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頒仿伍子胥掘萬安陵報仇 尸骨燒成灰熬湯喝
事情往往都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大概這也就是民間所謂的因果相連,冤冤相報吧。特別是在盜墓現(xiàn)象中,這情況似乎特別地明顯。前面文章中說到的,昭明太子蕭統(tǒng)的兒子把杜崱的祖墳挖了,杜崱收把蕭統(tǒng)的陵刨了。這里要說的,也是一件因果盜墓。南朝陳開國皇帝陳霸先,殺了“侯景之亂”的功臣王僧辯,王僧辯的兒子王頒多年后終于報了父仇,未能活剁陳霸先,便將其陵墓盜掘了,徹底破了陳家風(fēng)水。王頒可能恨之過切,竟然把陳霸先的尸骨燒成灰。這還不解恨,干脆把骨灰和在水里喝了……
“鐵哥倆”因皇帝意見分歧
王頒的父親王僧辯與陳霸先,都曾是蕭氏梁朝可以依懶的重臣。在平定“侯景之亂”中,王、陳二人曾在白茅洲登壇歃血盟誓,“同心共事,不相欺負,若有違戾,明神殛之。”意思是,如果誰有違誓言,要遭天打雷劈。
如此“鐵”的同朝哥們,在討平“侯景之亂”以后,政治觀點卻發(fā)生了變化。
據(jù)《梁書·王僧辯傳》(卷四十五),侯景被殺后,蕭衍的第七子、湘東王蕭繹在江陵(今湖北荊州)稱帝,史稱梁元帝。王僧辯、陳霸先雙雙都受到蕭繹了的尊重和重用,王僧辯鎮(zhèn)守建康,陳霸先鎮(zhèn)守京口(鎮(zhèn)江)。
但在蕭繹出事后,情況不同了。當時,西魏覬覦梁地,梁承圣三年(公元554年)九月,西魏丞相宇文黑泰派兵突襲江陵。蕭繹派人急招遠在南京的王僧辯前來救援,但為時已晚,救兵未到,蕭繹已被俘殺。
王僧辯與陳霸先的矛盾焦點,就出現(xiàn)在蕭繹死后,擁立誰做皇帝的問題上。王僧辯與陳霸先的意見,起先是一致的:共迎梁元帝第九子、時任江州刺史的蕭方智為帝,史稱梁敬帝。蕭方智時年僅13歲,軍國大事自然都是王僧辯和陳霸先二人作主。但此時,北齊皇帝高洋又覬覦風(fēng)雨飄搖中的梁朝,欲扶植貞陽侯蕭淵明做南梁的傀儡皇帝。蕭淵明是蕭衍的侄子,被東魏俘獲,蕭衍多次營救未果。此時,北齊把蕭淵明送回,逼時在朝中主事的王僧辯點頭。王僧辯一開始并不同意,但后來迫于壓力,默認了。蕭淵明過江進入建康那天,王僧辯未敢隨行,將船停在江中心,不敢靠岸,怕惹麻煩。蕭淵明當傀儡皇帝后,給王僧辯升官加祿。
陳霸先反叛處死王僧辯
王僧辯的行為,大大出乎陳霸先的預(yù)料。陳霸先痛恨王僧辯反復(fù)無常,于是從今鎮(zhèn)江發(fā)兵10萬,攻襲京城,拒絕承認傀儡皇帝蕭淵明。
王僧辯的軍營當時在城西的石頭城(離今清涼門不遠),一時沒有想到陳霸先會給他來這一手,因此毫無防備,陳霸先的兵輕易就翻過北邊的城墻,攻殺了進來。
