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另一面 逼五歲女兒餓死 薄情致妻妾自殺
古代名氣最大的三個直臣中,漢代的汲黯可愛,宋代的包拯可畏,明代的海瑞可嘆。
上回曾說到包公廉隅,令人凜凜,尚在人情之常;海瑞的性格,每有常情不能度者。當(dāng)初海主事罵皇帝獲罪,逮下錦衣衛(wèi)獄,第一個上疏論救的,是戶部司務(wù)何以尚。為這件事,何以尚挨了一百廷杖,也入詔獄,日夜拷問。若干年后,海瑞出任南京吏部右侍郎,何以尚是郎中,正是屬下。二人相會,海瑞待以長官接見下屬之禮。何以尚說,若論官位,是該如此,但你我當(dāng)年一場交情,就不能以客禮相待嗎?海瑞堅持不肯。何以尚大怒,拂袖而去,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薄@輩子是不要見你了。
我少時也喜慕非常之舉,直到長大,讀過些歷史和大人物的傳記,才躊躇起來,——人可以將最美好的東西獻(xiàn)于社會,卻將黑暗的一面留給自己的家人和密友。有的人留給我們的文明史偉大的財產(chǎn),卻讓他身邊的人萬分痛苦。如何評價這樣一些人?也許只好讓土歸于土,水歸于水,該感激的感激,該斥責(zé)的斥責(zé)。說到這一點,保羅?約翰森的《知識分子》,雖嫌未掩悻悻之色,還是值得推薦的。
海瑞極端厭惡鄉(xiāng)愿。鄉(xiāng)愿知善而不能盡從,知惡而不能盡去,與俗浮沉。說起來,普通人都有這個弱點,只是程度不同。所以海瑞滿眼都是缺少道德勇氣的鄉(xiāng)愿,“舉朝之士皆婦人”。在他自己這一方面,交戰(zhàn)于胸中的不是善惡——善惡對他已不是問題——而是“正道與鄉(xiāng)愿”。
克制自己心中任何妥協(xié)的想法,對人對己不留情面,我們不知道海瑞是怎么做到的,但他確實做到了。
他曾有個五歲的女兒。有一天,海瑞見她拿塊餅子在吃,問起來,是家中的仆人給她的。海瑞十分憤怒,說,你是女子,怎么可以從男仆手中拿東西吃?簡直不像我的女兒。你要是能知恥而餓死,才是我的女兒。這個五歲的小女孩,哭啼起來,再不肯吃飯,七天后真的餓死了。
海瑞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剛直激烈,終始一致。但每次有人對我說起他的好,我一邊同意,一邊難免要想:去對他的女兒說吧。
與海瑞同時的文人王世貞曾詩論海瑞“胸中無黑白,止有徑寸丹”。他是在批評海瑞執(zhí)法,不論事之是非曲直,只憑胸中一團(tuán)正氣。原來正氣不能取代一切,若不格以事理,便成蹈空。海瑞巡撫應(yīng)天時的事跡流傳最廣,不多述,只說他事事偏袒弱小,不但未奏顛覆之功,反倒弄出些奇奇怪怪的效果。在海瑞這邊,只要緊握高尚的動機(jī),便問心無愧,在受治者那里,又難免有別的感受。
在漢代,清官每入酷吏傳。海瑞在任上沒做過什么殘酷的事,雖衙門前總有枷號的人,但并不算出格,雖建議恢復(fù)朱元璋的嚴(yán)刑酷法,也只是說說,未得施行。他的意志可盡行的地方,是他的家庭,如果不算他母親對他的控制。這位母親也是非常之人,青年守寡,便把“全部心血傾注在兒子身上”,同處一室,日夜督問。
按我們的常識,被人傾注以全部心血,是很不舒服的事。不過海瑞是孝子。頭兩位妻子,與婆婆不和,都被休掉,其中的潘氏,過門不到一個月,便被逐出。第三位夫人在家最久,最后與一妾先后自殺。時人非議海瑞的,一是矯激,二是迂闊,第三便是“薄于閨閣”。家事不好妄說,但無論如何,這不像一個幸福家庭。
海瑞胸中的徑寸丹心是什么?對弱者的同情心?從他的政令來看,似乎是的,因為他斷起案來,總是站在弱者的立場上,但聯(lián)系到其他方面,又未必然,因為很難想像一種廣泛的感情會豐于彼而吝于此??磥砟鞘且环N抽象的正義,圣化的政治理想,強(qiáng)烈到可以克制正常的情感,而不是養(yǎng)成與豐富之。其實圣人哪里又是這樣的呢?還記得孔子不與暴虎馮河,并厭惡果敢而窒者嗎?
我本來相當(dāng)厭惡《大學(xué)》里修齊治平這一套,近年漸漸覺得它不是毫無道理。修身齊家為先,治國平天下為后。沒有一種借口可以使人問心無愧地拋親棄友,盡管曾有許多強(qiáng)人取得過相反的成功,對他們來說,親密的人,不過是些可以在必要時犧牲而又不引起非議的人——不但不引起非議,還經(jīng)常為人嘖嘖贊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