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佑樘因何不近女色只寵皇后?
古代帝皇只娶一個老婆那真的是罕見之事,后宮佳麗三千人集寵愛于一身是可以證明這個皇帝的癡情還是另有原因。在明朝,盡管有些皇帝淫蕩不羈,但是也有不貪戀女色的號皇帝。沒錯,他就是朱祐堂。朱祐堂和張皇后的故事也是廣為傳說,今天小編就解開這層神秘的面紗,告訴大家朱祐堂為什么只娶一個皇后。
明朝一眾混蛋皇帝當中,有個好皇帝,朱祐堂,他一改其父治下之腐敗與奸佞當?shù)?,來了個弘治中興,受到寫《明史》的清朝人的高興評價,認為可與太祖、成祖并列。而曾國藩評價更高,認為他是漢武帝、唐太宗、宋仁宗、元世祖并那般的英哲非常之君——不過,收音機中說史之人,所講的,重點在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真正只討了一個老婆的皇帝。
便查了查明史,《孝宗本紀》里就一句話“丙子,立妃張氏為皇后”。而在后妃傳中,故事就多得多了。又查有人據(jù)此認為,是朱祐堂少年的恐怖經(jīng)歷使得他只要一個皇后,免得孩子們又重蹈自己的覆轍。
是哪樣的事,能讓他記一輩子呢?
列位,其實后宮戲,大家看得也多了,漢宮的,唐宮的,宋宮的,明宮的,清宮的,總是似曾相識,都差不多,無非勾心斗角明爭暗斗你上我下你死我活有你無我……
孝宗他老爸明憲宗,最寵萬貴妃,偏偏她很不寬容,見不得皇帝對他人好。這也正常,正常女人都這樣嘛,只不過不是所有女人都有這種能任性的時候。
孝宗他老媽,一次偶爾的機會,被臨幸了,一炮而紅,有了身孕。過了幾月,肚子漸漸有了反應,萬貴妃不爽得很啊,怕婢女去“鉤治之”,大概就是要把孩子扯出來吧——婢女于心不忍啊,于是說是肚里是瘤子,不是孩子。因此將他貶到安樂堂住去了。
時間過得飛快,一晃,十月過去,孩子生下,又被萬貴婦知道了——也不知那騙她的婢女會被如何處理,估計是沒好果子吃啊——因此派門監(jiān)張敏去,要他將孩子溺死??上н@張敏也是個不萬事的,心中只有皇上啊——“上未有子,奈何棄之?”皇上還沒兒子呢,怎么能將他搞死呢?耍了個小手段,將他藏到別的房間。萬貴婦有了前車之鑒,其實也是不怎么信任張敏的,但找了好多次,一直沒抓到把柄,也就無法了。
兩次死里逃生,五六歲了,還沒剪過胎發(fā)呢……不見陽光的躲著過日子,想來,身邊人也是告訴過他原因的吧——是故,有人認為,他孩童時期的經(jīng)歷,使他為免后宮之殘酷而只有張皇后一個女人。
然,古來少時命苦而登大位者,也不止他一個。但多少人成不了大材,留不下美名呢??磥恚酥?jīng)歷或有相同處,但塑造性格的,卻是那些與眾不同的事情。
據(jù)載,明孝宗朱祐樘生母紀氏本是宮中專職守內(nèi)藏的女史,一次偶然機會,得到憲宗臨幸懷孕。寵妃萬氏風聞后,派人加害,因紀氏的人緣很好,派來的宮人不忍下手,回報萬妃時就謊稱是肚內(nèi)長瘤子而非懷孕,紀氏才得以偷生下后來的皇子朱佑樘。紀氏恐罹禍,讓門監(jiān)張敏將孩子抱去溺死,張敏知道憲宗尚無子嗣,秘密哺養(yǎng)起來。一天,張敏為憲宗梳頭,憲宗對鏡長嘆道:“老將至而無子?!睆埫暨B忙伏地道:“死罪,萬歲已有子?!奔o氏生子哺養(yǎng)之事才為公開。此時男孩已五六歲了。當男孩被接到周太后仁壽宮,取名朱祐樘,冊立為皇太子的同時,生母紀氏卻在宮中暴卒,門監(jiān)張敏也吞金自殺。后來,他的太子之位因萬貴妃從中作梗,也差點被廢。
孝宗的這段經(jīng)歷,說明他幼年為避萬貴妃的迫害,6歲以前一直是秘密養(yǎng)育于宮中的安樂堂內(nèi)。他對于嬪妃之間的爭寵吃醋以及隨之而來的宮闈斗爭,可謂體會深切,有切膚之痛。所以,這成為他不愿有過多嬪妃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孝宗性格溫和,深受儒教熏陶。
