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朱載垕 又懶又傻的皇帝如何挽救大明朝?

2017-03-05 11:11:3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大明隆慶元年(1567年),是一個明朝人記憶中,景況極度殘酷的年頭。這年的困難程度,以這時的五品學(xué)士,幾年后鐵腕強人張居正的晚年回憶講:

大明隆慶元年(1567年),是一個明朝人記憶中,景況極度殘酷的年頭。這年的困難程度,以這時的五品學(xué)士,幾年后鐵腕強人張居正的晚年回憶講:曾有異于漢唐末世乎?

從遼東到甘肅,韃靼土蠻騎兵動輒十幾萬人,組團打砸搶燒,從江西到廣東,不是民亂就是海匪。還有水旱地震等自然災(zāi)害組團鬧,中央的錢糧儲備,最窘只夠用三個月。

里里外外,山窮水盡。這類事情,每一件單拿出來,都可以和六十年后的明朝崇禎末世比慘。但在當(dāng)時明朝好多大臣眼里,最令他們絕望的,卻是大明朝的新皇上:隆慶帝朱載垕。

這位三十歲的青年帝王,上任沒多久,就展現(xiàn)出一個令群臣涼水澆頭的形象:又懶又傻!在登基之前,身份為“裕王”的隆慶帝朱載垕,是個深得同情的苦命人。他的父親嘉靖帝,性格深沉猜忌,對兒子也百般提防,連母親康妃病故,作為兒子哭求為母守孝,都被父親下旨喝罵。因此也養(yǎng)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情。

特別心酸的是,雖說十六歲就受封了“裕王”,卻活得一度窩囊。連戶部管宗室俸祿發(fā)放的小官,都敢隨意拿捏他,堂堂王爺竟常要舉債度日。在登基早期,這位出名的苦人,也一度工作努力。每天準時參加朝會,脾氣還很好,比起他那位小心眼的父親嘉靖帝,簡直堪稱暖男。

且雖然說話不多,卻簡單一兩句,就能把大臣說得感動。如沐春風(fēng)的形象,很快美名遠揚。可就在大臣們的振奮中,這位暖男不知不覺就變了。朝會很快去得少了,好不容易出席,大臣正吵得血脈噴張間,卻只見皇帝陛下雙目放空狀,癡癡望著遠方。于是多次重大會議,就在他這雕塑般思考人生造型里尷尬收場。

火燒眉毛的麻煩,都是甩手叫大臣們自己辦。一次閣臣李春芳,捧著奏折一路追進寢宮,都沒請示出半句準話,連累帶氣吐了血。接下來又叫大臣們吐血的,卻是他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

后宮生活尤其熱鬧,從登基早期起,就多次從民間選秀女,每次三百多人往宮里拉,隔些日子就要入洞房,后宮天團越發(fā)壯大,娛樂內(nèi)容也豐富,不是各色游玩射獵,就是歡聲笑語的飲宴,大臣們?nèi)雽m請示工作,常見皇帝陛下左擁右抱,玩得花天酒地。

還有些業(yè)余愛好,更是極有才。一度喜歡收藏珍奇珠寶,派人撒網(wǎng)似的全國各地淘,每次送來新寶貝,都興致勃勃親筆鑒定,每樣都親筆寫鑒定報告。

他好些流傳后世的“鑒定書”,以許多知名藏家的評價:絕對火眼金睛。但這件有才的事,辦起來出名費錢,淘了沒幾次,皇帝的私人府庫就給掏空了。

他倒毫無負擔(dān),厚臉皮下詔書給戶部求買單,氣的戶部官員幾次退還詔書,還引得言官罵了幾次,他卻充耳不聞,一遍遍寫詔書要錢,還是從戶部刮來十萬兩白銀。

期間的幾份詔書,還被當(dāng)代一些日本商業(yè)教材收錄,公認經(jīng)典談判案例。類似雷事多了,這位新皇帝的“美名”自然遠播。《萬歷野獲編》的說法,當(dāng)時明朝市面上流行一種繪制春宮圖案的瓷器,據(jù)說全是特供皇帝陛下業(yè)余把玩的,民間一上市就價格飆升。朱載垕的風(fēng)流韻事,也跟著有鼻子有眼傳開。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