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出身的劉秀能成就霸業(yè)歸功于其哪些品質
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而劉秀不僅在亂世中打下了江山,并將其打造成了錦繡江山,守了很多年,那么劉秀農民出身為何能夠打下江山呢,這離不開他的一些優(yōu)秀品質。
一、不張揚
史書上說,劉秀“重慎畏事”,辦什么事都小心謹慎,顯得有些膽小怕事。在家里,都是聽他大哥的。他大哥在劉秀生命中,很重要。大哥叫劉縯,性格非常豪爽,一直“好俠養(yǎng)士”,喜歡結交朋友,收留賓客,有點宋江、柴進的感覺。和劉縯相比,劉秀的愛好截然不同。所以,當時劉縯經常笑話劉秀,縯常非笑光武事田業(yè),比之高祖兄仲。
劉縯這話既笑話了劉秀,同時也完成了自我欣賞。他的意思是,劉秀干農活這一點,像漢高祖劉邦的哥哥。劉邦的哥哥叫劉仲,胸無大志,和劉邦完全是兩種不同的人。劉縯話里的深意就是,自己是漢高祖劉邦那樣的人物,大風起兮云飛揚,劉秀也就滿足于農夫山泉有點“田”。
然而劉秀真是劉縯所認為的那種人嗎?《東觀漢記》卷一記載:(劉秀)亦喜游俠,斗雞走馬,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莊稼漢只是他的職業(yè),借以謀生,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在業(yè)余時間,喜歡“游俠”,性格也很豪爽,只是沒有他大哥劉縯那樣,放得那么開,表現得那么張揚,而是內斂、低調。并且,還非常關心民生。哪個地方有個壞人,哪個地方的官當得好,他都很了解,當時也不能上網,能做到這一點,說明他下了不少工夫,這一點也為他以后治國平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不言棄
公元14年,也就是劉秀二十歲的那一年,他主動要到長安上學進修,上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大學。按說,劉秀一個莊稼漢,干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天天向下的活,他為什么還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呢?這說明了他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放棄,而是一直在追求。《東觀漢記》卷一載(與)同舍生韓子合錢買驢,令從者僦,以給諸公費。
由于家庭條件的窘迫,劉秀去長安上學的路上,沒有盤纏,就跟同學合伙買了一頭驢,拉著驢車,一邊去長安,一邊在路上用驢車搞經營,在路上還賣票,搞點運輸,掙點生活費,這也表現了他很好的經營頭腦。
人的經營頭腦是哪來的?有后天的鍛煉,也有一部分源于天賦。經營并不是簡單的賺錢,人生也是需要經營的。經營,并不是機關算盡,而是一種規(guī)劃,每個人都有過規(guī)劃,更重要的是,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不言棄的精神,才能讓自己的規(guī)劃成為經營,否則,規(guī)劃永遠是規(guī)劃,甚至成為瞎比劃。
在長安,劉秀上了三年左右的太學。這三年的時光中,他主要的學習課程是《尚書》,成績算不上優(yōu)異,可能是由于基礎薄弱的原因,頂多算是良好,從《后漢書》“略通大義”的學習評價上來看,這也為劉秀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底子。別小看這點文化底子,對于劉秀的未來,影響巨大。
不過,對劉秀來說,這三年最重要的收獲并不是學習成績,而是開闊了眼界,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種田的日子很無奈。并且,這期間劉秀還有一個巨大的收獲,就是結識了一批對他人生有巨大意義的同學。
三、不著急
劉秀去長安上學,是不錯,可是這個學沒上多久,就畢業(yè)了,然后,就失業(yè)了,接著回去種田。按說,當時大學生應該比現在更好找工作,就是不包分配,怎么著還不得當個小官啥的?他竟然不著急?劉秀的姿態(tài)很低,繼續(xù)種田,繼續(xù)放牛,繼續(xù)努力。那時候的劉秀經常干的事,可能就像周星馳在電影《喜劇之王》里對著大海喊的那句話:“努力,奮斗!”當然,他對著的是大海一樣的莊稼地。
努力奮斗,做什么呢?劉秀看起來一點也不著急,就像我們說的,他自己也知道,命運中所存在的不一定,他在等待機會。直到他二十八歲的時候,機會終于來了!
這一年王莽政權在綠林赤眉大軍的打擊下?lián)u搖欲墜。劉氏兄弟趁機揭竿而起,加入了劉玄部下。大哥劉縯更是出類拔萃,隱隱成為一代帥才。
事情就如歷史所預言的那般,劉秀依靠著低調和不放棄,在亂世中躲過了一次次的陷害最終修成正果。而鋒芒畢露的大哥劉縯卻早早的死于更始政權的內亂之中,實屬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