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的關寧鐵騎 明朝最后抵御外敵的精銳
明朝末年,有一支曾讓滿清八旗勁旅聞風喪膽的特種部隊,這就是明朝重臣袁崇煥精心訓練出來的關寧鐵騎。寧遠大戰(zhàn)期間,1萬明朝殘兵打敗了13萬八旗勁旅,只因為那是攻防戰(zhàn),許多人并不以為然。但是寧錦會戰(zhàn),關寧鐵騎卻實實在在的在野戰(zhàn)中打敗了滿清八旗勁旅。
當時,遼東軍隊不過7萬人,卻鑄就了一條讓滿清八旗不可逾越而一籌莫展的寧錦防線。后來滿清八旗勁旅經蒙古入寇北京,關寧鐵騎星夜馳援,9千騎兵在北京城外阻擊了10萬八旗勁旅。此戰(zhàn)雖然勝的有些僥幸,但足以體現(xiàn)關寧鐵騎強大的戰(zhàn)斗力。關寧鐵騎有高素質騎兵隊伍,還有很強的火器裝備,可謂是能攻善守的古代鐵軍。那么,這支鐵軍是怎樣訓練出來的呢?
在明朝訓練軍隊的問題上,袁崇煥力主“以遼人守遼土”策略。過去的遼東戰(zhàn)事,明朝往往是從全國各地征調部隊增援。除了少數(shù)特別精銳的部隊外,這些外援部隊往往戰(zhàn)斗力很弱。一方面長途萬里跋涉來援,不適應遼東的環(huán)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打起仗來缺乏一種保家衛(wèi)國的意識;而且,南方士兵也不適應北方騎兵作戰(zhàn)。袁崇煥將這些外援部隊歸納為“南兵脆弱”。說到底,還是民風剽悍,有切身利害關系,而且多善騎馬的遼人才最適于守衛(wèi)遼土。因此,袁崇煥在東北10多萬遼民中精選身體強壯者,充實各軍,同時大力栽培祖大壽等一大批遼將。借著寧遠大捷后明軍士氣有所回升,開始敢于與滿清軍隊作戰(zhàn)的機會,袁崇煥苦練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多,但戰(zhàn)斗力相當強的騎兵。這支部隊后來被人們稱作“關寧鐵騎”?!瓣P寧鐵騎”的誕生,從此拉開了300年前大明王朝悲壯戰(zhàn)史的序幕。
一、初戰(zhàn)告捷
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朝天啟七年,即公元1627年5月6日,剛剛征討過朝鮮的滿清大軍在皇太極的親自指揮下向西進發(fā)了。雖然士兵們對寧遠的慘敗還頗有些心有余悸,但皇太極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他相信,那次寧遠的失利主要是過于輕敵,缺乏攻堅的準備,而只要準備充分,城池并不是堅不可摧的。袁崇煥只有一個,不可能哪兒都照顧到,就算打寧遠比較困難,要攻下修建不久的錦州應該還是可以的吧!