其時王僧辯還在處理政務(wù),一見情況不對,便帶著兒子王頠據(jù)守南門樓,請求陳霸先手下留情,不要亂來。陳霸先讓他們下樓,但王僧辯估計一下樓就會被摛殺,不敢下來。陳霸先也有辦法,在門樓下放火。王僧辯一看完了,不下來死,下來可能還有一條活路,不得不帶著兒子下來,束手就擒。
在出事之前,大兒子王顗便曾提醒王僧辯,要提防陳霸先反叛,但王僧辯卻不聽?,F(xiàn)在事發(fā),后悔也晚了。當天夜里,陳霸先便把王僧辯和王頠處死了。
王、陳兩家的仇恨,就此埋下,也埋下王頒日后盜陳霸先墓的禍根。
處死最大的篡權(quán)障礙王僧辯后,陳霸先膽子大了,代梁自立,改元“永定”,國號“陳”。但陳的國祚并不久長,僅歷32年,便于公元589年讓隋文帝楊堅滅了,這自然是后話。
王僧辯之子獻計滅陳
再說王頒。
據(jù)《北史·王頒轉(zhuǎn)》(卷八十四),王頒是王僧辯的小兒子,從小有志向,豪爽瀟脫,能文能武。王僧辯去平定侯景作亂時,王頒實際是作為人質(zhì),被蕭繹扣在身邊的。蕭繹被俘后,王頒又成了西魏的人質(zhì),被帶到函谷關(guān)。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場劫難,讓他躲過了被陳霸先殺害的災(zāi)難。聽說父親被陳霸先處死后,王頒痛哭流涕,哭得竟然背過氣去了,一頓飯的功夫才醒過來了。醒來后又哭,飯也不吃。為父親服喪期滿后,仍穿布衣食素菜,在草墊上睡覺,以表自己不忘父兄被殺之仇,頗有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風(fēng)骨。此時北周已代西魏,周明帝宇文毓聽說后,作為道德楷模表彰了他,王頒也應(yīng)征入朝任職。北周后期,權(quán)臣楊堅(其事跡見本書“風(fēng)水先生·蕭吉”一章中相關(guān)內(nèi)容)作主說話。楊堅便是利用職務(wù)和皇親之便,從自己外孫、8歲的靜帝宇文衍手里,奪得皇位,建立隋朝。
隋朝建立后,王頒的官運又來了。開皇初年(公元581年),憑平定南蠻的軍功,王頒被加授開府,封蛇丘縣公。后向楊堅進獻攻打南陳的計策,再受青睞。
楊堅看了王頒的計策后,感到驚奇,一個南朝人怎么積極想法子打敗陳?于是堅召見了王頒。王頒哭著說出了自己的家門不幸后,楊堅為之動容,才知道他為何如此恨陳。等到正式攻打陳的時候,王頒主動請求參戰(zhàn),率領(lǐng)幾百人沖鋒陷陣,并因作戰(zhàn)勇猛而負了傷。
仿伍子胥掘墓報仇
等到陳滅亡后,王頒秘密召見其父親當年手下的士兵,共找到了一千余人,圖謀報仇。
王頒當著他們的面痛哭流涕,有一位膽子大的覺得不解,便問王頒,你已率兵打敗了陳,顛覆了父仇人的社稷,終于報仇雪恨,你這還悲哀不已,是不是因為陳霸先早死了,未能親手宰了他?
