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青年楊素 再厲害的隋朝權臣也有一段灰暗的童年

2017-03-05 09:31:4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弘農楊氏,這是一個起于西漢,在東漢末年達到第一波頂峰,西晉年間再現輝煌的中原頂級家族,經過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弘農楊氏陷入低谷。為

弘農楊氏,這是一個起于西漢,在東漢末年達到第一波頂峰,西晉年間再現輝煌的中原頂級家族,經過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弘農楊氏陷入低谷。為了家族的生存,等到拓跋珪建立北魏,北朝境內開始出現安定跡象,弘農楊氏的成員們也紛紛進入官場。他們中最有名的,叫楊播,官拜安西將軍,爵封華陰伯,而在楊播接受家族的榮耀時,同樣來自楊氏的楊鈞向他表示了祝賀,這個楊鈞也不簡單,出道進入官場后,先后擔任長水校尉、中壘將軍、洛陽令,輾轉進入懷朔鎮(zhèn),最后擔任撫軍將軍、七軍尚書、北道行臺。當然,之所以會特意提到楊鈞,是因為他有一個很厲害的后輩,這個后輩的名字,叫楊素。

楊鈞死后,他的兒子楊暄二十歲進入官場,擔任尚書右中兵郎中、輔國將軍、諫議大夫,前面提到楊鈞在懷朔鎮(zhèn)當過鎮(zhèn)將,既然出現了懷朔,不得不提的,就是六鎮(zhèn)起義,事實上北魏之后的絕大部分軍事行動,都脫離不了六鎮(zhèn)這幫人。

楊鈞的運氣很好,他當鎮(zhèn)將那會,六鎮(zhèn)還算太平,后來就被調去當北道行臺了,可是他的兒子就沒這么幸運,沒幾年,破六韓拔陵帶著一幫鎮(zhèn)兵,沖擊官軍和衙役,之后,整個六鎮(zhèn)都進入了一種沸騰的狀態(tài),此后葛榮接手一切武裝,橫掃北魏。

從六鎮(zhèn)起義,到葛榮當上大BOSS,中間還有一段插曲,這涉及到一位皇族以及今天主角楊素的爺爺楊暄,也就是楊鈞的兒子。

鎮(zhèn)壓六鎮(zhèn)起義,是爾朱榮,正是他打敗葛榮,將六鎮(zhèn)部隊,重新納入政府的軍隊體系之中,歷史往往只記住成功者,在爾朱榮之前,鎮(zhèn)壓叛亂最有名,也是爭議最大的,是廣陽王元深。

元深的本名叫元淵,記載他事跡的《北史》是唐代的史學家寫的,名字中有“淵”,和唐高祖重名,于是元淵就被改成了元深。

不過,元淵的悲劇不僅于此,身為北魏皇族,父親死后,就繼承了廣陽王的爵位,六鎮(zhèn)起義那會,北魏政府先讓臨淮王元彧前去平叛,元彧VS破六韓拔陵,顯然還差了一個檔次,元彧完敗。

后來北魏另一支部隊李叔仁,和破六韓拔陵在白道決戰(zhàn),白道的位置大概在呼和浩特到武川的古路上,于是元淵臨危受命,帶著大部隊,支援李叔仁,前后夾擊,終于鎮(zhèn)壓了六鎮(zhèn)起義,史書記載,投降的大概有二十萬人。

這些降卒被分配的地點,位于河北的冀、定、瀛三州,然而因為吃飯問題沒有解決,一年后,再次爆發(fā)河北起義,起義軍剛開始由杜洛周領導,通過合并,老大成了鮮于修禮。

現在中央政府學聰明了,直接派元淵上場,討伐鮮于修禮,兩軍在交津這個地方,隔水而陣。

對峙的夜,元淵卻顯得很興奮,當然不是因為胡太后給他的諭旨,命令他盡快找鮮于修禮的主力,決戰(zhàn);元淵興奮的原因,是他很快將擁有一支強大的,只屬于自己的軍隊。這支軍隊就是,對面來自六鎮(zhèn)的那幫人,而元淵在前線經營多年,現在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因為就在剛才,來自河對岸的內應,跟他確認了一起動手,里應外合,聯手吞并六鎮(zhèn)士兵的計謀。史書記載,這個隱藏在起義軍中的內應,叫毛普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毛普賢在行動前,身份被拆穿了,軍中一片大亂?,F在想起來,引起這場騷擾的,應該是一個陰謀,騷擾過后,鮮于修禮被殺,更強悍的葛榮取得了控制權,并將軍隊向北撤向瀛州,半路還趁夜突襲了元淵的部隊,章武王元融被殺,元淵從獵人的身份,瞬間變成了獵物,向西退向定州。

在這里渡過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同行的,還有楊素的爺爺。

楊素的爺爺就是那個楊暄,陪著廣陽王元淵進入定州,然而刺史楊津并沒有向他們敞開大門,因為,懷疑元淵有不臣之心。

由于常年的統兵在外,元淵位高權重,和六鎮(zhèn)將領來往也很密切。

更重要的是,章武王元融作為特使,被胡太后等決策層安排牽制元淵,現在僅特使戰(zhàn)死,楊津顯然也是個明白人。

而且,當時中央掌權的胡太后身邊,有一位權臣,叫城陽王元徽,元徽和元淵是死對頭,據路邊社的消息,元淵由于能力出眾,風光無限,于是就給城陽王戴了個綠帽子,調戲了元徽的老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元淵的不安分以及與葛榮作戰(zhàn)的不順利,再加上元徽的添油加醋,元淵有異志就變得順理成章。