5月12日清晨,滿清大軍從西、北兩面發(fā)起了對錦州城的總攻。馬步軍對城垣輪番進行攻擊,滿清大兵們拖著盾車云梯冒著炮火直向城下沖去。明朝將領趙率教,左輔,朱梅和監(jiān)軍太監(jiān)紀用均身披甲胄,冒著滿清大軍暴雨一般的箭矢親臨督戰(zhàn),指揮將士拼力抗擊。連攻三日,滿清大軍死傷無數(shù),卻毫無進展?;侍珮O無奈撤軍,繞過錦州,直接攻打寧遠。
5月28日黎明,滿清大軍先鋒部隊出現(xiàn)在寧遠城北崗。很快,手持八色軍旗的滿清大軍沿寧遠外圍扎下九座大營,形成了對寧遠的包圍之勢。然而,此時令滿清大軍驚奇的事情發(fā)生了。大批明軍整隊開出寧遠城外,總兵孫祖壽,副將許定國出西門;副將尤世威出東門。與滿桂,祖大壽等指揮支援錦州的兵馬一起,明軍沿著早已挖好的深壕內側列車營駐扎。皇太極帶領弟弟阿濟格和戈什哈們一馬當先沖了出去,數(shù)萬八旗騎兵隨即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寧遠城下沖去。
正當此關鍵時刻,突然“轟”的一聲炮響,隨后明軍各種火器一齊發(fā)射。城下的車營都司李春華指揮明軍使用“紅夷”、“木龍虎”、“滅虜”等諸般火器“齊力攻打”。而威力更加巨大的則是城上袁崇煥親自指揮的紅衣大炮。一排又一排的滿清騎兵倒了下去,但后面的還在不斷沖上來。慢慢的,滿清大兵就要沖到明軍的戰(zhàn)壕了?;侍珮O正等待著看到明軍在滿清鐵騎面前潰逃的熟悉的那一幕。然而,這之后發(fā)生的事情真正把他驚呆了。明軍并沒有潰逃,而是在手持紅旗的滿桂的指揮下迎頭沖了上來。大批的明軍騎兵從戰(zhàn)車后面沖出來,與剛殺到的滿清軍隊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大混戰(zhàn)。而明軍的火力也并沒有因為肉搏戰(zhàn)的開始而減弱。炮手抬高炮口,對準滿清軍隊的中軍和后隊繼續(xù)猛烈轟擊。
戰(zhàn)斗很快的進入了白熱化,前沿的明軍和滿清軍騎兵在拼死撕殺,而滿清軍的后隊則在明軍炮火之下大批大批白白的傷亡。八旗騎兵不顧一切的冒死猛攻,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們,只要突破了前面明軍的阻攔,立刻就可以消滅明軍城下的火器。接著就可以跟著潰退的明軍沖進寧遠城去。可是這一次卻并不是那么回事了。不論滿清軍怎樣沖擊,明軍卻始終死戰(zhàn)不退。他們遇見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明軍。這些明軍就是袁崇煥手下訓練有素的關寧鐵騎!
此時,雙方的傷亡都相當慘重。在混戰(zhàn)中,滿桂身負重傷,他和尤世威的坐騎均戰(zhàn)死在寧遠城下。而滿清軍隊損失更大,皇太極的叔伯弟弟濟爾哈朗,大貝勒代善的兩個兒子薩哈瞵和瓦克達也都負了重傷,戰(zhàn)將覺羅拜山,巴希等被射死!明軍和滿清軍的兵士尸體鋪滿了寧遠城外的曠野。
激戰(zhàn)從早晨持續(xù)到了中午,滿清軍隊傷亡越來越大,但勝利仍然是那么遙遠!皇太極接到剛剛從錦州送來的急報,那里面報告了明朝將領趙率教乘滿清軍主力離開的機會,突然大開城門沖殺出來,攻入滿清軍隊的大營中,滿清軍隊突遭重創(chuàng),皇太極再次無奈撤軍。
關寧鐵騎首戰(zhàn)告捷,在寧遠城下的戰(zhàn)斗中,成長起來的以關寧鐵騎為核心的明軍開始敢于跟滿清軍隊打野戰(zhàn)了!雖然是有寧遠城上炮火的支援,雖然明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士多死”,但畢竟明軍敢于刀對刀,槍對槍的干了,而且還取得了勝利,這是前所未有的奇跡!袁崇煥不禁含淚感嘆:“十年來,盡天下之兵未嘗敢與奴戰(zhàn),合馬交鋒,今始一刀一槍拼命,不知有夷之兇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數(shù)十戰(zhàn),解圍而去,誠數(shù)千年未有之武功也!”這數(shù)千年雖未免有些夸張,但還是說出了寧錦大捷的重要意義。關寧鐵騎的威名打出來了!眼下雖然還是依城而戰(zhàn),這樣發(fā)展下去,再過幾年就可以跟滿清軍隊真正的爭雄于疆場了。