這人接著又說,如果是因為這原因而難過,干脆去挖掉陳霸先的陵墓,把他尸體從棺材里尸體拖出來,也算表達一點孝心了
當年伍子胥的父、兄為楚平王殺害后,因為楚平王已死,不能親手殺掉他,而感到難過,這才有了后來的盜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的事情。王頒心里正有此意,見父親手下的人一說,王頒立即磕頭致謝,因為用力過猛,把額頭都磕破了。
王頒盜掘陳霸先墓,就是這么發(fā)生的。
陳霸先死后葬萬安陵
陳霸先處死了王僧辯后,并未敢立即做皇帝,仍擁立蕭方智為皇帝。此時,朝廷大事都是陳霸先一人說了算,比皇帝還皇帝。公元557年,陳霸先這位小鄉(xiāng)長出身的人,逼蕭方智禪位,將傳國玉璽給了他,梁亡陳興,都城仍在建康(南京)。陳代梁,有很深的時代背景的,如果不是陳霸先,梁滅亡可能會更早些。實事求是論,陳霸先算是一位好皇帝,有雄才大略,難得的是還恭儉勤勞。在群雄爭霸的年代,陳霸先也算是一條好漢,一世英主了,南京老百姓在陳初也過上一段雖然短暫,卻十分難得的安穩(wěn)日子陳霸先可以說是為國家操勞過度而死。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六月初十生病后,他仍帶病處理國務(wù)。六月十六還親自過問一樁訴訟案房,但在當天夜里病就重了,三天后在璿璣殿病死,時年57歲,僅當了三年皇帝。
陳霸先死后,其侄子陳蒨嗣位(陳文帝)。陳蒨在當時的上元縣東南三十里,方山西北的“彭城驛側(cè)”,給他選了一塊風(fēng)水寶地,陵號“萬安”。依現(xiàn)在的區(qū)域來說,萬安陵在江寧區(qū)上方鎮(zhèn)附近,其規(guī)模和規(guī)格都不簡單,“周六十步,高二丈”。
當年陰歷八月十一,陳霸先靈柩下葬陵中。
焚尸不解恨要喝“骨灰湯”
王頒決定盜掘萬安陵后,當夜便行動。但他也有一點擔(dān)心,陳霸先畢竟是皇帝,陵墓封土很大,萬一一一夜挖下來,沒有挖出陳霸先的尸體,天一亮,事情不就敗露了嘛,便問父親當年手下
的一班人,這事怎么辦?這班人讓王頒不要擔(dān)心,自備鐵鍬尖鏟,集中行動,如挖河一樣,盜掘萬安陵。
千余人一起盜墓,就是再大的封土,一夜也能挖開啊。再者,南朝的帝陵與漢、唐都有不同,建在大道邊上,因為不是依山為陵,反盜墓手段也比較粗糙、簡單,很容易盜掘開。正是因為這,能保存下來的南朝皇家陵墓幾乎沒有,全遭盜過。
這么多人一齊揮鏟,很快就挖通墓室,看到了陳霸先的巨大棺槨。
陳霸是公元559年下葬的,到王頒盜墓的隋開皇初年,已有40年。王頒讓人把陳霸先的棺材劈開后,發(fā)現(xiàn)陳霸先的尸體并沒有完全腐爛,胡須尚未脫落,扎在骨內(nèi)的發(fā)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王頒不管三七二十一,發(fā)瘋似地將陳霸先的尸體拖了出來,如當年侯景盜墓時對待老爺王神念那樣,將陳霸先的尸體架在柴火堆上燒,可憐,一朝皇帝竟遭這下場!燒成灰后還不解恨,王頒又將骨灰和進水里,喝下了肚。
王頒是隋朝命官,干盜墓這種事情,有損朝廷形象。王頒自知不是,讓人把自己捆綁起來,到晉王楊廣(后來的隋煬帝)處請罪。楊廣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向楊堅作了匯報,楊堅表態(tài),“我憑借仁義消滅了陳,王頒所為也是行孝重義之道啊,我哪忍心治他罪呢!”
有了當朝皇帝的這種表態(tài),王頒盜墓便未被追究。后來,有關(guān)部門根據(jù)他的戰(zhàn)功,再次給王頒加官進爵。
民國學(xué)者朱希祖、朱偰父子曾去實地考察過萬安陵,時尚有石獸一對,但頭部和胸部都被砸碎了。如果沒有其它原因的話,很可能是當年王頒盜墓時所為。
但日本學(xué)者曾布川寬對此提出了質(zhì)疑,認為此墓并非萬安陵,石獸不是南朝時帝陵前專用的有角麒麟,而是王侯用的無角獅子。陳霸先的陵到底在哪,尚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