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解析春秋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內(nèi)容是什么?

2017-02-24 21:02:5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齊景公問政于孔子 齊景公問晏子說:“孔子為人怎樣?”晏子不答。齊景公又問一次,還是不答。景公說:“對我說孔某人的人很多,都以為是賢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

齊景公問晏子說:“孔子為人怎樣?”晏子不答。齊景公又問一次,還是不答。景公說:“對我說孔某人的人很多,都以為是賢人。今我問你,你不回答,為什么?”晏子答道:“晏嬰不肖,不足以認識賢人。雖如此,晏嬰聽說所謂賢人,進了別國,必要和合君臣的感情,調(diào)和上下的怨仇??啄橙说匠呀?jīng)知道了白公的陰謀,而把石乞獻給他。國君幾乎身亡,而白公被殺。

晏嬰聽說賢人不虛君主的信任,擁有民心而不作亂。對君王說話必然是對別人有利,教導下民必對君上有利。行義可讓民眾知道,考慮計策可讓國君知道。孔某人精心計劃和叛賊同謀,竭盡心智以行不正當?shù)氖?。鼓勵下面的人反抗上面,教導臣子殺國君,不是賢人的行為啊。進入別國,而與叛賊結(jié)交,不符合義。知道別人不忠,反而促成他叛亂,不是仁義的行為啊。避人后策劃,避人后言說,行義不可讓民眾知曉,謀劃不讓君主知曉。臣晏嬰不知道孔某人和白公的不同之處,所以沒有回答?!本肮f:“啊呀!你教給我的很多,不是您,則我終身都不知道孔某人和白公相同?!?/p>

齊景公問晏子“孔子為人怎樣?” 晏子為何不答

孔子到齊國,拜見景公。景公高興,想把尼溪封給他,來告訴晏子。晏子說:“不行。儒家,傲慢而自作主張,不可以教導下民;喜歡音樂而混亂人,不可以讓他們親自治民;主張命而懶于作事,不可以讓他們?nèi)喂?崇辦喪事哀傷不止,不可以使他們熱愛百姓;異服而作出莊敬的表情,不可以使他們引導眾人??啄橙耸⑷菪揎椧曰髞y世人,弦歌鼓舞以招集弟子,紛增登降的禮節(jié)以顯示禮儀,努力從事趨走、盤旋的禮節(jié)讓眾人觀看。學問雖多而不可讓他們言論世事,勞苦思慮而對民眾沒什么好處,幾輩子也學不完他們的學問,壯年人也無法行他們繁多的禮節(jié),累積財產(chǎn)也不夠花費在音樂上。

多方裝飾他們的邪說,來迷惑當世的國君;大肆設置音樂,來惑亂愚笨的民眾。他們的道術不可公布于世,他們的學問不可以教導民眾?,F(xiàn)在君王封孔子以求對齊國風俗有利,不是引導民眾的方法?!本肮f:“好。”于是贈孔子厚禮,而不給封地,恭敬地接見他而不問他的道術??啄橙擞谑菍肮完套雍軕嵟?。

于是把范蠡推薦給田常,告訴南郭惠子,回到魯國去了。過了一段時間,齊國將伐魯國,告訴子貢說:“賜,現(xiàn)在是舉大事的時候了!”于是派子貢到齊國,通過南郭惠子見到田常,勸他伐吳;以教高、國、鮑、晏四姓,不要妨礙田常叛亂;又勸越國伐吳國。三年之內(nèi),齊國和吳國都遭滅國的災難,死了大約上億人,是孔某人殺的呀。

齊景公問晏子“孔子為人怎樣?” 晏子為何不答

孔某人做了魯國的司寇,放棄公家利益而去侍奉季孫氏。季孫氏為魯君之相而逃亡,季孫和邑人爭門關,孔某把國門托起,放季孫逃走。

孔某被困在陳蔡之間,用藜葉做的羹中不見米粒。第十天,子路蒸了一只小豬,孔某不問肉的來源就吃了;又剝下別人的衣服去沽酒,孔某也不問酒的來源就喝。后來魯哀公迎接孔子,席擺得不正他不坐,肉割得不正他不吃。子路進來請示說:“(您)為何與陳蔡時的(表現(xiàn))相反呢?”孔某說:“來!我告訴你:當時我和你急于求生,現(xiàn)在和你急于求義。”在饑餓困逼時就不惜妄取以求生,飽食有余時就用虛偽的行為來粉飾自己。污邪詐偽之行,還有比這大的嗎?

孔某和他的弟子閑坐,說:“舜見了瞽叟,蹙躇不安。這時天下真危險呀!周公旦不是仁義之人吧,否則為何舍棄他的家室而寄居在外呢?”

孔某的所行,都出于他的心術。他的朋輩和弟子都效法孔某。子貢、季路輔佐孔悝在衛(wèi)國作亂;陽貨在齊作亂;佛肸以中牟反叛;漆雕開刑殺。殘暴沒有比這更大的了。凡是弟子對于老師,必定學習他的言語,效法他的行為,直到力量不足、智力不及才作罷。現(xiàn)在孔某的行為如此,那么一般儒士就可以懷疑了。

簡介

齊景公(在位時間:前547年―前490年),姜姓,呂氏,名杵臼,齊靈公之子,齊莊公之弟,春秋時期齊國君主。他的大臣中早期的相國有崔杼慶封,后有相國晏嬰、司馬穰苴以及梁丘據(jù)等人。齊景公既有治國的壯懷激烈,又貪圖享樂。作為君主,他不愿放棄其中的任何一個,與此相應,他的身邊就必有不同的兩批大臣,一批是治國之臣,一批是樂身之臣,齊景公也和歷史上許多君主一樣,運用如此的治國用人之道。齊景公在位58年,國內(nèi)治安相對穩(wěn)定,然因無有嫡子,身后諸子展開了激烈的王位之爭。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