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宇文虛中 一個被國家出賣的臥底的悲慘一生

2017-03-05 19:27:5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宇文虛中,字叔通。原名是叫宇文黃中,后被宋徽宗賜名虛中,成都人。宋朝大臣,詩人。宇文虛中出仕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三朝,可以說是三

宇文虛中,字叔通。原名是叫宇文黃中,后被宋徽宗賜名虛中,成都人。宋朝大臣,詩人。宇文虛中出仕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三朝,可以說是三朝元老。曾出使金國結(jié)果被扣押,金熙宗繼位,加授禮部尚書,后來因為意圖南奔被殺。

金兵入侵汴京,宇文虛中,出謀劃策,親自到金營周旋,最后得償所愿,金兵退走。沒想到事后宋朝的官員彈劾他,于是被貶官,流放到韶州。高宗再找出使金國的使者的時候,宇文虛中請求讓自己去,沒想到直接被金國軟禁。之后由于金宋關(guān)系好轉(zhuǎn),準備放宇文虛中回去,但是宇文虛中說:“二帝未歸,我不能回去。”,于是就留了下來。

宇文虛中是個很有才華的人,金人看重他的才藝,就封他做官,宇文虛中也接受了,對此宋人很是鄙視他。宇文虛中的苦又有誰能知道,他忍辱負重是因為有更大的抱負啊。他在金朝經(jīng)常傳遞情報給宋朝??墒菦]想到秦檜這個奸臣,為了自己的前途,就把宇文虛中在金國做臥底的事情告訴了金國。秦檜還建議金人說要把宇文虛中的家屬也帶回金國。宇文虛中知道后請求高宗想讓他保護自己的家人,就說自己的家人在靖康之亂中失散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高宗趙構(gòu)不僅沒有保護,還下詔書親自把宇文虛中一家送到了金國。

可笑宇文虛中一生為了宋朝,最后卻被這個國家出賣。在被高宗和秦檜出賣的宇文虛中在金朝被殺害,連他的家屬也一個不留都被殺掉了。

精忠岳飛宇文虛中

宇文虛中是《精忠岳飛》里的一個人物。該劇講的是北宋末年,遼國進犯中原,導(dǎo)致中原民不聊生。宋徽宗又不理朝政,童貫作為護國大將軍,聯(lián)金抗遼。但是童貫不懂兵法,而且私欲很重,導(dǎo)致連連敗陣。這時岳飛帶領(lǐng)八百勇士給了金將粘罕一個下馬威,證明大宋戰(zhàn)士的雄威。之后秦檜設(shè)計殺死精忠報國的岳飛,秦檜遭岳銀瓶索命吐血身亡。

《精忠岳飛》中的宇文虛中是由李昊翰飾演的。李昊翰原名叫做李愛軍,出生于上海市。他是中國內(nèi)地有名的影視男演員,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xué)院隸屬的海政歌舞團。李昊翰原本并不是一個演員,他小時候隨家人一起到香港定居,1995年的時候還是在海關(guān)工作的,因為被電視劇《英雄無悔》的導(dǎo)演所看重,就參演了電視劇《英雄無悔》,因電視劇《英雄無悔》出道而逐漸受到圈內(nèi)人的關(guān)注。

之后更是出演了《大明宮詞》和《蒼天有淚》等作品,紅極一時,曾經(jīng)一度被瓊瑤阿姨欽定是瓊瑤劇御用的男演員之一。但是在1999年回美國經(jīng)商,不在演戲。因為當(dāng)時李昊翰家在美國已經(jīng)有豐厚的基業(yè),家里的老母親又非常想念他,而李昊翰又是一個小子,所以當(dāng)時就放棄了勢頭打好的演藝事業(yè),回家成為家中的頂梁柱,選擇從商。十年之后,他再拾舊夢,放棄了美國的事業(yè),回到中國,再次做回自己所喜愛的演義事業(yè),不出幾年就參演了許多部影視作品,得到許多人的青睞。

宇文虛中的詩詞

宇文虛中這個人和吳激齊名,如今尚有五十余首留存于世,收錄在《中州集》和《全金詩》。宇文虛中的詩歌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在宋朝的作品不是很多,詩比較平淡,大多是抒發(fā)自己的閑愁。但是被金國軟禁后,詩風(fēng)大變,一改往昔的羈旅閑愁,多有感憤的言辭。

如宇文虛中的《在金日作》一首寫的是他因出使金國,被扣留,流落北方、不能回到自己的國家的痛苦心情,還把滿腔的憤怒都集中在那些禍國殃民的奸臣身上,恨不得殺死那些奸臣。第二首則表達宇文虛中熱愛祖國的心,不論金國怎么厚待他,給他高官厚祿,他接受,他寧愿受到別人的誤解,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只要是為了宋朝。

《迎春樂·立春》寫的是宇文虛中通過他在宋朝人們在立春那天所做的事情和一些景物的回憶,表達了作者真誠的對家的思念。這首詞嗎,以歡樂襯托悲傷的映襯手法,讓這首詞感慨雖然深,愿望雖然迫切,但是詞的整體卻是清疏淡雅,遷徐從容的。這首詞好似在有序之中,卻又在無序之中,在飄動之中,也好似在沉穩(wěn)之中,俯仰自得,斡流而遷,最終將一曲心靈的悲歌推向高潮。宇文虛中在金國待得實在太久了,可是他無法回去啊,只好向春風(fēng)祈求,能肋下長出翅膀,隨風(fēng)回到家鄉(xiāng)。可惜他最后被高宗和秦檜陷害,再也沒有回到他所描寫的那個有著群鶯和江南春草的地方。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