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功臣灌嬰在平定匈奴戰(zhàn)役中有什么作用?
灌嬰,劉邦手下將領,漢朝的開國大功臣,官職升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漢代丞相,為人以驍勇而聞名于世。自前208年加入劉邦軍隊起,他便隨劉邦自漢中攻關中,一齊攻打司馬欣,圍困章邯。灌嬰在彭城一戰(zhàn)大展鋒芒以后,漢王將其選作騎兵將領,此后在楚漢交戰(zhàn)中屢立戰(zhàn)功,被封為潁陰侯。
灌嬰早年間如同漢王劉邦一般,都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他原本以賣絲絹為生,后來追隨沛公,以為人驍勇善戰(zhàn)而初露頭角,因不斷打敗秦軍而逐漸被封為七大夫、宣陵君、昌文君。自從沛公成為漢王以后,灌嬰因為頗受賞識也被封為了郎中職,跟從漢王平定三秦、奪取櫟陽,降服塞王、殷王,后來因打敗項羽手下的龍且有功而被封為昌文候。
此后灌嬰忠心追隨漢王,一方面不斷與楚軍對抗,一方面灌嬰還協(xié)助劉邦平定軍中叛亂,一舉打垮了叛軍,因其在戰(zhàn)爭中屢屢奮勇殺敵的表現(xiàn)而成為漢軍中的騎兵將領,大敗楚軍,殺其將領,潰其士氣,護送漢王至洛陽,應接韓信,后被封為御史大夫。
此后,灌嬰平定齊軍,活捉田光,在平陽擊敗楚軍,虜敵無數(shù)。垓下之戰(zhàn)中他猛追楚軍,奪取數(shù)郡,自漢王稱帝后,他協(xié)助劉邦逮捕韓信,被封為潁陰侯。此后,灌嬰又在抗擊匈奴、攻奪東垣、平定黥布等多個事件中立下戰(zhàn)功,被封為太尉,后接替周勃成為丞相,次年死于任上,后來由于子孫犯罪,懿候封國被撤銷。
灌嬰匈奴
眾所周知,灌嬰是劉邦手下屢立戰(zhàn)功的開國將臣,然而灌嬰為人驍勇好勝,在戰(zhàn)場上殺敵奮勇,他能夠在劉邦稱帝后擔任太尉、丞相之職,除了在楚漢相爭中抗擊楚軍、奪取數(shù)郡立下大功之外,也與其為漢朝政權的穩(wěn)定作出的貢獻密不可分。
在《漢書·匈奴傳》中曾有一封“遣灌嬰擊匈奴詔”,其中寫道匈奴蠻夷無度,侵入塞內毒害百姓、官吏,偷盜殘害,違反雙方約定,因此特派灌嬰出兵抗擊匈奴右賢王。由此可見,灌嬰深受重視,身負大任。
劉邦稱帝的當年秋季,灌嬰便作為車騎將軍打敗謀反的燕王臧荼,次年跟隨劉邦捉捕反叛的韓信,他也因此被封為潁陰侯,受封兩千五百戶。
此后,灌嬰受命前去討伐策謀逆反的韓王信,到了山西馬邑一處,他奉劉邦之命收降了樓煩北部的六縣,殺了代國左丞相,于武泉以北之處擊退了匈奴騎兵。此后,灌嬰又緊隨劉邦于晉陽一帶襲擊韓王信手下的匈奴奇兵,其手下的士兵奮勇斬殺匈奴白題部落的將領一名。此后灌嬰接受劉邦的命令,一人統(tǒng)領燕、趙、齊、梁、楚等多國的車騎部隊,于山西硰石一地擊敗敵方匈奴的騎兵。
不過在屢次戰(zhàn)捷后,灌嬰也突遇不利,到了平城之地時,漢軍一度被匈奴團團圍困難以突圍,灌嬰也就跟隨劉邦收軍回到了東垣。此后,灌嬰還攻克東垣,降服多地,為漢朝國土的開拓與穩(wěn)定立下不朽的功勞。
灌嬰筑城
南昌,自古以來是多個郡縣州的所在地,歷來繁榮昌盛,如今它除了是山西省省會城市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灌嬰城”或是“灌城”,顧名思義,這一定與漢朝開國大將灌嬰脫不了關系。的確,西漢時期的灌嬰大將軍被認為是南昌這座城市的始創(chuàng)筑者,“灌嬰城”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灌嬰與山西的淵源頗深,他曾多次于此地打仗立功,據(jù)悉,當時南昌該地隸屬于九江郡,豫章郡雖然在當時已經置立,但還稱不上是真正的城市,既沒有護城河也沒有城墻。直到劉邦建立漢朝稱皇帝5年以后,灌嬰來此處開始筑建這座城市,也就因此開始了南昌市的建城歷史。起初,設置南昌縣被看做是豫章郡的附屬城市,取名于“昌大南疆”與“南方昌盛”的寓意。南昌城所處的位置,正是贛江的下游,背長江而依畔鄱陽湖,水陸交通發(fā)達便利,自古以來頗具鐘靈越秀之美,其地理位置之優(yōu)勢得天獨厚,地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由于灌嬰將軍被看做是南昌的筑城者,因此南昌也俗稱“灌嬰城”,根據(jù)記載,江西當?shù)厝嗽欧罟鄫霝槟喜谋镜爻勤?,也一度因他而頗具香火。
南昌市還有一條灌嬰路,全長3.7公里,命名于兩千零五年,用以紀念這位筑城大將灌嬰。灌嬰路上的一個角上立有一塊石頭,上面用紅色的字記錄著灌嬰的生平簡介,也成為了南昌這座城市的一處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