孝宗的個人修養(yǎng),首先得益于他較早的合法的取得了皇太子的地位。六歲時就被父親憲宗立為太子。9歲的時候就出閣講學了?;侍映鲩w講學是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開始。擔任教育的官員一般都是學養(yǎng)深邃之人。例如,擔任朱佑樘的講讀官中,就有彭華,劉健,程敏政等人。彭華是景泰五年的狀元;劉健據(jù)說是‘得河東薛碹之傳’;程敏政十歲被人稱作神童,薦任翰林院里讀書。單據(jù)這三個人,就可以知道憲宗對皇太子教育的高度關注?;侍右坏┏鲩w講學,之后除了大風雨雪天氣以及酷熱與嚴寒,每天都必須舉行講讀。講讀的內(nèi)容是四書以及經(jīng)史。除了讀書之外,皇太子還必須練字,由專門的侍書來輔導,春夏秋三季每天寫一百字,冬日每天寫五十字。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集天下之英才來對皇太子進行教育。所以,孝宗從九歲出閣講學到十八歲即位,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規(guī)的九年教育。
由于孝宗得到周太后百般呵護,練就了一副好性格,練出了一身好素質,為成為一代明君打下堅實基礎。從接受的教育看,他很早就懂得若想當個好皇帝,就不能愛美人廢江山的道理,故對于男女之事沒有特別強烈的興趣。
其三,孝宗與皇后感情甚篤,難再寵他人。
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臥,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朝夕與共。再者說,張皇后本人的性格也許較為活潑,對孝宗有足夠的吸引力和約束力。有史料稱張后為“驕妒”,從后來她在政治斗爭中扮演的角色來看,張后確實也絕非庸常之輩。
其四,受大臣謝遷的“守孝三年”勸諫影響。
本來,皇帝廣納嬪妃是極正常的事情,一般情況下大臣也不會反對。例如,成化朝的時候,群臣因為憲宗二十八九歲還沒有兒子,竟紛紛上書要求皇帝廣納嬪妃。也許鑒于孝宗對張皇后的寵愛,也許或多或少存在孝宗對張皇后“驕妒”的忌諱,孝宗楞是沒有同意納嬪。
加上后來又出現(xiàn)了謝遷勸諫一事,孝宗若想納妃也受到影響。此事發(fā)生在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馬監(jiān)左少監(jiān)郭鏞請預選淑女,想等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選兩名女子為妃。當時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謝遷就上言說:“六宮之制,固所當備。而三年之憂,豈容頓忘。今山陵未畢,諒陰猶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說,皇帝選妃,自然是應當?shù)?。但是,憲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喪的草廬還是新的呢,怎么就談起選妃的事來了?孝宗號稱以孝治天下,曾經(jīng)定下了為憲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鳴鐘鼓,不受朝賀,朔望宮中素服”。因此,謝遷既有此說,選淑女以備嬪妃之選的事情就擱置下來了。盡管這不是孝宗為何只寵皇后一人的關鍵,但肯定多少對孝宗的個人生活有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