二、血戰(zhàn)京畿
三年之后,崇禎二年秋,皇太極率軍避開了堅固的寧錦防線,繞道蒙古,于10月26日突破喜峰口入關,成千上萬的滿清士兵如潮水般向長城涌去。毫無準備而且剛剛才因為欠餉鬧過兵變的明軍幾乎立刻土崩瓦解,當年戚繼光苦心經營數(shù)十載的長城防線一夜之間化為烏有。滿清軍隊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北京最后一道門戶遵化的城下。這對于明朝君臣來說無疑是個晴空霹靂。
10月28日,消息剛傳來的時候,即便是袁崇煥也不免大驚失色,但他立刻作出了一系列決策:立即命令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率領4千輕騎立刻馳援遵化。幾個時辰之后,袁崇煥親率副總兵張弘漠,參將張存仁,游擊曹文詔等人帶領緊急動員起來的部隊進入山海關。第二天,總兵祖大壽負責指揮參將王承胤等人率領關寧大軍主力前往接應。經過袁崇煥等人多年苦心經營的關寧鐵騎的軍事素質如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袁崇煥軍令一到,10多萬明軍將士無不嚴格遵守。從山海關到寧遠、錦州,無數(shù)座軍營幾乎同時忙碌起來,雖然將士們心中都感到震驚,但基本上還能做到忙而不亂。
山海關南門整夜都有軍隊源源不斷的開向關內。只不過一天多的工夫,幾萬軍隊就完成了動員,開向前線,轄地數(shù)百里的大軍區(qū)整個進入了戒備狀態(tài)。袁崇煥很清楚,趙率教的那4千輕騎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數(shù)萬八旗大軍的。他只希望的是趙率教能夠搶在城破之前馳入遵化。然而,在趙率教帶領軍隊趕到前遵化已經陷落,而且這支軍隊于城外幾十里處誤中埋伏,全軍殉國,趙率教英勇戰(zhàn)死!這時,袁崇煥和他的幾千精騎就已經連續(xù)趕了兩天兩夜的路程。在350里的急行軍中,即使是他親自精選的9千最精銳的騎兵也有4千人掉了隊,但還是及時的趕到了北京城下。
11月20日清晨,兩軍在北京廣渠門外擺開了戰(zhàn)場。這決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zhàn)斗。一邊,是皇太極親自指揮的數(shù)萬八旗大軍;而另一邊,則是袁崇煥率領的5千關寧鐵騎!關寧鐵騎分為三個部分,祖大壽陣于正南,王承允陣于西南,袁崇煥親率標營陣于正西。三軍互為犄角之勢。明軍剛剛布陣完畢,八旗騎兵就如黑云壓城排山倒海般撲了過來!皇太極已經知道對手是遼軍了,這個消息一度使他十分緊張。不過,他很快斷定這決不可能是遼軍的主力,而且指望不上城中的炮火支援。
清軍一鼓作氣,先把這支明軍消滅了再說!自信歸自信,皇太極對這支少得可憐的明軍還是相當瞧得起的。為了謹慎起見,他投入了手下幾乎所有的兵力,打算一個時辰就把他們干凈利落的全部消滅,也給城上的軍隊看看,堅持頑抗的結果是什么!一個時辰過去了,兩個時辰過去了,雖然明軍早已成了八旗大軍的汪洋大海中的一個小小孤島,但無論怎樣的驚濤駭浪都無法將這個彈丸小島淹沒!皇太極最器重的阿巴泰、阿濟格、思格爾等八旗精兵驍將都上陣了,可他所等待的捷報卻始中沒有傳來!
就在此時,關寧鐵騎的4千掉隊人馬趕到,在滿清軍隊的側后方發(fā)起猛烈沖擊,在兩面鐵騎的夾擊之下,皇太極率領的滿清軍隊最終狼狽潰逃。關寧鐵騎在保衛(wèi)京畿重鎮(zhèn)的戰(zhàn)斗中取得了歷史性大捷!
