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節(jié)儉的好皇帝 卻對此人花錢不計其數(shù)
歷史上的漢文帝是一位英明君主,“文景之治”是漢朝的盛世。
漢文帝非常節(jié)儉,連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丟,但對鄧通截然例外,對他寵愛得無以復(fù)加,在他身上花的錢不計其數(shù)。
這是為什么呢?
鄧通是蜀郡南安人,他的發(fā)跡源于漢文帝的一個夢。像所有的皇帝一樣, 漢文帝也企幻長生,“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有一次他夢見自己就要到達仙境,卻怎么也上不去了,忽然有人從后面推了他一把,漢文帝回頭一看,這個人戴著黃色的帽子,衣襟系在后面。
夢醒后他“按夢索人”,結(jié)果找到了與夢中相符的黃頭郎鄧通。
班固的《漢書》中說鄧通的姓名和“登通” 諧音,于是漢文帝十分高興,賞賜他的財物數(shù)不勝數(shù),官拜上大夫,漢文帝還時常屈駕到鄧通的家里去游戲玩耍。
有一次,漢文帝叫一位有名的相士給鄧通相面,相士說鄧通會貧餓至死。
漢文帝很不高興,也不相信,他說:能讓鄧通富貴的人是我,他怎么會窮死呢?
于是賞賜蜀郡的嚴道銅山給鄧通,賜其鑄造錢幣之權(quán),鄧通因此富可敵國。
鄧通在他的崗位上倒是做得盡職盡責(zé),有人說他建立了佞幸這個行業(yè)的“行業(yè)標(biāo)準”。他小心謹慎,天天陪伴漢文帝,甚至放假時都留在漢文帝身邊。
漢文帝曾病癰,就是皮膚化膿潰爛,鄧通經(jīng)常為其吸吮患處。
有一次,太子入問病,漢文帝也要他吸吮,太子面有難色。后來聽說鄧通一直這樣做,十分慚愧,也因此心恨鄧通。
太子劉啟嗣位為景帝后不久,有人告發(fā)鄧通,景帝就借機將他全部家產(chǎn)收歸國有。鄧通分文皆無,果然餓死?!安幻诲X”這個成語就是從他這里來的。
司馬遷引用當(dāng)時俗語說:“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努力種田, 不如遇到豐年;好好為官,不如碰到賞識自己的君王。
不但是女子用美色諂媚取寵,就是士人和宦者也有這種情況。司馬遷這么說不是沒有根據(jù),鄧通的發(fā)跡就是一個例子。
看來,功名富貴是要看機遇的,沒有漢文帝那個夢,鄧通恐怕也就做一輩子的船夫了。
然而,鄧通以佞幸得寵,富可敵國,最終卻不名一錢,窮困而死。
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p>
鄧通的結(jié)局應(yīng)驗了相士的那句話,追溯起因,源于他的“吮癰”。漢語中有個成語“吮癰舐痔”,用來諷刺卑下地侍奉他人的行為。鄧通親自實踐了這個詞語,其實這個成語起源于《莊子》。
不過,歷史上竟也有“嗜痂”上癮的人。
據(jù)《宋書》記載,東莞莒(今山東莒縣)人劉邕就有食用瘡痂的嗜好,說味道與鮑魚差不多。
一天,劉邕拜望正患瘡疾的朋友孟靈休,見他的床上有許多落痂,順手撿起來就吃。孟靈休感到心驚,便將其身上未剝落的瘡痂皮盡數(shù)剝下給劉邕吃,強行剝?nèi)’忦枰灾炉徔谠俅瘟餮?/p>
劉邕所管轄南康郡有二百多名官吏,不論有無過失,每人須輪番挨鞭子抽,抽傷了的皮膚長成痂,便剝掉痂皮供他食用。
如果單純喜歡吃瘡痂,那只能算是一種怪癖,但如果因為“貨源”問題而毫無理由地鞭打他人,令人發(fā)指,就很邪惡了。
這還不如鄧通、曹商,他們的行為雖然也令人惡心,但總算是醫(yī)治別人,對別人沒造成多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