首先失去斗志的,是元淵的士兵,當初只是混口飯吃,夢想掙個爵位光宗耀祖,現在變成了謀反,不僅自己身敗名裂,更使家族蒙羞,這時候的元淵,已經無法控制軍隊了。

走投無路的廣陽王,只能帶著幾個親信,逃往河北境內博陵郡,被葛榮的游騎抓獲,之后被殺,連同楊暄。

元淵死的不光彩,而且還是在有謀反嫌疑的前提下,所以這批人死后,都沒有得到封賞,甚至元淵王府一家老小還被關押,直到河陰之變,胡太后被殺,元淵的兒子才恢復皇族的榮耀,而楊敷也繼承了老爹楊暄的爵位,進入仕途,任員外羽林監(jiān)。

公元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第一代皇帝是拓跋家族的元寶炬,宇文泰擔任丞相,掌權大臣。

在這期間,楊敷多次獲得重用,歷任尚書士郎中、大丞相府墨曹參軍,加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到西魏最后一個皇帝,魏恭帝二年,也就是公元555年,楊敷已經擔任廷尉少卿。楊敷是個清官,而且剛正不阿,史書上記載,楊敷重品行,講信諾,這樣的人,確實是全國司法部長的好人選,在廷尉少卿的任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這一年,楊素11歲。到了公元557年前后,也就是宇文護成為大冢宰,扶植宇文覺成為皇帝的那一年,楊敷再次因為表現突出,從伯爵升到了侯爵。隨著楊敷不斷的得到信任,從文員開始進入軍隊,先是出使北豫州,迎接北齊降將司馬消難,再進入蒙州,鎮(zhèn)壓少數民族的叛亂,由于政績突出,楊敷再次得到提升,官拜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在這期間,楊素也從一個少年,長成了帥公子,不過和一般的官二代不同,楊素的童年過的并不幸福,小伙伴們都不愿意和他玩耍,或許這就是天才少年的悲哀,記得少年周瑜的好知己,也就孫策一人,楊素的好朋友,叫牛弘。

兩人一同學習,一起進步,后來楊堅得到天下,牛弘官拜禮部、吏部尚書。

牛弘在禮部尚書的任上,主持修撰過《五禮》,哪五禮呢?祭祀應該遵守的禮節(jié)叫吉禮,后面還有喪葬的兇禮,軍旅的軍禮,賓客的賓禮,冠婚的嘉禮,在史書上,經??吹揭粋€詞“禮崩樂壞”,就是沒人遵守這五禮了。

小伙伴都這么厲害了,楊素也差不多哪去,摘錄一段《隋書》對楊素的記載“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屬文,工草隸,頗留意于風角。美須髯,有英杰之表”。

讀書用功,學問好,關鍵是長的帥,他最先被宇文護看重,和牛弘同為中外府記室,后來牛弘遷威烈將軍、員外散騎侍郎,修《起居注》,記錄皇帝言行去了,而楊素則被轉到了禮曹,任大都督。

公元572年,也就是北周天和七年,宇文邕聯合其他王族,誅殺宇文護,事后清繳內黨,由于楊素在宇文護任期內,得到重用,也被認為同黨,官降三級,被宇文邕排斥,更不幸的是,楊素的父親,也死了,死在了北齊的監(jiān)獄里。

前面提到,楊素的父親被提拔到驃騎大將軍,公元571年,楊敷出任汾州軍區(qū)司令加行政長官,爵位也從侯爵上升到了公爵,但是和北齊的連年戰(zhàn)爭并沒有結束,當時北齊將軍段孝先帶著五萬軍隊,圍攻汾州。

段孝先原名叫段韶(讀shao),是跟隨高歡的老將,打敗過爾朱兆,與北周連年征戰(zhàn),是鎮(zhèn)守大本營晉陽的開國將領,公元571年,段韶和蘭陵王高長恭帶領部隊,進攻戰(zhàn)略據點柏谷城。

柏谷城三面環(huán)山,易守難攻,段韶先以重兵,把守要道,阻止北周援軍,再用火箭攻城,柏谷城被拿下,同年,楊敷駐守的汾州城也被圍攻,齊王宇文憲領兵兩萬前來救援,遭遇蘭陵王和段韶的阻擊,被攔在了半路。

汾州糧道被斷,援軍又指望不上,兵法上,有句話叫“圍師必闕”,段韶是這方面的高手,打柏谷城是這樣,結果活捉守將,打汾州也是這樣,結果楊敷帶著親信突圍,被段韶抓獲,成為俘虜,被帶到了北齊,最后客死異鄉(xiāng)。

當時宇文邕正在全力抓捕宇文護同黨,人人自危,在宇文護時期,得到重用的楊敷,也沒能幸免,史書記載,這段經歷以楊素的振臂高呼,以及北周武帝的尊重人才而結束,楊敷得到了烈士應有的安葬,楊素也重新進入中央。

應該說,雖然楊素兩代人都是客死異鄉(xiāng),甚至名聲都不好,死后還得不到很好的安葬,但是楊素依然是一個有才華、有熱情,對時事非常有洞察力的有志青年。

但是隨著進入官場的時間越久,社會這個大染缸,原本的一張白紙,也會慢慢的變了顏色,楊素事業(yè)的高峰出現在楊堅時期,而那時的楊素,是主動投誠。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