轍與雷州人民的深情厚誼,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他對雷州人民的深切關心。

他雖謫居雷州僅一年,但他面對雷州當時“其民甘于魚鰍蟹蝦,故蔬果不毓;冬溫不雪,衣被吉貝(木棉),故藝麻而不績,生蠶而不織,羅紈布帛,仰于四方之負販。工習于鄙樸,故用器不作。醫(yī)奪于巫鬼,故方術(指醫(yī)術)不治”(《和子瞻次韻陶淵明勸農(nóng)詩〈并引〉》,詳見《欒城后集》卷五),致力于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啟發(fā)民智,破除迷信,致力于農(nóng)、工、商之利,教民治窮致富。

他在該詩引中又說:“我遷海康(今雷州)實編于民,少而躬耕,老復其真?!敢运┘八谷恕?他教導人民“斫木陶土,器則不匱。績麻繅繭,衣則可冀。藥餌具前,病安得至?”這首詩表現(xiàn)出蘇轍體察民情,關心民瘼的民本思想,同時,該詩也是研究雷州當時風土習俗的重要史料。

此間,章惇得知張逢禮遇蘇轍,派董必明查暗訪,稱其以強占民宅,但因有租券,不便加罪,便于元符元年(1098年)詔蘇轍遷循州。后來,雷州人民在蘇轍居住地建遺直軒以紀念。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