三、自毀長城
然而,令袁崇煥始料不及的是,大捷之后,崇禎皇帝竟下令將袁崇煥交給鎮(zhèn)撫司看管,即日革職聽勘!袁崇煥被下獄后,北京城外的關寧大軍嘩變,在祖大壽的帶領下返回了關外,12月16日,皇太極在得知袁崇煥下獄的消息之后,立刻率兵從良鄉(xiāng)回師北京,在盧溝橋盡殲明副將申甫所部7千多人。12月17日,滿清軍隊與明軍滿桂,孫祖壽,黑云龍,麻登云四總兵部4萬人大戰(zhàn)于北京永定門外。結果明軍潰敗,滿桂,孫祖壽戰(zhàn)死,黑云龍,麻登云被俘。12月27日,滿清軍隊在薊州全殲來援的明朝山海關軍隊5千人。12月29日,清軍貝勒杜度在遵化擊破明朝5千騎兵。崇禎三年正月初四,滿清軍隊克永平。遷安,灤州。正月22日,清軍代善大破明新任兵部右侍郎劉之綸軍隊上萬人,劉之綸戰(zhàn)死。此時唯一能夠與滿清八旗一戰(zhàn)的就是關寧鐵騎了。然而,祖大壽就是拒絕奉旨入京勤王。還是在獄中的袁崇煥寫信給祖大壽稱述利害,關寧鐵騎方才進關。
關寧鐵騎的回師入關使整個戰(zhàn)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侍珮O看到繼續(xù)打下去也不會有什么好結果,于3月2日取道冷口關出塞,只留下了由二貝勒阿敏指揮的重兵守衛(wèi)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城。但是,令他極為吃驚與震怒的是,他剛回盛京不久,阿敏就跟著回來了。原來祖大壽指揮的關寧鐵騎從5月9日開始,在數(shù)日之內將阿敏軍隊全部擊潰,滿清八旗勁旅望風而逃,明軍盡復關內四城,史稱“遵永大捷”?;侍珮O大怒之下,立即將阿敏幽禁,其他守備將領也無一例外的遭到了嚴厲的懲罰。
袁崇煥遭陷屈死之后,憤怒的呼喊著“袁督師都被殺了,我等在此立功何用!”被時人評價為“明用之善,則為后金之勁敵;用之不善,則為明朝之叛將”的“自祖大壽以下凡五十員遼將”和關寧鐵騎一步步的分化瓦解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后來被調回關內鎮(zhèn)壓農民起義軍,如左良玉、曹文詔,劉澤清;一部分戰(zhàn)死在抗清的戰(zhàn)場上,如何可綱、曹變蛟、黃得功;剩下的則投降了清軍,成為滿清入關的急先鋒,如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而他們的首領祖大壽,則在大凌河與錦州兩次浴血奮戰(zhàn)而均最終被俘之后,投降了滿清。雖然無法與他的督師和滿桂、趙率教、何可綱、孫祖壽那些戰(zhàn)友相比,但他力竭被擒和終生不為滿清獻一計一策的表現(xiàn),在歷史上至少也可以贏得漢朝李陵那樣的評價。
盡管前途各不相同,但不論是在哪個陣營,明軍的遼將們都顯示出自己是那個時代最優(yōu)秀的將領,不斷被稀釋和削弱的關寧鐵騎則始終是最優(yōu)秀的部隊。直到清康熙二十年,即1681年,三藩之亂被平息,袁崇煥所培育出的那支大軍的最后一絲血脈才告消失。每當讀到這段歷史,不禁感慨萬千,唏噓難已,如果袁崇煥不死,統(tǒng)領關寧鐵騎這支強大的力量,歷史又會是什么樣子呢?然而,歷史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結果竟然是,最后掌握關寧鐵騎的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大門,讓清軍輕易入關,不但進了北京,還鯨吞了大明王朝的萬里江山。由此可見,一支精銳的軍隊的興衰成敗,關鍵還要看掌握在誰的手里。