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揭秘曹操北伐 反敗為勝血戰(zhàn)白狼山

2017-03-04 15:28:1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提起曹操,人們很容易想起銅雀臺,想起赤壁,想起煮酒論英雄,想起官渡之戰(zhàn)。但緊接著官渡戰(zhàn)事的另一場大戰(zhàn)卻長時間地被人忽略,以渲染戰(zhàn)事

提起曹操,人們很容易想起銅雀臺,想起赤壁,想起煮酒論英雄,想起官渡之戰(zhàn)。但緊接著官渡戰(zhàn)事的另一場大戰(zhàn)卻長時間地被人忽略,以渲染戰(zhàn)事為長的《三國演義》也僅僅用了一頁多的篇幅來描寫這場歷時四個多月的血腥大戰(zhàn),其中關于烏桓的敗亡更是惜墨如金,堪堪只用了幾十字。

官渡之戰(zhàn),曹操大敗袁紹,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嚇得屁滾尿流,沒日沒夜地逃到柳城(今朝陽縣十二臺鄉(xiāng)袁家臺子村附近),投靠了烏桓。

袁紹曾與烏桓關系密切,兩個兒子跑去和他們一勾結,遲早是個大禍患,怎可不除?曹操決定北伐烏桓!誰知一提出來就遭到了不少將領的反對,他們都認為袁尚、袁熙已經(jīng)是力窮勢孤,不足為慮。反倒是劉備、劉表不能不防,一旦趁大軍北伐遠征烏桓之際, 二劉襲擊許都,救應不及豈不被人端了老巢?

這時候,只有一個人認為現(xiàn)在是打烏桓滅了袁氏的最佳時機,他的理由是--大軍立即北伐,烏桓倚仗自己山高水遠必定沒有準備,乘其不備,突然襲擊,必然能勝。以袁紹與烏桓以往的密切關系,一旦等到袁尚、袁熙兄弟在那里養(yǎng)到羽翼豐滿,就必然成了北方一個大患。至于劉表,只會坐談,不會打仗。他知道自己的才能駕馭不了劉備,怎么可能放心地給劉備兵權?劉備手中沒有兵用什么打仗?所以,就算我們虛國遠征,也不必擔心。

曹操就因為這個人決定賭一把,因為這個人是曠世奇才的郭嘉,一個郭嘉的話勝過所有將領謀士。

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陰歷八月,曹軍突然出現(xiàn)在距離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今朝陽市喀左蒙古族自治縣大陽山)附近,袁氏兄弟與烏桓首領蹋頓萬沒想到曹軍會從這里殺出,集結數(shù)萬騎倉皇迎戰(zhàn)。

血戰(zhàn)白狼山

白狼山之戰(zhàn)是場遭遇戰(zhàn),也是場生死決戰(zhàn)。

曹操戰(zhàn)敗,全部曹軍將覆沒于遼西,因為他們沒有退路。

烏桓戰(zhàn)敗,整個烏桓將臣服曹操,他們同樣也沒有退路。

表面看烏桓的優(yōu)勢是以逸待勞,兵馬“盛眾”,但他們面對曹軍的到來卻措手不及,而且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樣,他們單兵能力強,但整體作戰(zhàn)弱。

曹操的優(yōu)勢是出其不意,手下都是勇冠三軍的猛將和百戰(zhàn)余生的精銳“虎豹騎”,不過他們經(jīng)過十幾天的山路急行軍,體力已經(jīng)大打折扣,更何況他們的重裝主力步兵在后面。

只見烏桓騎兵鋪天蓋地、來勢洶洶,數(shù)量幾倍于自己。曹軍陣中有些慌亂,一些士兵面露恐懼。此時猛將張遼主動請戰(zhàn),他“勸太祖戰(zhàn),氣甚奮”,曹操看他氣吞山河,勇猛無畏,心中振奮,將手中所持令旗授予張遼。曹操縱馬登上白狼山,向柳城方向望去,看到烏桓軍布陣無法,陣形松散,漏洞百出,心中大喜:“都是烏合之眾!”當即命令張遼、張郃二人為前鋒,率部沖陣。

狹路相逢,勇者勝!

張遼拍馬下山,直沖敵陣,曹軍的精銳騎兵隨之傾瀉而下,與烏桓騎兵展開廝殺。烏桓軍士本來就畏曹軍虎威,現(xiàn)在見這般陣勢更加慌亂。張遼拍馬直取蹋頓,大戰(zhàn)二十余合,未分上下。張遼佯裝敗走,等蹋頓趕來,猛然撥馬回身,乘其不備,刀光一閃,斬蹋頓于馬下。烏桓兵見主帥已死,慌不擇路,拼命逃生。袁尚、袁熙見勢不妙,急領數(shù)千騎兵奪路而逃。

徐晃、張郃、韓浩、史渙、鮮于輔、閻柔、曹純奮勇爭先,數(shù)萬騎兵混戰(zhàn),原本就倉皇迎戰(zhàn)的烏桓軍群龍無首,潰不成軍。

白狼山之戰(zhàn)曹操大獲全勝,一舉平定了烏桓,占據(jù)柳城。

郭嘉遺計曹操坐等二袁人頭

曹操北伐獲勝,班師凱旋,高興沒多久噩耗傳來,郭嘉病逝。提起曹操,人們很容易想起銅雀臺,想起赤壁,想起煮酒論英雄,想起官渡之戰(zhàn)。但緊接著官渡戰(zhàn)事的另一場大戰(zhàn)卻長時間地被人忽略,以渲染戰(zhàn)事為長的《三國演義》也僅僅用了一頁多的篇幅來描寫這場歷時四個多月的血腥大戰(zhàn),其中關于烏桓的敗亡更是惜墨如金,堪堪只用了幾十字。其實,北征烏桓是曹操一生中絕難忘記的經(jīng)歷,勞師遠征,山高路險,錯走一步就會導致全軍覆滅……尤其是在這場遠征中,他平生最倚重、最器重的謀臣郭嘉因不堪勞累病死,更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